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免疫的组织健康防御机制构建&以案例研究为例_组织环境论文

基于免疫的组织健康捍卫机制建构:一个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免疫论文,机制论文,案例论文,组织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组织理论研究存在三种视角:[1]一是把组织看作一个理性的系统,认为组织是完成某种目标的工具,是为了最有效地达成预定目标而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行为逻辑;二是关注组织外部的自然系统,尤其是制度学派清楚地将环境因素放在组织的研究中,但是把环境作为一种异己、一个敌人、一种压力和问题的来源;三是开放系统的视角,①这个视角把环境视为稳定的要素,是使组织的具体工作合法化而不是与组织对立的因素。开放系统的视角逐渐成为主流的组织理论,强调组织与其周围及渗透到组织中的要素之间的联系。组织理论的繁荣发展,主要原因就是组织机械论中机械、封闭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组织实践的需要。[2]然而,目前的组织适应性理论很难回答以下企业现象:

为什么灵活应变的中小企业依然大量死亡?为什么许多积极创新的高科技企业面临困难(如退出中国市场的国际网络公司和险些被微软收购的雅虎公司)?为什么拥有核心资源与能力的企业也会衰败(如掌握胶片显像核心技术的柯达公司)?为什么风险控制缜密的企业也会亏损倒闭(如美国的安然公司、法国的兴业银行)?这些亟待解释的现象和企业面临的挑战呼唤新的、更有说服力和指导作用的组织适应理论出现。

实践证明,仅仅考虑目标、效率和结构等技术层面并不能使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和取得长期成功,寻找新的适应环境的组织行为模式也成了企业实践领域的新任务,[3]于是组织理论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这个新的视角把组织看作一个生命体,并逐步形成了一套与生物学平行的组织理论。著名的组织理论学者Gareth Morgan[4]认为,生物学的各个层次都有其组织对应物,如分子、细胞、复杂器官、种群和生态学对应着个人、群体、组织、组织种群和社会生态学。这个组织理论的生物学研究视角把组织理论的各个学派融会贯通,使得组织理论各学派不会孤立地存在而是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依托组织生物学派的逻辑,开放系统理论认为组织要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权变理论认为组织要适应环境,种群生态理论认为环境对组织有自然选择的作用,组织生态学认为组织与环境是合作的关系,组织竞—合理论认为组织与环境合作竞争关系并存,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则认为组织与环境共同演化、共同成熟发展。可以看到,组织生物学派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地更透彻,学者们也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对环境适应和共同演化的运行机制中,认为组织管理的合法性体现在组织内部的组织认同和组织对外的适应、选择、控制以及组织建构的不同策略中,这两个方面保证了组织效能的提高,从而组织可以适应外部多重的、相互冲突的环境要素。

研究发现,目前的组织生物学派的“组织—环境适应机制”研究脱离了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概念视角,使得目前的研究流于空泛,组织适应机制的建构宽泛而不具体,没有充分体现Morgan[4]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内部反应机制和与环境的正负反馈过程阐释的模糊不清。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外部细菌和病原体的入侵,自然造就的生物免疫系统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给现有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关于组织适应环境从而获得合法性②的研究层出不穷,一些学者[5,6]认为,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合法性来保证其生存和发展,正是合法性的多重性要求管理者在制度环境的约束下进行战略性选择和控制。这种控制行为机制包括:组织在困境中获得合法性;[7]组织通过获得与其当前所处社会结构的需求和期望一致的行为;[8-10]组织具备一定的主动权对外部环境的选择性行为;[11]组织采用一种新的策略来从环境中获得合法性,即对环境的控制性行为。[5]

组织获得环境和内部合法性后,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合法性就更值得学术界研究者关注,如组织感知变革行为、[8]组织对成就的保护性行为、[12,13]组织对合法性的修复即组织再造[13]等等。自20世纪50年代,系统论的发展把环境的概念引入对组织的分析中,学者们开始研究环境和组织的关系,主要包括战略预警理论、危机管理理论、权变理论、种群理论和资源依附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等。这些相关理论在解释组织适应性的问题上各有所长,但是对组织适应性能力受到环境限制的认识不够清晰,对组织适应性的极限揭示不够,各个理论的代表学者、所解释的问题、主要观点和理论缺陷见表1。

