企业的“余力管理”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文,企业论文,余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杜绝浪费”为指导思想的“余力管理”方法对我国企业有重要意义,不妨通过量化试一试。
所谓“余力”,是指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的能量与负荷之差。而“余力管理”,则是朝着消除余力的方向,调整能量与负荷的有组织的活动与过程。这种管理方式受到西方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余力管理的作用
1.有助于生产计划的优化。从消除余力的动机出发、从调整负荷入手去编制计划,可以使计划牢固地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避免计划的重大失误。
2.有助于成本核算。把机器设备这类“死资源”转换成生产能力这种“活资源”的形式,可使其运行成本的计算实现综合化、目标化,通过计算“余力”可间接衡量实际运行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
3.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测定工作人员能力、负荷、余力三组数据,可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与工作业绩,以此作为重要考核参数,去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4.可以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它有助于企业上下一致转变观念,从眼睛向上求政府扶助变为眼睛向内自找门路,从注重外延型发展变为注重资源的充分利用。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能力、负荷、余力这些数据没有完整、系统、连续地记载,没有专门消除余力的管理措施,特别是那些开工不足的企业,更不考虑余力管理了。
余力调查
余力管理由余力调查、余力调整两大步骤组成。余力调查的目的在于明确余力产生的原因,找到余力发生的位置和大小,为余力调整指明方向,提供依据。
产生余力的原因,一是系统外的原因,如销售量的变化影响到生产计划,使计划安排的负荷与能力之间存在先天性差距;二是系统内的原因,如在生产系统内因作业计划不周全、物资保障有缺陷、生产控制不完备等,使实际负荷与实际能力产生差异。
余力调查的步骤
1.设计余力调查表。其内容包括以下栏目:(1)现有能力, 指人员和机器设备的设计能力、计划能力;(2)现有负荷, 即计划工作量与实际工作量;(3)余力, 包括静态余力(计划余力)与动态余力(随机余力或实际余力)。上述内容应按车间、工序、人员、机台分别登记和计算。
2.调查现有能力。此项工作一般按年度(也可按季、半年)对人员和机台的能力做一次核定,这种能力是根据设计能力(额定能力),考虑当年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做适当修订,确定后即不随意改动。
3.调查现有负荷。此项工作一般按月度(也可按周或旬)结合作业统计或经济核算进行。
4.计算余力。根据能力和负荷调查的结果,计算出各单元的余力,并掌握作业的超前或滞后,还应预测余力变化的趋势。
余力调整
通过余力调查获取余力发生的位置、方向、大小等数据之后,随之应沿着减小与消除余力的方向,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与组织管理措施,这就是余力调整,即余力管理的设计与实施阶段。余力调整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
1.长期的余力调整。它是主要立足于解决一些长期性的问题和系统外原因造成的余力,要考虑增加负荷调整方向和增加能力调整方向,通常是通过改造、改装、改革这类手段来达到调整目的。它实现的是一种静态平衡。
2.短期的余力调整。它是结合月度作业计划(或周、旬计划)以及日常调度工作,随机性地进行余力的滚动式调整,如可以采取适当增加工作量、实行间接作业、安排临时任务支援其他岗位等措施解决能力过剩问题(正余力调整);也可以采取加班、利用外协、由其他岗位来支援等措施解决能力不足问题(负余力调整)。
以上两类余力调整方式,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余力管理的扩展
国外许多企业在生产管理领域推行余力管理尝到甜头以后,很自然地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推广到企业管理的其他领域,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技术管理领域。目前在许多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普遍表现出科研开发能力的利用率极低,人、财、物的浪费很大,开发成功率也不高,在这一领域按余力管理的思路行事,其潜力十分巨大。
2.销售管理领域。在销售部门,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很大,若在此领域进行余力管理,其收效会更大。
3.财务管理领域。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或以不同形式所表现的资金,它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贡献是有差异的,这种资金“能力”上差异必然导致资金运用中存在“余力”。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若引入“余力”理念,就能极大的提高资金利用率。
4.人事管理领域。不仅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余力管理,也可以对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特别是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一本“余力台帐”,以作管理人员升迁、调动、奖惩的重要依据,加强人事管理的计划性,做到人尽其才。
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存在余力是客观的。余力管理并不企图消除所有余力,企业应运用系统原理,综合运筹,最大限度地减少余力,以寻求整体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