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经营和舞台建设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剧院论文,新思路论文,舞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内剧院管理模式大体分为四种:一是政府管理模式(包括改良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二是委托管理模式;三是顾问管理模式;四是合作管理模式。有人说,大型剧院必须有自己的定位,不能随便推向市场,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还有的说剧院不但要坚持做高雅艺术,而且要支持舞台艺术的发展;再有人说培养观众是剧院的第一要务等等。这些都是经验之谈,揭示了剧院经营管理之道。在城市剧院“遍地开花”的今天,尤其是一流剧院不断涌现的当下,如何让这些建筑成为人文地标,激发剧院的生命力,是当下城市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剧院的经营要从三项基本功能上着手,即艺术普及、艺术教育、艺术原创,其实这三项功能世界大型剧院都有,不是中国独有。笔者认为运作剧院的前提是资金,资金来源通常是政府补贴、演出票房和剧院自身的服务经营、社会资助等。有资料显示,欧洲的剧院能获得大量政府补贴,苏伊士歌剧院政府补贴占54%,法国文化部一年拨给巴黎歌剧院的款项达两亿多欧元。美国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政府拨款只是象征性的,仅表明政府对这项事业的支持而已,主要靠大量的社会赞助,例如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一年的社会赞助就有一两亿美金,然后根据赞助额安排这一年节目制作的数量。 艺术不是商业行为,但艺术确实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过去中国没有很好地把文化当作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只是作为工作之余的消遣,但实际上文化是人类的重要需求。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西方国家,这一说法还得到相关数据的支持,例如美国百老汇有几十个剧场,对纽约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于一美元的票房将拉动七美元的消费,因此,纽约的税务部门会给公益性机构以大力支持。再如萨尔斯堡音乐节,一年能获得政府1300万欧元的财政支持,可以创造三亿欧元的经济价值。艺术节是为期一两个月的盛典,欧洲很多人都会去,所以政府愿意支持。 剧院要明确自身的性质或定位,即究竟应该是公益性的还是经营性的?许多剧院坚持做公益性机构,但运作的方式是商业化的,这个问题目前争议比较大,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位是正确的,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情。毕竟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人只有活着才能做公益,因此一定要坚持这个实事求是的理念。剧院的经营者对剧目和相关要素应有选择,否则到了最后会丧失好的院团,即品牌非常重要,为此一些剧院专门成立了品牌部,譬如杭州剧院,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如果剧院在表面上失去了一些剧目,但经营方向对了,观众就会逐渐多起来,并从各个方面支持;相反如果把剧目操作得很烂,那么观众就会逐渐疏远这个剧院,得不偿失。况且,通常进剧场的观众无论其文化程度还是艺术观赏能力都超过影视观众,即剧场观众更有欣赏和判断能力。剧场管理与舞台建设的新思路_剧院论文
剧场管理与舞台建设的新思路_剧院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