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石韶英

关于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石韶英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17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间医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护理,观察组在ADL、NDS、HAMD和Brunnstrom方面的评分全都高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能力以及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字】早期康复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临床效果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方面内容也越来越重视。针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其致残率还是难以控制,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患者而言,为进一步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其治疗的影响,现选取我院的120例患者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全都符合有关诊断标准,已将不适合本次研究患者排除在外。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18岁至65岁,平均年龄(40.67±6.8)岁,而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患者分别为31例和29例。而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患者年龄17岁至69岁,平均年龄(41.53±6.9)岁,而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患者各有30例。两组患者的对比资料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方面的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有营养不急嗨哟心理辅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待患者的病情有所稳定,鼓励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基本护理内容如下:

1.2.1健康知识教育模式

患者入院时要建立好患者个人档案,并耐心的回到患者所问的问题,帮助患者解开心中的疑问。护理工作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过程,所以,当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尽快的了解患者病情发展。而且要为患者以及家属讲解相关的护理知识,树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的配合度,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1]。

1.2.2心理护理模式

病患在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一般心理活动时较为复杂的,造成心理压力,通常会表现为焦虑、郁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这样会直接影响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通过成功的案例鼓励病患继续接受治疗,增加其治疗的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康复训练模式

患者进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有呼吸、肢体运动以及普通运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患者依照医生的建议改善膳食,并结合康复锻炼,开始以小运动量为主,根据患者的运动情况再适时的增加运动量,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任何的不适就要立马停止锻炼,为安全为主[2]。

1.2.4康复指导模式

患者在出院后,患者要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要为患者以及家属叮嘱锻炼中需要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基本的按摩推拿法,主要是在后期方面患者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同时,可将医师的电话号码或者是其他电子通信账号登记好,以便碰到任何不了解的问题可随时请教。

1.3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接受60天的康复治疗护理后,对患者疗效进行判断,首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越高则是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越好;其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再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表示患者抑郁程度,分值越低证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低;最后,偏瘫运动功能量表(Brunnstrom),将其分成6个等级的评分,分别是I级:患者运动肌肉松弛没有运动痕迹;Ⅱ级:肌肉有痉挛现象;Ⅲ级:痉挛现象增多,还引起其他运动;Ⅳ级:肌肉痉挛现象减少,并发生有共同运动模式;Ⅴ级:肌肉痉挛现象明显,共同运动现象减少;Ⅵ级:痉挛现象基本消失,肢体恢复协调[3]。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使用x2的检验和t检验方式,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60天康复治疗,观察组在ADL评分、NDS评分、HAMD评分和Brunnstro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P<0.05)。

3.讨论

偏瘫主要是指患者上下肢、面肌以及舌肌下部有运动障碍。而颅脑损伤主要是因外力而导致了头颅受到伤害而发生的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所以,不仅要及时进行救治,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护理,降低致残率。针对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护理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监测其生命体征,密切关注其血压、体温、以及呼吸。患者在康复训练前,要叮嘱患者以及家属注意事项,详细的为患者讲解有关康复训练动作指导。对于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可通过一级康复护理和二级的康复护理还有三级康复训练。一级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恢复训练,比如,卧床姿势的训练;而二级护理模式,当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时期,进行的是肢体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三级康复训练是在恢复期的训练,是针对恢复期的训练,可改善患者预后。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提升,综上所述,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96-97.

[2]皮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05):768-771.

[3]李丽,王琴,李淑君.早期康复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07):776-777.

作者简介:石韶英(1969年10月-)汉族,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骨科神经外科护理方面工作。

论文作者:石韶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关于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石韶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