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初级中学 713603
从实际的数学教学情境出发,自己试图从概念形成、虚拟实验操作探究、练习巩固三方面阐述一下个人在数学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所谓数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空间观念培养的绝好材料,在教学里,至今都找不到能取代它的课程。另一方面,抽象和推理严谨的数学学习起来又是困难的,甚至已经成为一部分学生学习的负担。面对减负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数学教学似乎成为双面刃,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大量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电脑集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优势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趣味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易学,让学生乐学。
一、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使图形说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掌握图形的特征及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数学
学生只有清楚地观察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准确深入地认识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而在丰富的表象中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正确的概念。数学概念的形成也不例外,很多数学概念都是动态的发生概念。如圆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特别抽象,而且内容多。传统教学往往教具一大堆,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师生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学生却对圆的认识模模糊糊。但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却显得轻松愉快,学生掌握圆的概念清楚、准确。教学时,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1.在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如钟面、车轮、呼啦圈,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不同大小的圆,从而建立圆的表象。接着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
2.揭示圆的形成。屏幕出现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从点A出发绕着木桩跑一周回到A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动态地展示出曲线,回到A点形成一条封闭的曲线就是圆。这样直观形象地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目难忘,基本建立了圆的概念。
3.电脑展示用圆规画图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然后学生尝试画图,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认识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4.电脑动态展示圆的各部分,圆心、直径、半径。这样就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相互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说明,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合理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声音、图形、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一人或两人一台电脑,开展分小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概念的产生,教学效果更佳。
二、利用CAI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提供的智能化操作平台进行教学,把数学虚拟实验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研究者的方式学习数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动手实验很少听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一些数学定理和公式。特别是数学知识的教学,严重忽略了数学事实、数学现象发生、发展、联系变化的过程,从而阻碍着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面对新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发现这些所谓旧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利用CAI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提供的智能化操作平台,可以把很多数学虚拟实验引入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以研究者的方式学习数学,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不需要教师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却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利用CAI课件及网络环境,建立数学题库,及时练习,及时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巩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训练,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减负增效在数学教学中变为现实
传统的习题练习反馈模式是所有学生同时练、同样练,教师只能从对个体的检查中发现问题,费时费力,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如果将习题训练与多媒体电脑、网络和CAI课件有机结合,就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学生可以从课件习题库或网络资源中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练习。要发挥多媒体电脑及网络的智能优势,实现人机对话,及时训练,当场反馈。有条件的地方的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交流数学题目的解答,还可以采集不同数学题目在网上交流切磋,拓宽知识,活跃思维。通过习题库的建立,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适量、适量、适当的训练,巩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数学,从而发挥数学知识思维训练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建立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营造了一种探究式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在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
论文作者:党亚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概念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抽象论文; 课件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