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论文_赵巍

大庆市龙南医院B超室 黑龙江大庆市 163452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表现,分析腹部彩超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将60例来我院就诊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分为腹部超声检查组(A组)和 X 线检查组(B组),分别采用对应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患儿门静脉、肠壁积气等检查表现,对比肠壁积气的阳性率。结果 经检查,腹部超声组对患儿门静脉诊断有效率、肠壁积气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数据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甚至会危及患儿生命。本文通过对比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表现及阳性诊出率,发现腹部超声检查在NEC诊断中要优于腹部X 线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彩超;X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黏膜缺血缺氧,引起小肠结肠坏死的一种疾病,该病导致患儿病死率较高,约10%- 15%[1-2],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反应,或发热,感染等,如果出现失治疗、误治,甚至会引起新生儿死亡等后果[3]。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降低此病致死率的有效方法。影像学检查是诊断NEC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多见有腹部超声及腹部X线检查等[4]。本文将2016年01月- 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表现及阳性诊出率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NEC的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6年01月- 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NEC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的所有患儿均要求符合2003年版《实用新生儿学》中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分为腹部超声检查组(A组)和 X 线检查组(B组)各30例。A组患儿30例,其中男性患儿19 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在24h-5d,平均年龄(2.0±1.0)岁,体重2.0-3.6kg,平均体重(2.4±0.7)kg。B组患儿30例,男性患儿16例,女性性患儿14例,年龄26h-4d,平均年龄(1.5±0.7)d,体重2.2-4kg,平均体重(2.5±0.6)kg,两组患儿一般情况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检查方法

两组患儿分别采用腹部彩超检查和腹部X线诊断。腹部超声检查组(A组)患儿使用 PHILIPS Iu22、GELOGIQ S6、ALOKAα10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线阵探头频率设置为10-12MHz辅助患儿取平卧位,在患儿腹部进行多切面的扫描,同时对肠壁内的回声进行监测,重点观察内容为肠管形态、肠壁增厚情况、肠腔扩张情况、肠腔积液情况,腹腔积液情况,肠壁及门静脉是否存在积气等征象。由B超室的2位副主任医生进行检查操作并诊断。

X 线检查组(B组)患儿进行X线检查,X线使用GMM 500 MAX线机及岛津500 mA数字胃肠机,辅助患儿摆仰卧位,轻沙袋固定患儿上肢。本院放射科2名副主任医师读片,并诊断。

1.3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检查NEC的征象、诊断结果以及肠壁积气的阳性率进行比较。腹部X线平片主要肠管形态、肠壁增厚情况、肠腔扩张情况、肠腔积液情况,腹腔积液情况,肠壁及门静脉是否存在积气等征象,根据腹平片征象可将NEC分为3 期。早期:肠管胀气,肠壁僵直,间隙不清、肠壁增厚度≥3 mm;典型期:腹部积气,或有完不全性肠梗阻;晚期:腹腔出现明显积液、积气,可能出现死亡。平片出现小泡状阴影时表示肠壁黏膜下积气,出现半环状或条状阴影表示浆膜下积气,若出现枯枝状的透亮阴影时,则考虑门静脉积气。超声检查:当声图显示小肠壁厚度> 3mm时,说明肠壁增厚,当门静脉的微量气体是表现为门静脉内散在颗粒状高回声,当气体从门静脉游离入肝静脉时表现为肝静脉内斑片状高回声[5]。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18.0进行计算,用“%”表示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腹部超声检查组(A组)和 X 线检查组(B组)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检查方法检查后的数据,结果如表1 所示。

3 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黏膜缺血缺氧,引起小肠结肠坏死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致死率也较高,新生儿NEC的发生多见于产后2周之内早产低体重儿童。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见拒奶及体温不升高等,待病情进展出现典型表现时,患儿后遗症的几率增高,主要为肠狭窄[6],故早期发现患儿患病征兆,及时送医诊断、治疗十分必要。目前,临床对NEC致病因素研究并未完全清楚,多认为其可能与先天性疾病、畸形等相关。也有学者认为饮食及细菌感染是NEC发病的关键因素[7]。腹部超声检查由于可以对患儿进行多切面扫描,随着技术发展,检查时成像更为清晰,同时较X线对患儿放射影响较小。超声检查为实时动态检查手段,它能清楚地观察到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并对周围组织受累情况进行评估,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真实的诊断及治疗依据,为患儿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及家庭、医院的护理方式,促进患儿尽快回复康复。同时,必要时亦可对患儿进行腹部超声结合X线检查的检查方式,对于在临床中鉴别中毒性肠麻痹、机械性肠梗阻、肠扭转、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出血症、自发性胃穿孔等相关疾病有积极作用[8]。

综上所诉,本文通过对比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表现及阳性诊出率,发现腹部超声检查在NEC诊断中要优于腹部X 线检查,因此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中腹部超声较X线具有更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全汉珍,黄德珉,宫希志,实用新生儿学 [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8.

[2]杨磊,徐巍,李永伟,腹部超声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2):108-112.

[3]冯杰雄,美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现状 [J],中华儿科外科杂志,2006,27(7):386- 387.

[4]褚洪光,王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79-80.

[5]Montagnana M,Lippi G,et al.Evaluation of metalloproteinases 2 and 9 and their inhibitors in physiologic and pre-eclamptic pregnancy[J].J Clin Lab Anal,2009,23(2):88-92

[6]潘恩源,陈丽英,儿科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91.

[7]姜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7):78

[8]张连军,裴玉芳,魏春雷等,腹部X线和彩超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8)

论文作者:赵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论文_赵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