组织免疫理论与现有的组织学习、组织变革、危机管理等理论有密切的联系,都是在研究战略管理领域的核心问题,即组织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但是组织免疫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组织的适应性问题,从而弥补了现有理论的不足,表现在:首先,现有的理论更强调企业通过以变应变来实现适应性,而组织免疫更强调组织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的辩证关系;其次,现有理论都是从组织中的某个方面研究企业如何适应环境,组织免疫理论则更重视系统和动态演化研究;再次,现有理论更多地从正面强调组织如何实现适应性,却忽视了组织自身的病变对企业系统产生的致命影响,组织免疫理论则认为组织免疫功能的发挥是一把双刃剑,免疫行为的缺陷会导致企业组织的失灵甚至灭亡;最后,现有理论似乎无条件地承认帮助企业适应环境的方法的合理性,而任何方法的应用都存在适度的范围,即存在极限。

生物医学理论认为,免疫是人体对外部环境进行适应性反应的天然系统,其反馈机理能同步执行两个不同任务,即对外部物体的快速反应和快速稳定免疫系统。当抗原进入机体被抗原提呈细胞消化后,信息传递给辅助T细胞(TH),分泌IL+(一种白细胞介素)激活免疫反应,IL+能刺激B细胞大量克隆繁殖,促进反应激烈。当B细胞数目大到一定程度时,抑制性T细胞(TS)就会分泌大量IL-(也是一种白细胞介素),抑制免疫反应,使之趋于平衡。免疫反馈机制既能促进对免疫系统的快速应答,同时保持免疫系统的相对稳定。[14]目前的组织适应性行为机制研究脱离了生物学研究范式,没有有效地遵循Morgan所提出的研究逻辑,对组织捍卫健康的行为机制揭示的混乱而逻辑性不强,而医学免疫过程(免疫系统的识别、反馈、变异、选择和记忆机制及再次应答时,反应时间缩短、效果增强的结构)是组织免疫理论清晰的类比研究手段,准确地构建组织适应环境的行为机制成为理论探索的新方向。

1.组织免疫行为

医学领域借用拉丁语immunis表示免疫(Immunity),其原意为免除税役,转意为免除瘟疫。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排除异己以维持机体内部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机制,但在一定条件下亦可导致组织功能紊乱或损伤。李占祥[15]曾在著作《矛盾管理学》中对企业的免疫能力进行了简单的论述。他认为,免疫指机体的识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并排斥异物的生理功能。组织免疫理论认为,[16]组织免疫是组织识别外部和内部异己,排除威胁因素并产生记忆,从而维护组织健康的能力。吕萍认为[17]免疫能力体现了组织在动态变化环境中的一种专长。从空间维度上看,组织免疫行为是在个体、团队/部门和组织三个不同层次发生的。组织中的每个个体在面临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时需要灵活性、适应性、开放性,[18]个人层面的免疫大多反应在主动创造性地应对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的异己因素,并有效反馈;团队/部门层面的免疫反应大多指团队内部的网络互动;组织层面的免疫更多体现在组织记忆。由个人层次的免疫行为和上升到组织层次的免疫行为,两者的联系从理论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通过整合模型,作为组织成员贡献的加总或组合,个人免疫可以形成组织免疫;第二种是Kozlowski等学者[19]提出的模型,组织免疫是由连续的社会化、双重角色谈判和网络中的技能一系列阶段组成的,每个阶段的转换有部分重叠。从时间维度看,组织免疫行为的发生包括六个相关的过程:[17]识别(R)、传递(T)、变异(V)、选择(S)、协调(C)和记忆(M)。这六个阶段在组织不同层次之间有序惯性,并且不断强化。因此,组织免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免疫前向反馈,个体免疫行为影响到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绩效;同时,组织层次的免疫效果后向反馈到个人和团队层次,影响个体行为和思考的方式。组织免疫系统的动态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免疫系统的动态机制[17]

