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庆云县供电公司 253700)
摘要: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的核心问题,关系着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予以更多的重视。本文就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问题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
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常见问题分析
1.1线路自身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材料元件是输配电工程线路电力输送能否保持稳定安全的首要前提,也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重要隐患要素。在生产输配电工程线路材料时,出于成本节约等因素考虑,一些输配电线路生产企业往往会使用质量较次的材料,以次充好,由此也致使电力输配电线路生产在低劣的材料、质量控制不严的生产流程下,产生了较多材料规格尺寸不符安全性能的线路材料。而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施工建设方角度看,其如果选择质量次,规格不符技术标准的材料,在线路施工质量检验中又没有及时加以剔除,会导致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在材料的耐用程度及安全性上表现不佳,增大线路出现损坏、老化、接地故障及短路问题的几率。
1.2线路管理维护方面的问题
为满足社会各行业的用电需求,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在建设数量上趋于增多,需要穿越一些地质状况较为复杂的区域,外加上本着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输送电效率的目的,近些年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系统中采用了一些新材料及新技术,从侧面上也增大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管理维护的难度。一方面,借助于新材料及新技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在杆塔间距、线路的宽度、杆塔高度上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这就增大了线路遭遇绕击及雷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涉及一些复杂地质状况的区域,在架设输配电线路杆塔时,由于其需要做好杆塔基础的选型,以免因地质状况不稳定而导致基础下陷,如线路杆塔基础受损,在开展日常管理维护时往往面临较大困难,而管理维护工作如不及时,整个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也会受到牵连影响。
1.3线路环境气候方面的问题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要确保各部位电力需求的正常稳定供应,在架设输配电线路杆塔设备时,不可避免地需要穿越气候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这些区域内常伴有风沙、雷电等自然现象,这就会引起输配电线路的闪络问题,进而导致输配电线路元器件出现短路或跳闸。此外,如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所处区域暴雨现象严重。一方面可能导致线路元件在长期淋雨过程中出现线路故障,如绝缘子污闪、线路电压污闪及漏电等;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线路杆塔基础遭受浸泡,同步引发基础下陷、山区泥石流及滑坡等危害,这就会给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而如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所处区域存在高温或高寒气候,线路元件的耐用性会受到极大影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电压稳定性及供电安全性也会下降,线路的使用周期会大为缩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技术应用
2.1缘子防污技术
绝缘子是输配线电路中最为重要的设施,然而其因长期处在室外环境下,易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而在表面附着大量的沙土和污渍。当遭遇雷雨天气,绝缘子设施就会出现电导以及电流泄露等现象,最终导致自身功能价值下降。为此,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技术人员就应通过安装防泄露的监视设施,来建立起警示作用的预警装置系统。对于绝缘子设备的清洁,相关人员可将地蜡、硅油等物料涂抹到绝缘子表面上。这样一来,当雨水来临时,绝缘子表面就可以对其进行水分分流处理,以防治绝缘子表面多余潮湿,从而大幅度避免了电流泄露问题的出现。
2.2电路防风技术
对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处在大风天气工作运行区域,其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为此,电路防风技术人员应通过提高基础的牢固性,来降低风力对线路运行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为了保证塔杆完整及其防风着力点,可适当增加杆塔数量以及利用硬质材料,来提高输配电线电路的拉线力度和密度。这就能有效避免输配电线路因风力过大而出现大面积倒杆问题。
2.3防雷技术
研究表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防雷技术应用具有一定复杂性,因此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建设使用的实际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具体来说,防雷技术应用有两个指标要点,即线路耐雷水平以及雷击发生时的跳闸率。第一步,防雷技术人员在架设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时,应选用具有避雷效果的电线,以降低线路被击中的几率。此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将感应电压做好耦合和分流处理,以提高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第二步,在对杆塔进行接地电阻值控制时,防雷技术人员要将其控制在10Ω。这样一来,杆塔不仅能够起到预防雷电的作用,还能使线路运行的防雷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全面减少雷电反击现象的出现;第三步,通过架设耦合电线,来提高耦合作用,进而减少绝缘子的电压部分,从而形成分流。此外,还可在线路系统运行表面安装自动重合闸,以提升线路的耐雷能力,进而保证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在连续作用下实现供电的可持续性。
2.4建立信息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系统
首先,在规划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过程中,技术人员应采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电量预测、多指标关联性以及空间负荷预测等问题。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地区往年同期用电量情况进行分析解读,以明确当前系统建设要面临的用电量变化、用电结构,并与地区的经济实力结合,以提高系统建设的针对性;其次,系统建设人员还要利用自动化技术将其作用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管理模块中,从而使其具备历史数据查询、数据质量分析以及断面预测等功能。此状态下,系统就能自动收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运行产生信息,进而对其断面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判断断面出现的时间点;再次,技术人员还要采用信息化技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设置线路故障远程检测控制系统,及通过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和沟通平台,来实现各个电力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就极大提升了系统线路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效率;最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还要应用信息技术,来模拟一个故障的快速仿真决策。即自动对运行线路中的故障进行响应,并通过反馈系统,对故障类型以及处理措施进行识别和判断。
3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供应,电力供应的正常使用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上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在安全技术上做到不断地创新与探索,尽可能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减少安全隐患,提高电力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强化技术与管理维护水平,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因而在电路铺设的实际工作中,要对安全运行做到足够的重视,用科学技术的应用保障线路的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建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7):22~23.
[2]魏文辉,伍欣.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分析[J].大科技,2015(8):44~45.
[3]陈义波,李媛.关于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节能降耗技术的探讨[J].硅谷,2014(22):154~155.
[4]白建军,王祥正.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分析[J].科研,2016(11):242.
论文作者:于洪涛,陈旭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线路论文; 输配电论文; 工程论文; 杆塔论文; 绝缘子论文; 技术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