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泽东研究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是在中国现代史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上,毛泽东都具有极其重要和显著的位置。中外学术界正有诸多学者潜心研究着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作为当代人物研究和思想研究的重要课题,毛泽东研究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历程,毛泽东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涵盖了我们这个东方古老民族进行新民主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方方面面,触及到了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民族意识和精神的时代性进化过程,以及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群体政治思想、经济地位、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同时也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透视和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70多年来的奋斗史。
应该说,通过几十年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以及国际共运史的研究,对于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有关史料和文献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已经取得了很丰富的成果。但要想使毛泽东研究进一步深入,就必须对研究手段及研究本身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就必须在研究方法论方面有所创新和提高,并积极开展高层次的学术评论。
近来有幸读到了侯且岸博士所著的《毛泽东研究史论》(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北京出版社出版),颇有耳目一新之感,也为毛泽东研究成果得到新的充实和深化而感到高兴。书中条分缕析地评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内在联系,在回顾和总结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发掘出了一些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的内容,还将美国现代中国学所代表的西方毛泽东研究融入了毛泽东研究史,并进行了严肃慎重的比较,鞭辟入里地剖析了一些显示着指导性影响的论断。这些不仅展示了研究者的思想深度,也使毛泽东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历史地考察毛泽东研究的发展过程是富有重要学术意义的探索。从中我们明显地看到,这一特殊性的学术研究,并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学术活动,在相当广泛的意义上,这项研究活动受到政治需要、民族情感以及诸多文化意义的强大制约和限制。事实上,要求生活在本世纪后四分之三个世纪中的中国人不带任何情感色彩,或要求不甚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人不带任何文化偏见地去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都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但这并不等于说在毛泽东研究这一历史科学领域中,可以任意以主观的、非理性的、片面的色彩来影响严肃的科学态度。再有就是要看到,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视角新颖的启示性意见,但他们即使占有了大量的资料后,也要逐步经历一个消除偏见及隔膜的过程,才有可能得到较为公正和可信的结论。对毛泽东研究做全方位学术史和方法论的分析,正是在规范这一研究活动方面所做出的尝试,是一种较为理智和客观的选择。《毛泽东研究史论》所提示的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对象自身的问题,而且也为我们指出了就学术研究整体而言的一种治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