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继才
山东省海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邮编2651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学前儿童手足口病流行与病原特征,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年龄≤5岁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手足口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引起手足口病发生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以及其他肠道病毒。学前儿童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91.25%(183/200)。结论:绝大多数患者发生在低年龄段,且男性的发病人数显著多于女性,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也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发病率可能和当地的气候、人口密度、病原体构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学前儿童;手足口病;地理信息系统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病群体为5岁以下儿童。感染初期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口腔粘膜疱疹等,严重时会造成脑膜炎、脑脊髓炎等,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我院每年接诊病例数众多,其中不乏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是手足口病报告的主要单位。及时了解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特征及病原学特点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特点,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到院就诊≤5岁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选患儿均经临床检查诊断确诊,诊断标准参考《手足口病防治指南(2009)版》[2]。患儿入院时体征表现为口腔轻微溃疡,手、足、口均有疱疹,无疼痛瘙痒感,经检验水泡内含肠道病菌。
1.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不同年龄段的手足口病患儿分布构成比采用(%)表示,并采用ArcCIS10.0软件展现数据可视化。
2.结果
经过研究可以发现,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以及其他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年龄<4岁的学前儿童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91.25%。
3.讨论
手足口病在学前儿童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学前儿童身体素质发育尚不完善,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病原。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多发于春秋季节,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消化呼吸道传染病。根据以往病例研究[3],小儿手足口病病情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口腔少量疱疹等,其他情况基本正常;患儿持续发烧3d以上,血白细胞逐渐减少,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第三阶段患儿皮疹、口腔疱疹开始溃烂,并出现呼吸困难、精神不振、心率失常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面色苍白等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第四阶段造成患儿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肺出血,甚至心脏衰竭。
据相关研究资料统计,学前儿童的发病人数占总人数的90%左右[4]。手足口病病原体的繁殖及生存时间受到环境湿度温度以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当前,国外文献中较少对此进行研究,而国内研究多数集中在省级层面以下,而在国家层面的分析则较少。在本次的研究中,引起手足口病发病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以及其他肠道病毒。近年来,这两种病毒感染交替出现,在确诊的患儿中,EV71的感染比例始终处在较高水平,也是患儿死亡和重症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需要在高发季节加强病原体的监测以及预防工作。在研究中还发现,相对于女性而言,手足口病在男性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儿童的户外活动量较大,与手足口病病毒接触的机会也较大。同时也可能与性别动物特性有关,但是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证明。因此,加强社区卫生以及看护人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5]。空间分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发病强度呈现着显著的差异。在经济发达且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的几率更大。由于人口流动以及人口聚集日益加快,这样为手足口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发病率最高的为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东经105°以东,北纬18°-41°之间。在本次研究的四年时间中,北京、上海、海南的发病率最高,而西北、西南地区的发病率最低。在2012年全国的发病水平出现了显著的升高。但是在西部地区仍然保持着较低的发病率。经过研究可以发现,手足口病和生活方式、气候、生活习惯、人口密度以及生产力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就是和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有关。因此,在各个地区进行疫情的防治时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施行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手术口病患儿大部分发生在低年龄段,且男性的发病人数显著多于女性,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也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发病率可能和当地的气候、人口密度、病原体构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的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与发生,应尽量避免儿童到人群密集以及环境质量较差的空间,如果早期发现手足口病,应立即就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常昭瑞,张静,孙军玲等.中国2008-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7):676-680.
[2] 蔡艳艳,周卫芳,尤海章等.2010-2013年苏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J].实用医学杂志,2014,(23):3875-3876.
[3] 蔡韵.上海地区儿童手足口病流行与病原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3.
[4] 韩江涛,彭伟,刘立等.石家庄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35):4213-4216.
[5] 赵惠欣,张艳玲,张奕等.2007年北京儿童中流行的手足口病病原学及临床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08,(6):467-469.
论文作者:陶继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手足论文; 儿童论文; 患儿论文; 肠道论文; 病原体论文; 病毒论文; 学前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