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佳
怀来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张家口 075400
摘要:在国内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筑工程也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工程管理理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变革,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念得以提出。可以说,在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以系统的思维来看待整个工程,找准侧重点,以此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全寿命期;管理
前言: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近几十年来我国工程界的关注重点,同時又是全社会的一个重大命题,涉及国家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投资体制、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各方面,涉及各工程领域和各工程专业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它跳出了传统的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以建设过程为对象,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套路,提出将工程的目标、对象、流程、技术等全部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管理,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的目标。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概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主要指以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作为基础,对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思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工程项目的全寿命期管理以实现工程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其效益既包含企业内部效益,也包含外界对企业的认可及肯定。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建筑企业能够满足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建筑工程最终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根本保证。为了使工程管理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政府工程建设方应在建立工程管理制度、健全工程管理模式、强化工程管理力度等方面进行一定高度、深度的研究。同时,为了进一步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应当探索工程管理集成化管理模式,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工程建设的各项指标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总之,工程管理的系统思维作为当代管理科学的一种新方法,应以工程的全寿命期作为管理的基本导向,实现对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化管理。
2工程管理既有问题分析
2.1管理过程局限于建设阶段
受传统管理理念限制,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在对建筑项目运作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大多只会将管理的重心局限于项目建设阶段,对全寿命期管理模式了解知之甚少,并没有以系统的思维来看待整个建筑项目运作的全过程,所以在工程项目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设计变更、工程变更等等,这不光会导致工程建设工期的延迟,还容易给后期的维护与运营带来一定不良的影响,也会给相应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2管理思维过于片面化
就现今工程界项目建设的管理者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框架,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也只是简单地将工程套搬到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并没有形成以工程实况与特征为导向的思维管理模式。在该管理思维之下,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将产生模块化的分离,工程管理工作也将难以连续开展,且相应工程管理者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也仅仅是简单地从阶段性出发,过于重视局部的利益,这就会给整个工程整体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埋下不良的安全隐患。
2.3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在传统管理思维束缚之下,管理模式自然也就难以得到及时革新。现今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只重视工程质量,而忽视其安全性指标及经济效益或是只重视经济价值的现实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共享交互较为困难,大多数工程仍旧以人力式资料记载整合的方式保存与传递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此外,由于工程建设环节中交叉内容较多,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并未以系统的思维对其进行合理管控,所以参建各方容易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且推卸责任问题极为严重,这也是制约工程质量及效益提升的重要管理问题。
3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1工程全寿命期解析
受我国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影响,我国的工程管理模式已形成了独特的功能价值,把工程管理模式与工程指标和质量相结合,对建筑工程整体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管理,把传统的人员现场管理模式给摒弃,利用现代信息高科技技术,让施工人员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开展工作,尤其是对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建筑工程的整体其管理因素非常多,不仅包含了外部的施工过程,还包含了内部的施工管理。因此,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其管理人员应考虑周全,以工程整体为出发点进行安排,综合多个方面因素周全考虑,可从设备方面进行完善,按照传统出现的施工进度延缓现象来看,许多建筑施工过程都是因为设备不足而导致的工程拖延,因此,管理人员应详细分析建筑工程所需的设备器械,确保设备有稳定的供应,避免建筑实施过程中出现不连续性而导致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受到影响。
3.2构建系统管理机制
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是建立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对整个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策划、施工状况等进行详细的步骤分析,因此,根据共产全寿命期管理的特点,可构建相应的系统管理机制。全寿命期管理模式对于建筑初期提出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方式上可根据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方面是虽然全寿命期管理是由工程中的多个不同阶段步骤组成的,但是这期间的每个管理工作内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方案。第二方面是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要涉及非常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具备专业的管理手段,这与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其现代的理论知识大多属于新概念内容。因此,根据目前我国工程管理方式与以往的管理方式可以看出,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整个系统管理的各个方面来进行策划,所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与专业知识才能把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做到周全。
3.3对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模式进行协商
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因每个施工阶段与施工内容的不同,其各个部门在管理模式上非常容易出现冲突,因此,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过程前可先与各个部门单位进行协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方式上可从两大方面进行管理:第一方面是对工程结构进行协商,在工程结构上把工程的部分施工阶段与施工整体进行研究,避免两者出现冲突现象,使得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能顺利的开展。第二方面是工程目标管理,对于不同阶段的施工内容制定不同的目标,并与各个施工部门进行协商,避免施工环节出现衔接上的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很大区别,其存在着多方面的管理优势。全寿命期管理不仅需要设计及其广泛的施工内容,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施工专业知识,这也表示着我国现代工程管理方式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工程管理.2015(5):241
[2]胡振中,路新瀛.张建平.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桥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应用框架[J].公路交通科技.2011(1):20-24
[3]成虎.章蓓蓓.邹燕.工程全寿命期设计流程和准则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3(1):21-24
论文作者:张世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工程论文; 寿命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思维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