2.组织健康的理论维度

Kevin Ford[20]正式提出组织健康的概念,他认为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只重视获得利润而忘记组织的长期持续发展问题,这是企业管理中的短视行为,然而理性的管理者必须理性地思考组织的健康问题,这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视角。Kevin Ford[20]开发了一个理性健康组织的模型,他认为这个模型的基本原则将有利于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相对于其它的研究更加地准确和平衡。之后,Knott和Neilson[21]从组织的DNA角度,研究组织健康问题。但是,这些学者并没有明确定义组织健康,没有借鉴医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理论,组织生物视角研究必须借鉴生物学和人体医学的相关理论,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并与Gareth Morgan的研究期望背道而驰。

组织是复杂的而非简单化的,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不是部分的,而是整体性的。组织健康概念的提出应依托组织免疫理论,并且组织健康是组织免疫系统捍卫的目标。依托医学理论,本研究认为,组织健康是组织免疫系统捍卫的目标,组织健康是组织寿命周期内一种持续的、理想的生命状态,表现为适度的结构均衡性(各类资源、业务、管理),功能活跃性(投入产出、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变革创新),社会和谐性(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环境适应性(针对环境的风险与变化)。组织的结构均衡性是基于对环境的认知和反应,依据以上分析得到研究假设1:

假设1a:组织监视行为对组织结构均衡性有直接影响

假设1b:组织防御行为对组织结构均衡性有直接影响

假设1c:组织记忆行为对组织结构均衡性有直接影响

组织的功能活跃性体现在组织对环境资源的监视、吸收、变异和创新,根据以上分析得到研究假设2:

假设2a:组织监视行为对组织功能活跃性有直接影响

假设2b:组织防御行为对组织功能活跃性有直接影响

假设2c:组织记忆行为对组织功能活跃性有直接影响

组织的社会和谐性包括环境评价、股东管理和社会舆论管理,而环境评价中包括组织对环境的监视和认知过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时反应,[18]通过股东管理建立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关系有利于组织正确的群体决策过程,组织通过社会舆论管理实现对组织产品的监视与评价,正确而迅速地与组织环境进行沟通和协调,并实现组织惯例的形成,保证组织记忆的实现,[22]根据以上分析得到研究假设3:

假设3a:组织监视行为对组织社会和谐性有直接影响

假设3b:组织防御行为对组织社会和谐性有直接影响

假设3c:组织记忆行为对组织社会和谐性有直接影响

组织的环境适应性体现在组织的强健性和韧性上,组织的强健性能够使组织依据环境变化的方式产生新的选择和组织能力,但是却不能触发和调动组织内部免疫系统的运行,[23]相反,组织免疫行为却维护、捍卫这种强健状态。基于以上分析得到研究假设4:

假设4a:组织监视行为对组织环境适应性有直接影响

假设4b:组织防御行为对组织环境适应性有直接影响

假设4c:组织记忆行为对组织环境适应性有直接影响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框架的设计:基于免疫的组织健康捍卫机制模型

Robert K.Yin认为,在探索性和开发性研究中,经常首先采用案例研究。[24]从研究方法本身来看,案例研究更加适合研究“如何”(How)和“为什么”(Why)之类的研究问题,以及探索研究变量之间的动态性互动关系。[24]本研究属于探索性研究,非常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理论探讨。案例研究为理论的量表开发、大样本验证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案例研究同样需要首先提出理论假设和概念模型,以指导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过程。国内的叶康涛[25]和李雪松[26]也持相同的观点,认为案例研究需要清晰界定研究问题,寻找适当的理论并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图2 组织健康捍卫机制概念模型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内部资料和深度访谈整理

本文根据以上的理论回顾和研究假设的分析,遵循组织理论中“动机—行为—目标”的研究范式,建立各个研究潜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关于组织免疫行为、组织健康状态和组织生态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分析框架,即基于组织免疫行为的组织健康捍卫机制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并描述为相关的数学模型(结构方程模型SEM),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各结构变量进行线性拟合。结构变量模型中变量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可以表达为:

是随机误差项矩阵。其中,组织免疫行为包括组织监视行为、组织防御行为和组织记忆行为;组织健康的理论维度包括组织结构均衡性、功能活跃性、社会和谐性和环境适应性四个状态变量,这些潜变量均为内生变量。为了保证研究效度,研究也可以讨论组织生态变量(外生变量)对模型的影响,包括竞争性密度、组织年龄、组织规模、所在行业和行业周期等。

