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信念领域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开放论文,如何看待论文,理想信念论文,进程论文,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触及到了精神生活的深层核心——信仰(理想信念)层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信仰方面的变化,又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呢?
一
(1)在改革开放起步阶段, 我们党既纠正了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和晚年错误, 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既解放了思想,又保留了信仰,巧妙地解决了一个高难度的信仰课题。
任何信仰中都不能没有人格因素。正是这种人格因素使信仰由抽象变成具体和形象,从而成为牵动人们信仰情感的关键因素。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格形象。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形成的历史地位和崇高威望,再加上后来的个人崇拜的影响,使广大群众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与对毛泽东的敬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这一人格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敬仰、崇拜、期望和信靠,并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重新评价毛泽东,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是一个关系中国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大问题。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和个人崇拜,就有可能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这一点在前苏联领导人对待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态度和做法中已经得到证实);而不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和个人崇拜,则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就无法启动,从长远看也不能巩固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一个二难处境,是历史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高难度信仰课题。我们党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尤其是对人民的理想信仰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在处理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思想智慧。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党经过广泛认真的讨论和征求意见,以历史决议的形式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明确指出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而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这个科学体系。而当出现否定和反对毛泽东思想的思潮时,邓小平又提出了坚持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巧妙地解决了纠正个人崇拜和维护领袖形象的二难课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创举。
(2)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认识,纠正了人们认识上的空想和错误因素,尤其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而把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更为科学、更为现实的基础上。
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是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识是否科学和符合实际,决定着这个信念的性质和特点。事实证明,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楚的,有一些空想甚至错误因素。只有纠正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才能继续和进一步保持它的科学性和活力,才能在现实中发挥它巨大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思考,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并最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的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而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建立在更为科学、更为现实的基础上。
(3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力和活力,从而坚定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紧密相联的。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人们的理想信念就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而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经济建设遇到巨大的挫折和陷入困境的时候,人们的理想信念就会受到冲击。建国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无疑对人们的理想信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我们的经济一度陷入困境。特别是当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发现我们原以为已经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把我们远远抛在后面的时候,我们的心理和信念受到了巨大冲击。许多人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认为社会主义搞经济不如资本主义。甚至有人说应该请美国总统来领导中国。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奇迹般地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坚定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有生命力的。虽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尚需探索和改进,但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就一定会更加显示出它的活力。
(4)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空前挫折的非常时期, 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世界范围大震荡的紧要关头,中国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维护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世界上一面光辉旗帜。
理想信念不只受国内形势的影响,也受国际形势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的影响。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重大事变。这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败。其影响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它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造成了社会主义信念的世界范围的震荡与危机。社会主义者受到嘲笑,嘲弄和批判社会主义成为时髦。这场信仰大地震对于中国人的社会主义信念也是一个大的冲击。在它面前,许多人惊慌失措,许多人动摇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捍卫了社会主义信念。在当今世界上,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一切追求人类进步、向往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的希望之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
二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必然会巩固和强化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但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而且这种探索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是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进行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与改革开放的宗旨和要求不相符合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存在也会对人们产生消极影响。
(5)部分党员干部经不住执政的考验, 经不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复杂变动的形势面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发生严重动摇,放弃了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向腐败的深渊,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动摇了部分群众对党的信赖。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也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从而使一些人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失去现实载体和凝聚核心的危险。
