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降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陈霞华

(湖南省娄底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降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按照本次研究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320名患者,两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60名,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交接班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品管圈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两组患者目标达成率、进步率以及两组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目标达成率以及进步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交班时间以及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士床旁交接班中实施品管圈管理同时运用SBAR沟通模式,能有效的降低床旁交接班缺陷率,有效的提升护士的专业素养,全面掌握患者的动态信息,提高医疗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SBAR沟通模式;护士床旁交接班;降低缺陷率;护理效果

护理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床旁交接班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交接班质量反映了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若是护士在进行床旁交接班过程中,发生缺陷事件,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护理交接班管理。品管圈能有效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在运行品管圈的同时,运用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的降低床旁交接班缺陷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本次研究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320名患者,两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60名,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的支持。对照组中,年龄区间在20-37岁,平均年龄为(25.23±3.85)岁;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区间在21-36岁,平均年龄为(26.72±2.65)岁,2016 年 09 月 08 日至 10 月 05 日 4 周共调查孕产妇 160 人,每周调查 40 人,将存在的缺陷问题次数进行登记,4 周缺陷次数共为 297 次,平均每周缺陷次数为 74.75 次。科室护士现有副主任护师 1 人,护师 8 人,护 士 4 人。护理人力与床位比为 1:0.5,平均工作年资 7.2 年。研究人员将上述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研究人员对患者充分知情后,患者家属对炎症知情后愿意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的表达能力、沟通、精神的均较好。

排除标准:①心功能分级在3-4级,体力状况较差;②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严重的心脏疾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③需要临床干预的活动性感染;④患者参与研究受益不高;⑤患者同时伴有癌症;⑥患者的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交接班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品管圈SBAR沟通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由研究人员在科室发起,成立品管圈小组,名为“甜心圈”,共5名成员,让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高职称护士作为辅导员,所有成员均加强护理安全培训,并设定目标值:改善前缺陷例数为 74.75 次/周,目标值为 29.3 次/周。(2)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全体圈员共 5 人,得出 6 大要因:①未统一交班模式;②患者接受能力差;③口头指导;④未规范培训;⑤绩效考核不到位;⑥异常辅助结果管理未列入职责范围。(3)制定对策:①制订晨会交班模式,制订产科交接班流程及标准。②制订培训计划及内容,确认考试方式和目标,进行情景模拟考核,选拔带教老师,成立培训小组,专人专 项负责,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2】。(4)在实施品管圈管理的同时,应用SBAR沟通模式,S:发生了什么、B:患者基本资料、A:对现有资料进行评估、R:需要什么;由小组组长和辅导员对小组成员进行SBRA模式培训,让每位护士了解SBRA模式,在实施床旁交接时,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按照S-B-R-A沟通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3】。

1.3观察指标

研究人员统计记录目标达成率、进步率以及穿旁交接班缺陷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 =(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软件进行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中数据可分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使用Excel表整合,95%作为可信区间,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的目标达成率为106%,进步率为64%,对照组患者的目标达成率为91%,进步率为36%,观察组患者目标达成率以及进步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品管圈【4】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将品管圈管理运用至床旁交接中,能有效的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改善临床护理质量;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进行床旁交接的过程中,若是发生缺陷事件,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加剧了护患关系紧张程度。护士进行床旁交接班的过程中,运用品管圈管理,同时实施SBAR沟通模式【5】,首先在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管理理念,践行S-B-R-A沟通模式,针对科室中缺陷事件发生原因,组长与辅导员进行分析对比,优化护理流程,制定改善措施,让护理人员完善护理细节,增加工作责任心,在患者入院前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有效的改善了缺陷事件发生风险【6】。

综上所述,护士床旁交接班中实施品管圈管理同时运用SBAR沟通模式,能有效的降低床旁交接班缺陷率,有效的提升护士的专业素养,全面掌握患者的动态信息,提高医疗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皮伟珍,袁素娥.品管圈运用 SBAR沟通模式在降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6):114-116.

[2]丁滢,宋艳,夏春香,张立.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普外科术后管道护理床旁交接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2):21-23.

[3]徐文君,李红,徐旭东,等.基于SBAR标准化沟通的NICU床旁交接班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76-180.

[4]孙艺,夏如.SBAR沟通模式在提高心内科护士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完整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9):7,9.

[5]王菁菁,谢萍.SBAR沟通模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围手术期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35):2775-2779.

[6]王晶,沈丽娜.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耳鼻喉科病房日夜班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1):121-123.

论文作者:陈霞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品管圈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降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陈霞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