2.分析单元的确定

Miles指出,分析单元(Unit of Analysis)是指研究需要聚焦的主要对象,也就是研究数据收集的边界。分析单元的确定是由研究问题决定的。一个设计好的分析单元能够为数据收集确定有效边界,从而使得案例研究更加有针对性和操作效率。[27]本文的研究涉及企业生态环境、组织免疫行为和组织健康状态等三方面的数据信息,需要将整个企业作为分析单元。这意味着本文的数据采集过程需要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去实际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其中企业高层决策者、生产部门、工会和综合管理部门等企业负责人均是重点访谈对象。

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公式2)

3.案例研究对象的选择

案例研究必须确定需要选择的企业(单位)研究样本,以及选择多少样本和抽样方法。由于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归纳理论,而不是寻求大样本的统计规律,因此案例研究样本的选择不需要遵循抽样规律和法则,只要案例本身具有足够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就符合要求。[28]通常,案例研究对样本的要求是:从样本的性质来看,要求被选定的样本应该与所研究的主题高度相关;从数量上看,不在乎研究样本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对样本研究的深度和典型性。[26]Eisenhardt指出,在理论开发和建立的初始状态比较适合单案例研究,在研究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再把研究条件适当放宽进行跨案例比较分析,从而为以后的潜变量量表开发和大样本验证奠定坚实的基础。[28]本文认为,那些在变化的环境中,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缜密的企业有严密的组织免疫系统存在,并对组织健康产生深刻和典型的影响。笔者选择了广东粤电集团的沙角C电厂③进行案例研究,其原因在于发电企业对自身运行的规范性和异己事件的规避要求极高,沙角C作为火力发电厂其外部环境出现一系列变化,但其自身所建立的组织免疫系统、运行优势和良好的管理经验可以分享。本文将以单案例为中心,以建立个案内部完整、一致性的观念模式,待研究条件成熟,本研究可以放宽对企业的要求,寻找中小企业、创新技术型企业、投资公司等各类企业的共性特征,并进行跨案例比较。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1.数据收集方法

Robert K.Yin认为,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可以避免同源性误差,增加案例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4]笔者综合运用了案例研究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即文档分析、深度访谈和现场观察。本研究在访谈了相关企业管理者后一致性的结论便给予采纳,同一议题存在差异将给予意见保留;本研究也注重亲身观察和体验,主动与企业的员工进行非正式交流(对员工午餐和某些社交场合的交谈进行录音记录),将观察的数据与文档分析、深度访谈的结论进行比较和归纳。

2.数据分析

(1)个案企业概貌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沙角C电厂(以下称“沙角C电厂”),是一家中外合作现代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沙角C电厂有三台660兆瓦(MW)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980兆瓦(MW),是目前广东省第二大火力发电厂,目前为粤港集团合作经营企业,合作期20年。其中粤方(粤电集团)占60%的股份,港方(香港华润集团)占40%的股份。企业的组织结构越趋合理,技术匹配性得到很好地解决,并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截止2006年底,沙角C电厂历年累计发电量超过1200亿千瓦时,累计上缴税金超过68亿元。

(2)沙角C电厂组织免疫行为表现

①组织监视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当组织所处的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不同组织的反应会有很大差别,这样的差别很难用环境因素解释,而组织监视却起到重要作用,组织的监视行为体现在组织的认知复杂性和组织传递中。认知复杂性反映个体建构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在具体领域内感知和评价刺激物时运用多种视角的程度。[29]为了更好地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识别和监视,沙角C电厂建立了一系列管理体系,包括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管理标准,并于2004年4月9日通过了南非NOSA公司的三星评级,标志着其综合一体化管理体系(TIMS)的建成,这些标准的贯彻和整合正是组织监视行为的物质基础。

