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的独特奥秘及其启示_历史规律论文

人类历史的独特奥秘及其启示_历史规律论文

人类历史的特有之谜及其揭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谜论文,人类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预测未来,追求目的,这是人类特有的历史活动。然而,人类的历史总是不断重复地展现着这样一种现象:在人们追求目的的历史活动中,历史的结果往往与人们的目的相反。

从人类整个历史过程来看,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占有剩余产品,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想达到的目的。然而,历史的事实不但使绝大多数人的目的不能实现反而使他们自己也成了被占有的对象。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历代剥削阶级都在追逐其占有目的历史进程中,走向了灭亡。资本主义把私人占有关系发展到了极至。然而,历史的趋势正在使“资本”在“两权分离”中日趋社会化,与占有者的占有目的相反,“剥夺者正在被剥夺”。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以瓜分世界为目的而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两极对立的结果,都更为典型地展现了目的与结果的背离。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战争的双方两败俱伤,结果产生了一个与整个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苏联;二次大战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二战后的两极对立,使人类用于战争的力量急剧异化,以原子弹为标志的毁灭性武器及其技术手段,构成了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异己物。在这个异己物面前,两极的各自目的都已无法实现,随之两极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当今,更耐人寻味的是,人类以征服自然为目的的不懈追求,到头来却遭到了自然界的无情报复。

上述事实,可以归结出这样一个历史悖论:人们在追求目的的历史活动中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而历史又在使人们的目的走向反面。这一历史悖论,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在合目的中走向反目的;二是在反目的中走向合目的。人类的历史过程,当然是合目的与反目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但合目的是自觉的,反目的是盲目的。人类的历史之谜,谜就谜在人们总是在合目的中走向反目的。它像一个不解之谜,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那么,这一历史之谜的谜底又是什么呢?笔者试作如下探讨和揭白:

揭白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是构成人类历史悖论的渊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无非是一条:那就是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赖。无论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还是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讲,都逃不脱冲突与依赖的范畴。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讲,人的生命过程和生命活动,归根到底无非是实现着一种结果,即使自身的存在和外在的物质世界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在这种转化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如同生物链中动物与动物的关系一样,必然要存在着彼此冲突与依赖的关系。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人在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的自我需要,都必须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实现;任何个人在实现自我需要的活动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与人之间需求与满足的相关性和可夺性,以及欲望的同一性和客观条件的有限性等等,都会决定着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着冲突和依赖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说是人与人一切关系的最高抽象,因此,我们把它视为人与人关系的哲学范畴。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依赖关系,是以自我生存与发展为支点的。在这个支点上所形成的冲突与依赖关系,便成了推动人的历史活动和制约人类历史走向的两极动力。它如同天平两端的砝码,任何一端的偏重或偏轻,都会走向历史的反面,二者的均衡才是历史的指归。然而,人的历史活动总是在人的目的中使冲突与依赖关系发生失衡或倾斜。诸如,历史上残酷的阶级压迫,使一部分人的富有和享乐依赖于另一部分人的贫穷和苦难;一部分人的求生,必须接受另一部分人的奴役。极端的依赖造成极端的对立与冲突:反抗、暴动、镇压、专制,以及世界大战、核武器的升级、星球大战的构想等等,使人类冲突与依赖的两极在历史的天平上此起彼伏。

正是在冲突与依赖的两极动力推动下,人们在历史的起点上,以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历史活动,使历史的天平从倾斜走向平衡,但平衡只是过渡,不平衡总是无条件地使历史的天平发生倾斜;因而在历史的结果上,历史又使人们追求的目的走向反面,继而使人的历史活动向历史的天平回归。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依赖关系的两极作用及其哲学蕴涵,正是推动历史悖论反复出现的内在动力和哲学渊源。

揭白二:“规律冲突”是导致历史悖论的规律形式。

所谓规律冲突,是指这样一种事实和冲突关系,即无论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按照规律办事,即使在违背规律的情况下,他们实际上仍是在遵循规律。因为在他们违背这一规律的同时,却在遵循着另一规律,即人们违背规律甲,正是规律乙作用的结果。这种现象,我国理论界有人把它概括为“规律冲突”[①]。

