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分析论文_汤春静 于洁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分析论文_汤春静 于洁

威海市立医院血液科 山东威海 264200

【摘 要】目的:本文就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和染色,最后对其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本组50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35例患者来源B细胞,5例患者来源T细胞。依据组织学类型进行划分:20例患者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例患者为MALT型B细胞淋巴瘤,10例患者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5例患者为NKT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性小淋巴瘤主要来源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为常见类型。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病理特点

淋巴结外淋巴瘤多发病于胃肠道,就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而言,其发病率占胃肠道的比例约为25%[1]。由于该疾病的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一旦患者出现非特异性症状时,如:腹痛、消化道出现以及腹部包块时,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肠道梗阻和腹泻,经临床诊断时,具有较高的误诊率,且常常与消化道疾病混淆。为此,本次研究对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其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进行探讨,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有利依据。

1 资料信息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介绍

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均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50例,本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31岁,中位年龄为(56.4±5.2)岁。本组所有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均伴有不同的程度的腹泻、高热、腹痛以及腹部包块症状。

纳入标准:为了确保本次实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无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经影像学诊断确诊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实验,将外周血无异常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本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苏木精-伊红染色,而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查。首先选取患者的肿瘤标本,将其制成切片,而后对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与此同时,使用EnVision法对患者的抗体进行检验,若患者的检验结果显示:抗体CD为阳性,则表示该类患者为T细胞淋巴瘤,若抗体CyclinD1为阳性,则表示该类患者为套细胞淋巴瘤,若患者的间变淋巴瘤激酶为阳性,则表示该类患者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2]。

1.3 指标观察

对本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以及病理特点进行观察和总结。

1.4 数据整理

本次实验研究所涉及的数据结果由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和整理,计数资料均选择卡方进行检验,并以百分率(%)表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研究结果

2.1 临床表现

本组50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中,20例患者为腹痛,占比为40%;5例患者为消化道出血,占比为10%;15例患者为腹部肿块,占比为30%;5例患者为恶心呕吐,占比为10%,5例患者为体质量下降,占比为10%。由本次研究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腹痛症状最为常见。

2.2 病变位置

本组50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中,35例患者的病变位置于回肠,占比为70%;10例患者的病变位置于空肠,占比为20%;5例患者为病变位置于十二指肠,占比为10%。

2.3 病理特点

50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中,30例患者为肿块型,占比为60%,15例患者为浸润型,占比为30%,5例患者为溃疡型,占比为10%。本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参数在21cm-24cm。在光镜下进行分析可知,50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均来源于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20例患者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例患者为MALT型B细胞淋巴瘤,10例患者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5例患者为NKT细胞淋巴瘤。

3 讨论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在消化道肿瘤疾病中较为常见。据有关统计显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发病年龄不受限制,尤其是中年男性和老年男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此同时,该疾病多发病于回肠和回盲部,肿瘤类型最为常见的是肿块型[3]。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本组50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的病变位置多发于回肠,这一现象可能与回肠组织丰富存在相关性。也有学者研究后指出,回盲部的发病率较高,且尤其是男性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比例。

就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而言,其小肠相对较长,因此,其临床症状会存在明显差异。从目前的临床症状来看,最为常见的包括:腹痛、消化道出血、肠道梗阻以及高热等,同时伴有腹部包块[4-5]。从本次研究数据结果可以看出,20例患者为腹痛,占比为40%;5例患者为消化道出血,占比为10%;15例患者为腹部肿块,占比为30%。

依据组织学进行分型,30例患者为肿块型,占比为60%,15例患者为浸润型,占比为30%,5例患者为溃疡型,占比为10%。虽然类型存在诸多差异,但是均会诱发肠壁狭窄甚至增厚,甚至导致患者的肠段扩张。除此之外,依据细胞来源进行划分可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B细胞淋巴瘤,另一种是T细胞淋巴瘤。从本次研究数据结果可知,20例患者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例患者为MALT型B细胞淋巴瘤,10例患者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5例患者为NKT细胞淋巴瘤。

由上述结果可知,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症状具有非特异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因此,临床需将患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相结合,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罗卫民,石曦雯,汤朗坤等.原发性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IL-MALT)20例病理分析及临床病理特点[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247-248.

[2] 宋京翔,张再重,涂小煌等.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95例诊治分析[J].腹部外科,2014(2):130-132.

[3] 张桂成,李斌辉,赵亮等.小肠肿瘤37例诊疗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1):2523-2525.

[4] 王红军,李金浩.原发性胃肠道结外滤泡性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临床医学,2015(6):99-100.

[5] 陈磊,曹苇,胡浩等.原发性小肠肿瘤37例诊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95-8496.

论文作者:汤春静 于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  ;  ;  ;  ;  ;  ;  ;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分析论文_汤春静 于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