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陷阱”类型及对策_高考论文

高考题中常见“陷阱”类型及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陷阱论文,常见论文,应对策略论文,类型论文,高考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每年的生物学高考试题中,都会有一些表面上看似不难而学生得分率并不高的题目。为什么题目不难但学生却容易出错呢?仔细地研究和分析这些题目就可发现,命题者故意在这类题目中布下了一个个“陷阱”,考生在答题时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

通过设置陷阱来考查考生的知识辨析、迁移、综合运用等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研究和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中发现各种“陷阱”试题的类型及特点,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识别和回避各种“陷阱”试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陷阱”类型

1.1 利用思维定势,诱人上当

例1 (2008年高考生物江苏卷第10题)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

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

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

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答案D

例2 (2008年高考生物江苏卷第16题)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分析这是两道典型的利用思维定势诱人上当的高考题。例1中,学生习惯的思维方式是:核糖体是细胞质中的一种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受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会不假思索地错选C答案。例2中,学生的习惯思维是,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年采收量过大而年增长率过低。这样,学生便极容易错选成答案A。

1.2 弱化重要理论,引人受骗

例3 (2008年高考生物广东卷第19题)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例4 (2007年高考生物江苏卷第15题)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个体,20%为bb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B.32%C.50%D.64%

答案B

分析 例3中,跑步时,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和脊髓低级中枢共同控制着人体的各种相关动作,小脑控制着躯体动作的协调与躯体的平衡,脑干控制着人体的心跳和呼吸,下丘脑控制着人体的体温及水盐代谢平衡。在解答时,如果不能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准确地对题意加以理解和分析,极易漏选答案。例4中,群体随机交配时,既有BB个体与BB个体间的交配,也有bb与bb间的交配,还有雌性BB与雄性bb及雄性BB与雌性bb间的交配。如果考生对相关基础理论不能透彻地理解,解答时极易出现错误。

1.3 隐藏重要条件,巧设圈套

例5 (2008年高考生物广东卷第5题)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

A.具有双层膜B.呈绿色带状

C.内部有许多基粒D.呈绿色椭球形

答案D

例6 (2008年高考生物江苏卷第20题)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答案D

分析例5中隐藏了这样的信息: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其内部具有多个由囊状结构组成的基粒,但这些结构都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黑藻与水绵不同的是,其叶绿体呈颗粒状且数目很多(水绵叶绿体只有一个且呈带状)。例6中隐藏的信息主要是:由于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可能分别进行不同的分裂方式,使细胞内含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或基因,所以即使是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其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并不一定完全相同。

1.4 巧用关键词语,迷惑干扰

例7 (2008年高考生物广东卷第8题)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

答案B

例8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30题第Ⅱ题)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1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______(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______(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______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______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

(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______。

答案(1)②④ ①③ (2)局部 刺激 (3)左肌肉和右肌肉

分析 例7题干中要求对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改良,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都可能使所培育的对象产生或获得抗病基因;单倍体育种只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使获得纯合体的育种年限大大缩短,进程大大加快,但并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新产生抗病基因。例8中,第(1)小题主要考查了兴奋的“传递”与“传导”的区别:兴奋的“传递”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之间,而兴奋的“传导”则发生于同一个神经细胞上,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1.5 设置多重条件,顾此失彼

例9 (2008年高考生物江苏卷第24题)图2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答案BD

例10 (2007年高考生物江苏卷第27题)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主要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而来。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包括( )

A.土壤通气状况B.土壤温度

C.土壤含水量 D.土壤微生物

答案 ABCD

分析 这类陷阱较多地出现在多项选择题中。考生在答题时,如果不能全面考虑各种条件,非常容易出现错选或漏选的现象。如例9的图中给出的信息非常丰富,从过程看,既有多个RNA聚合酶同时转录产生多个信使RNA,也有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产生多个多肽的信息。例10中,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土壤通气状况、温度、含水量等影响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的因素都会影响其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同时,土壤中各种微生物通过各自不同的代谢途径及其与植物之间存在的各种种间关系,也会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 应对高考“陷阱”试题的策略

历年的高考结果充分地表明,每年都会有为数众多的考生在各种类型的“陷阱”题上“马失前蹄”。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识破各种“陷阱”并巧妙地绕过呢?笔者认为,认真地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2.1 严格训练,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法宝。解题的第一环节是审题,审题既是解题的起始环节,也是解答试题的关键环节,稍有不慎,则有可能出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研究并设计一定量的“陷阱”题,对学生进行科学而严格的训练,让那些平时答题不够规范或对基础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的学生在一次次的“上当受骗”中吸取经验教训,自觉反思,从而提高解答“陷阱”题的能力。只要教师能够把握好“陷阱”题呈现的时机和频率,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认真地对考生解答“陷阱”题进行方法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在审题的同时,注意寻找试题题干或各个选项中与解答试题有关的关键词、词组或短语,全面地搜寻各种已知条件,理清各种隐藏在题干中的必要条件、未知条件以及无关干扰条件等。通过认真分析各种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排除无关的迷惑条件,最终找到形成正确答案所需要的准确依据。解答这类题时切忌凭经验解题,否则势必会掉入命题者设置的各种“陷阱”中。

2.2 查缺补漏,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查缺补漏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学习进行反思的过程。在查缺补漏时,教师除了要督促学生把遭遇过的“陷阱”题及时弄懂以外,还要指导学生对这类题及时进行归纳,并做到“举一反三”。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应当准备一个改错本,定期把遇到的“陷阱”题进行归类整理,最终形成“陷阱题库”。在整理的同时可在较为典型的试题上做出明显的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每隔一段时间,就把“陷阱题库”滚动复习一遍。只要坚持不懈,反复巩固,掉进“陷阱”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一定会在高考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标签:;  ;  ;  

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陷阱”类型及对策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