沙角C的内部组织监视行为表现在对TIMS运行实施的四级监控过程:一级监控是体系运行中的日常监督、测量和控制,主要由综合部和各个相关部门来实现,其形式主要是自查和有关TIMS贯标组织的例行检查;二级监控是通过内部审核实现,在规定的周期内成立TIMS内部审核组,内审组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正式评价;三级监控是通过正式的体系外部评价活动实现,由外部认证公司会同企业有关部门完成;四级监控以企业成立的管理评审会议进行,管理评审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召集各个部门负责人和有关TIMS运行负责人参加。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解读组织外部环境,沙角C电厂的综合部专门成立了信息分析分部,负责对企业外部市场和政策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TIMS也建立起多方位、快速畅通的员工参与管理的渠道,包括自下而上的投诉建议渠道,如每季度的厂长员工民主对话会;自上而下地定期向员工实施厂务公开,保障管理层与员工能面对面交流信息,保障组织传递行为顺利进行。经过组织内外部的监视和传递过程,沙角C电厂发现组织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威胁组织健康的异己和组织健康捍卫机制模型的外生控制变量),对组织防御行为的发生奠定物质基础,本文对内外环境识别和监视的结果进行了概括总结,如表2所示。

②组织防御

当个人和组织通过监视发现问题的存在后,需要在行为上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即防御的实现是通过:变异,即快速建立或调整资源的配置,形成新的网络和战略;选择,即快速准确选择网络和战略;协调,即协调行为措施的节奏和步骤,避免产生瓶颈和失衡。经过防御过程,个人错误产生的活动复杂度和后果严重性可以通过集体力量得到避免。

变异:生物有机体能够适应超出他们既往经验之外的新环境,每个个体后代在基因库中发生基因指示的变异,由此导致的基因变异增加了生物有机体生存的机会。吕萍[17]认为,变异建立在外部刺激与组织原有惯例所产生信息的联合的基础上,组织通过资源的发掘、重新配置,探索不同可供选择的战略,通过战略的多样性实现组织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在组织识别与监视的基础上,沙角C电厂着手构建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根本目的是综合现有资源、开发和利用新资源,寻找自身核心竞争力。沙角C电厂把战略转型的工作重点放在组织观念的转变过程:一是牢固树立市场观念,破除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正视发电行业竞争选择、优胜劣汰的发展方向;二是牢固树立竞争观念,提高职工岗位竞争、重塑自我的忧患意识;三是牢固树立效益观念,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紧围绕效益这个中心环节而展开;四是牢固树立创新观念,企业需要对经营要素、经营条件和经营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新的经营体系;五是牢固树立长远和持续发展的观念,对那些急功近利、明显有损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行为必须坚决放弃。

选择:在变异产生多种战略思维模式之后,需要评价各种战略是加强了现有惯例的效率还是提供了建立新惯例的机会,以找到特定情形下的最优解。两种方式有助于选择:一是减少考虑问题的维度,因此降低了认知的复杂程度;二是揭示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30]在树立新的战略思维模式后,沙角C电厂综合考虑了自身的情况,选择了企业的战略措施,电力产品的高度同质性决定了差异化战略并非沙角C电厂的战略选择;虽然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沙角C电厂实行的是单一产品生产,但从服务对象来看,对电能这种公用性很强的产品,实施专一化发展战略也不是很好的选择;鉴于目前电力生产行业还处于朝阳阶段,多元化发展战略也非沙角C电厂的最佳战略选择;沙角C电厂唯一存在差异性可能的领域在于生产过程及网上输送的安全、可靠性上,独自垄断的特殊顾客群体和区域细分市场,决定了沙角C电厂成本领先战略的最佳选择。

协调:组织战略需要员工和团队去贯彻实施,在团队成立早期或者处于不均衡状态时,每个成员会有相对稳定具体的角色和工作任务。[31]在静态的环境下,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会在角色不改变的情况下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但在充满不确定和不可预见的动态环境中,团队需要快速地改变资源配置适应意料之外的情况。组织的发展形成了特定的网络,这些网络对于独特和非常规的工作可能不再适合,由此产生的瓶颈使团队不能够快速地处理独特的工作,关键成员(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之间以及和其他成员沟通的不畅会妨碍关键环节能力的发挥,以上问题的避免都需要组织协调。沙角C电厂推行了较为规范严格的目标管理,确保电厂特色战略的执行。目标管理具有刚性色彩,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矛盾,诸如,严格执行某项规章制度势必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的协调;由于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权责利可能不完全对等,工作中出现矛盾和冲突;刚性管理使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沙角C电厂大胆引入柔性管理,在民主决策中实行民主集中制代替传统的“一言堂式的决策”制度,避免决策中的个人主观、片面、武断以及员工之间的矛盾。