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与其他阶级和政党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它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观,有自己的信仰体系。其他阶级和政党虽然也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政治信念,但往往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基础。共产党员不仅有共同的政治信念,而且有共同的世界观,即相信马克思主义。所以,共产党员不信宗教。可见,共产党具有信仰团体的特点,可以说它是共产主义信仰者的团体,是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政治载体。一个共产党员之所以是党员,根本上不是由于他履行过入党的组织手续,也不是由于他在一些政治观点上与共产党的政策有相同之处,而是由于他具有共产主义信仰。如果他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和追求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从这个方面说,真正的信仰危机发生在党内。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些共产党员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在大量出现的用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新现象面前,不注意理论上的学习和进步,思想悄悄起了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发生了怀疑,理想信仰发生了动摇。尽管一些人也可能还保持着一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良心,但世界观基础上的动摇和空虚,使其成为宗教有神论和迷信的信徒。还有的共产党员不仅失去了(也许从来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基础,而且失去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信念,失去了共产党人的道德信念和节操。这样的党员干部经不住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在金钱美色和物质享乐面前,背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党性立场,耽于灯红酒绿的生活,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
共产党人的信仰状况对广大群众有着直接影响。我们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是与对共产党的信任连在一起的,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也是与对共产党的追随连在一起的。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不只在于政治权力,更在于精神上的感召力,特别是共产党人人格的榜样力量。它不仅可以使广大群众接受共产党人的政治信念和政治领导,而且可以使群众更加靠近党,并使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党的世界观,加入这个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个威信塑造了群众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感情。但由于后来发生的严重失误,由于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的蜕变,使党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现在社会上相当面积上的腐败现象的蔓延,极大地败坏了党的威信和党员的声誉,使相当一部分群众开始失去对党的信任。
(6)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由于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日益突出, 人们的精神追求趋向淡化, 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失去平衡,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相当范围内盛行。许多人失去政治信仰和精神信仰,有的甚至公开嘲笑信仰。
人既有物质生活和物质追求,也有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种关系,关系到人们的信仰状况。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对当下物质生活的超越。因此,在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之间有一种紧张的关系。古代社会曾有许多信仰体系和信仰团体全力否定物质世界和世俗生活的价值,倡导一种禁欲的生活。这有它当时的历史条件,但总的来说在全社会和长时期内是行不通的。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而存在,也不能不对更好的物质生活有所追求。但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只讲物质生活不讲精神生活,人的生活就是不完整、不幸福的。现代化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问题十分突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是世俗化,物质生活占据着生活的中心。反映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就是更加重视个人的物质利益的追求,重视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当然无可厚非,毕竟只是现代社会才在如此宽的领域和如此高的程度上为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提供了现实的条件,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可以为精神生活的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如果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变成了唯一的动力,把物质生活特别是肉体生活的享受当作唯一目标,就会使人们失去精神追求,特别是理想信念。最近二十年来,我们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与市场机制的利益驱动是分不开的,但也正是在这种驱动下,有的人把物质追求当成了一切,淡化了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政治信仰和精神信仰也相应地消退了。有人尽管也表现出一定的政治兴趣,但注意的只是政治的功利价值,而对于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方面的精神价值则兴趣索然。而且精神生活本身似乎也日益世俗化、表面化,人们满足于娱乐性文化产品的消费,使精神生活中核心的神圣性价值被掩盖和侵蚀。这样,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世俗生活与理想信仰之间,就出现严重失衡。
(7 )由于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些方面呈现复杂化和无序状态, 由于社会生活中阴暗面和一些丑恶现象的存在, 由于对急剧的社会调整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难以适应,对于一些改革措施缺少承受能力,一些人对现实感到失望,转而向神灵寻求庇护,使神秘主义和有神论思潮在社会中日益蔓延。
最近二十年来社会精神生活特别是信仰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有神论思潮(宗教、邪教、迷信)的蔓延。其中,宗教思想是有神论的比较高级的形式。宗教的发展十分迅速,一直处于直线上升的态势,甚至目前还未达到缓慢增长的平台期。这样的发展势头建国以来还没有过。对此,一方面要看到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法律保护,不能因为我们提倡科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就损害宗教的正当权利;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有神论在世界观上毕竟是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不能因为我们在法律上承认宗教的正当权利就以为宗教有神论是正确的。邪教是一种畸型变态的有神论,它虽借用宗教的思想资源或冒用宗教的名义,但不是正常的宗教,不受法律的保护。当代中国的邪教法轮功在世界观上是一种庸俗的唯心主义有神论,法轮功现象直接涉及到人们的信仰问题。此外,民间盛行的迷信则是有神论的低级混杂形式,也是有神论得以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宗教的发展,邪教的出现,迷信的流行,这些都说明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中存在着对有神论的接受心理。其中许多人主要是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对现实感到失望,转而投向神的怀抱。这些是需要我们加以深入研究的。
三
(8)在改革开放进程中, 要高度重视人们的理想信念问题,关注社会信仰领域中的变化,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认真研究人们的信仰问题。
为了使改革开放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改革开放进程中信仰层面上出现的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观点来看待和分析我国社会信仰领域中发生的变化。首先,要认识到人们理想信仰变化的必然性,不要因为看到信仰领域的某些变化就惊惶失措。信仰作为人们的世界观和根本的价值观点当然应该是稳定的,但信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毕竟是第二性的,它必然会以自身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动。信仰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可以失去,也可以失而复得。这些不取决于主观意志,而取决于社会生活的变动趋势及其结果。要使人们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最根本的是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事实来确立或重新确立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其次,要在这些变动中看到积极的因素。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它的历史进步作用是不言而喻、有目共睹的。这样的一场伟大实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信仰领域中,虽然有其复杂性,但决不是只导致消极的结果。事实上,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也使人们的理想信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再次,要密切关注信仰领域出现的问题,并保持清醒的认识。信仰虽然是私人的事情,一个人信仰什么由他自己决定,但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个人的信仰也带有社会性,特别是在社会较大范围内流行的信仰就更是如此。而且信仰虽然主要是主观的精神状态,但它同时必然表现为人的行为。这些行为及其后果就不是纯粹私人的事情了。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人们的信仰状态以加分析,特别是作出社会的分析。不能仅仅就信仰谈信仰,在信仰之内找原因,而应该深入到社会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现实的根源和原因,并从而找到加以引导的途径。
标签:政治论文; 信念论文; 坚定理想信念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毛泽东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共产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 有神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