规律冲突是人的活动所特有的规律。自然界的运动(包括动物的活动)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自然地进行,绝不会有“违背”规律的现象,更谈不上规律冲突。而人则不同,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对规律有能动的反映和利用的能力,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然性或可能性,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一部分人利用和遵循甲规律,另一部分人就要利用和遵循乙规律,彼此都要利用对自己有利的规律来反作用于对方。尽管有成败之别,但无永恒制胜的规律。甲规律的今天得胜,就意味着乙规律明天对甲规律的取代;甲规律是今天人们目的的起点,乙规律就是明天历史的结局。人们在历史的起点阶段,遵循的是规律甲,而在历史的结果阶段,隐含在规律甲背后的规律乙,就会显现出来,成为人们活动的异在力量,强制人们遵循规律乙。人们对两种规律的自觉选择,以及规律本身在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客观互变,正是导致目的与结果相背离的规律形式。

正是这种规律形式,才使人的目的在人的历史悖论中走着一种似乎“转圈”式的曲折路线。即人们在自己的历史起点上,以追求自身的目的的活动向自己的目标趋近;而在历史的结果上,又逆着自己的目标向历史的起点“回归”。

揭白三:目的和预言对人们活动规律的异变效应使人们历史活动的结

果往往成为“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

人的活动规律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其客观性表现在,不管人们的目的、愿望如何多样地易变,但最终总是要形成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而且这个客观过程的结果总是要以前提的历史条件进一步制约人们的客观行为。其主观性表现在,人们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的活动规律以及活动结果,认识和预见到什么程度,都必将要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目的和愿望,基此也必然要决定和影响着人们在客观上形成和遵循什么样的活动规律。因此,当人们以原初的条件和目的从事某种活动时,其趋向是规律甲,而当规律甲已成为人们的目的和手段时,规律甲就会向规律乙异变。

这种异变效应在人们的行为范畴内是极为普遍的。古往今来,人类凡是有对立和冲突的地方,无不存在着这种异变效应。无论是在战场或商场,还是在官场或赌场,无不都是各自绞尽脑汁地捕捉对方的目的以及对方对自己可能作出的判断等,来施展各自的异变解数。对方知我行为甲,我则行为乙,知我行为乙,我则行为甲。历史上的诸葛亮,之所以能使曹操误走华容道,司马懿临空城而退兵,正是他对这种异变效应的深邃领悟和奇绝妙用的结果。正是在这种似乎捉迷藏的历史游戏中,孕育了人的行为的千古之谜。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约翰·塞尔在他的《心·脑与科学》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人对我们的行为愿意作出的任何预言,到我们这里总能被证明是假的。如果某人预言我去做某事,我恰恰去做别的事,而对于从山坡上滑下的冰块,从斜面上滚落的球或在自己椭圆轨道中运行的行星则根本不存在这种选择的余地。这是特有的哲学之谜。”[②]

约翰·塞尔所说的“哲学之谜”,正是目的和预言对人的活动规律的异变效应在个体行为上的表现。这种异变效应通过诸多个体行为的整合、渗透积淀于人们的历史活动领域,往往会使人们历史活动的结果成为“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恩格斯语)。

综上揭白,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和启示:

目的与结果的背离,这是人类无法克服的历史悖论。如果说这是人类认知上的一个缺陷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绝对的缺陷。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切已知的超越,都意味着向未知的回归。因为人的目的和预言会使那“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知其甲则甲变乙,知其乙则乙变甲。这正是人类认知在无限中的极限,在已知中的未知,在目的中的迷惘。历史的辩证法只能告诉人们:人的历史正是在追求自身的目的中使人的目的不断走向反面的历史;人们只有在目的与结果的历史反差中,才能创造和遵循自己的历史指归,并向目的与结果的统一作无限趋近的历史运动。

面对历史的悖论,哲学能给人以心灵的烛照,以便唤起人们对历史悖论的自觉性。历史的悖论警示人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的胜利,因为我们的每一步胜利,都意味着向自身目的反面的回归,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随之而来的却是在欧洲复活了早已绝迹的奴隶制;当年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抵制市场经济的胜利,今天却成了向市场经济回归的历史代价;当年我们在万众欢呼中所创造的精神乌托邦,其胜利的后果却是主体性的普遍萎缩;而今,当精神乌托邦丧失之后,虽然在精神解放上取得了胜利,但又陷入了在意义上难以自我确认的孤独和困惑之中。这些历史的遗迹,展示着胜利后的悲哀。这就要求现实的人们,特别是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不仅要看到引导我们取得胜利的规律甲,更要看到隐其背后的规律乙,进而在决策和导向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由目的与结果的背离所造成的历史性悲哀。

注释:

[①] 参见许玉乾:《规律冲突论纲》,载《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

[②] [美]约翰·塞尔:《心·脑与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

标签:;  

人类历史的独特奥秘及其启示_历史规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