图3 沙角C电厂组织记忆载体

资料来源:此图根据企业内部资料和深度访谈整理

③组织记忆

Walsh和Ungson[32]正式提出了组织记忆的概念,认为组织记忆是通过能够存储过去决策信息的容器和空间形成的,是组织储存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现有文献提到了多种保留知识方法,包括惯例和生产规则、[33]个人、[34]文化、[35]产品、[36]文档和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系统。[37]Olivera[38]则从组织知识的特性出发,认为组织记忆是由分散的知识(分布在个人或文献中)和使其能够被利用的整合机制形成的。沙角C电厂的组织记忆体现在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到2004年底,全厂在线运行的大小应用系统合计达60项,如Q4系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OA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巡检和点检系统、项目管理和图纸管理系统等组织记忆载体(图3),充分发挥了储存组织记忆的功能。在组织记忆载体的建设过程中,沙角C电厂意识到无论是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还是使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都需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导致组织记忆效果不佳的原因根本在于对组织、管理,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忽略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信息化就是个人和机器、技术更好的协同过程,组织结构调整、人的激励等工作是实现组织记忆功能良好的基础。

(3)沙角C电厂的组织健康状态

组织免疫理论认为组织健康有四个重要理论维度:一是组织结构均衡性;二是组织功能活跃性;三是组织社会和谐性;四是组织环境适应性,这四个方面均是组织健康运行的特征状态变量。

①结构均衡性 王以华[16]认为,肌体的残疾显而易见,而组织的残疾则不易发现。现实中,因为生产与销售失衡、决策与控制失衡、目标与实力失衡等情况而陷入困境的企业比比皆是。尽管现实环境中,企业各类资源、各类业务、各类管理活动之间平衡是相对的,但是肌体结构的均衡性则为我们呈现了组织结构趋向的理想状态。发现短板、弥补短板的“木桶理论”恰恰反映了组织结构需要适度均衡的健康要求。沙角C电厂以火力发电为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由于安全和高质量的特殊要求,实施了精干高效的适度扁平化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设生产经营管理班子和党委负责制,建立了企业高层管理、职能部门、基层管理部门等基本的层级管理机构,由厂长担负最高管理职责。企业高层管理层包括厂长(兼党委书记)、副厂长和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职能部门不仅包括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运营部、设备管理部等一般性部门,为了突出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特色还增加了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内外监视)和生产运行部(负责组织防御和记忆),组织结构日趋均衡。

②功能活跃性 医学强调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组织吐故纳新的状态,不断地产生新的组织细胞并淘汰组织陈旧细胞,使人体充满生命力。所以,组织活跃性是组织不断产生新思维并积极淘汰旧思维并及时清除,以便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动荡变化的状态和性质。英国交易工业委员会(UK Department of Trade & Industry)[39]把组织创新定义为新思想的成功开发,包括了丰富的创新种类如产品/服务的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等。Cohen[40]首先提出组织的吸收能力的概念,认为组织具有认识新的、有价值的、外部的信息并进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最终商业活动的实施,组织在自身运作过程中吸收、评价并应用外部知识并清除以前的旧知识的能力称为组织吸收能力。沙角C电厂设立了技术和管理创新支持平台(图4),经过10年的探索,其创新管理体系起到了组织的吐故纳新的作用,促使出现大量的技术创新行为,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技术难题(如锅炉压力容器“四管”防爆漏技术、精检修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攻关、机组的除尘改造等)。沙角C技术管理创新体系,由企业目标指南、技术创新决策、先进发电技术导向、用户需求、激励与约束机制与技术创新保障支持系统构成,不断实现吐故纳新的动态过程控制。

图4 沙角C电厂的功能活跃性:管理/技术创新平台

资料来源:此图根据企业内部资料和深度访谈整理

③社会和谐性 在1987年,世界经济发展联合会[41]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报告中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为组织为了满足目前的发展,在获得资源时必须在不破坏未来资源状况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组织可持续发展有一系列原则,学术界公认的三个原则是:通过组织的环境管理实现组织与环境的一体化、[42]缓解组织通过技术革新过程和技术利用过程对环境的恶劣影响;[43]通过组织的社会责任管理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认同;通过价值创造过程实现经济繁荣,价值创造过程可以使组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顾客的价值水平、实现生产过程效率的有效提高。[43]沙角C电厂设立了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的系列目标:年内实现四个百日无事故记录,不发生人身死亡或重伤事故,不发生人为责任的重大及以上设备事故,不发生本企业责任造成的重大电网事故,不发生火灾事故,不发生重大及以上交通事故,不发生职业病,不发生高空坠落事件,习惯性违章次数≤10,C类障碍次数≤4,年度DIFR≤0.4;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工业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地方标准,电除尘器正常投运率≥96%,电除尘器除尘效率≥99%,供电标准煤耗率≤330.7g/Kw.h,粉煤灰综合利用率≥90%,二氧化硫排放率≤2.1g/Kw.h,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100%,脱硫设备脱硫率≥90%。经过设备大修过程和过程监控,机组除尘效率均达到99%以上,为广东省电力系统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工作做出了贡献。沙角C电厂不仅重视组织外部和谐性,同时也积极维护组织内部和谐性。沙角C电厂高度重视员工满意度,并从制度上保障员工得到人本关怀。从与生产现场环境相关的调查结果来看,生产人员对现场的操作环境大多表示认可或基本认可,如79%的员工认为现场设备操作不会感觉过于疲劳,有86.44%的员工认为在货架上存取货物不会感到困难,八成以上的员工认为集控室内的照明状况良好,87%的员工对厂内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表示认同等等。

④环境适应性 Levy[44]和Stacey[45]认为,环境的变化和变迁是非线性的、动态的,只能建立短暂性的均衡状态,组织对环境的适应必须表现出组织的强健和韧性。组织的强健性强调动态性,是指组织有意识地、暂时地或持续地对新的、流动性的环境状态进行的片段性反应;组织韧性被定义为[46—48]组织认知、组织行为和组织关联性资产的混合,这种混合激发组织的一种能力可以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发展定制化的反应并反馈组织对自身的理解,使组织从危机过程中得以恢复。沙角C电厂的组织强健和韧性体现在组织设备系统运行出错后的迅速恢复机制的运行效果上。在发电生产管理中,为保障机组高效平稳运行,沙角C电厂制定了一套严格科学的设备设施事故(缺陷)迅速消除机制: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制定事故(缺陷)类型、范围及控制要求,形成登记和处理事故(缺陷)的信息平台。当事故(缺陷)实际发生或经验测量可能发生时,要求对其损害进行测度,提出消除方法,再由现场执行者按照有关消除方法进行消除,并收集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信息。对比较严重的问题交由有关主任工程师或专家组讨论分析,找出最佳解决途径。同时,沙角C电厂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程,对事故(缺陷)消除和改进形成了稳定的控制机制,即有序的阶段性定义(D)、度量(M)、分析(A)、改进(1)和控制(C)等环节。

(4)沙角C电厂的组织免疫行为对组织健康的捍卫过程

总体来看,沙角C电厂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的免疫行为体现在自身管理系统的建立、维护和修正过程(图5)。一旦组织内部免疫系统规则建立,那么相应的组织场域也形成了一个高度一致的行为空间,其目的在于:[1]一是确保这种组织场域的稳定性,这种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环境的不确定性;二是促使集体认同的出现,群体与组织一道获得竞争优势。社会性技能行动者通过各种策略对组织内外进行行为运作,其关键在于组织设定和强化组织场和运行规则,而组织的这种免疫行为规则,使治理规则和共享意义能够得到组织外部其它组织和组织内各个成员的集体认同,并获得内外的一致性即具有高度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是组织场域消除不确定性并保持组织健康所必需的。

图5 沙角C电厂自身组织免疫行为的运行过程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内部资料和深度访谈整理

沙角C电厂这个组织,在成长进化过程中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在组织进化过程中,组织的“监视—防御—记忆”的组织免疫行为循环机制发生作用,因而组织过去的绩效对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个组织的进化过程一旦进入某一轨道,它的既定方向会在往后的发展中得到强化,所以,组织过去的选择决定了现在可能的选择,这种路径依赖原理支持了组织所遵循的组织免疫防御机制并捍卫于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谐性和适应性状态与结果。沙角C电厂加强TIMS的组织管理过程正体现了这一组织进化过程,形成组织的持续改进和修复,采用过程控制方法,要求高层管理者,确保TIMS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体系运作和对体系过程实施监视、测量和分析。其TIMS按照确定的方针和目标、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的循环模式运作,确保组织的健康运行。

四、结论与后续研究

1.结论

仿生研究学者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组织失灵问题上,Whetten首先提出组织失灵(Organizational Failure)的概念,[49]随后关于组织运行中存在致命问题的研究很快得到学者们的关注。组织失灵理论也在很多研究领域中流行开来,如产业组织理论、组织生态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心理学等等。而组织失灵理论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两个清晰的学派:决定性理论学派和意识理论学派。学者们通过对成功和失败企业的对比研究指出,[50]虽然缩减组织的规模和退出现有的市场在战略管理中作为了企业战略的一种竞争工具,[51]但是企业的破产记录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组织失灵的记录。[52]在组织理论中,学者Cameron等指出组织失灵是组织不能再适应微观的环境以及不再具备所需要的资源的一种功能性退化。而组织失灵的症状包括:财务资源的萎缩、利润下滑、市场萎缩、违反法律法规、退出国际市场和市场份额被吞噬。[53]管理学中的仿生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医学免疫和人体健康的理论依然是被忽略的领域,组织免疫和组织健康的概念、理论维度和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几乎是个空白。

本文借鉴医学免疫和人体健康的新视角,建立了基于组织免疫行为的组织健康捍卫机制模型,通过对广东省粤电集团沙角C电厂进行的案例研究,探讨了组织免疫行为的概念、[17]组织健康的理论维度和组织免疫行为如何发挥作用并对组织健康状态进行捍卫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研究认为:第一,组织免疫行为包括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三个维度构成了多层次、动态行为系统。第二,组织健康状态是指组织的结构均衡性、功能活跃性、社会和谐性和环境适应性四个状态维度;组织免疫行为对组织的健康状态有捍卫作用,任何组织免疫功能的失灵都可能给组织带来严重的后果。第三,组织生态环境变量,如行业特征、竞争性密度、行业周期和制度环境等对组织免疫行为有深刻影响,动荡和变化的组织环境要素对组织免疫行为(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有激发作用,当然过于恶劣的组织环境也会造成组织免疫过程失灵,从而影响组织健康状态。

2.后续研究

通过从空间维度上描述组织免疫的多层次性,以及时间维度上描述组织免疫的动态机制,学者吕萍[17]对组织免疫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证明了组织免疫行为的存在。组织免疫的行为(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捍卫了组织的健康状态,然而人体免疫系统与组织免疫系统根本的区别在于人的意识性。根据组织行为的“动机—行为—目标”的基本研究范式,这种组织免疫行为产生的根源是组织中的人(员工、管理者、高层)具有的免疫动机,组织免疫动机和组织健康状态的概念分类、测量维度和量表的开发、不同组织生态环境对组织免疫、组织健康状态的影响以及组织免疫和组织健康相关理论在多种不同企业中的大样本验证和推广应用等将成为重要的后续研究方向。

注释:

①以Bertalanffy(1937)为代表的开放系统理论认为,组织要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换,否则会出现组织失灵。因此,组织必须像生物体一样对环境开放,建立一种与周围环境融洽的关系,开放系统理论和研究视角开辟了组织理论研究新思路,打破了官僚和封闭的思维模式。

②组织的“合法性”论述,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Webber的相关著作中,这个理论认为组织权威的产生不一定是强迫性的,也许有以下几种来源,比如个人和领袖的影响力、组织的传统使然和组织内各种理性的制度和行为规范,组织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对组织目标的社会评价的适应上。

③沙角C管理模式的典型性在于其涵盖了缜密组织和精益生产企业的特点,表现在构建追求卓越精品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以保障质量和安健环为中心的目标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科学的发电机组大修系统化管理体系、综合一体化管理体系、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体系、“实、新、精”企业文化和强大的执行力。

标签:;  ;  ;  ;  

基于免疫的组织健康防御机制构建&以案例研究为例_组织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