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多,如何保证工程建后的正常运行与管护并持续发挥工程效益,已经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而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抗御自然灾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不用的时候没人管,急需的时候用不成”,是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常见现象。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 管护 托管运营
一、引言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针对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现象,除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划分管理责任,落实管理任务,对毁坏行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处罚措施。还应引入市场化经营模式管护农田水利设施,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激活水利资产市场,盘活水利设施资产,做到责任到人,提高管护效果。也可以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发挥农民群众管护的主体作用,确保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长久发挥抗旱保丰收的效益。
二、小农水管护现状
1、管护主体不明,运行机制不够科学。由于当前的土地管理模式和工程投资机制,工程设施不是完整的归某一农户所有,而是由多家农户共用,农民没有把其当成自家的资产进行管护,使用方式粗放,责任心不强,导致不该损坏的提前损坏、不该发生的问题意外发生。
2、维护费用高,农民负担不起。我省的小农水工程,是对自然降雨条件下农田灌溉的补充作业,存在“半年用、半年闲”的状况,而闲置的工程也需管理维护,尤其对于电力设施,不用也有损耗支出。
3、维护力量不足,技术人员缺乏。为了节省管护成本,各县基层配备的管护人员数量偏少,力量不足,懂专业的技术人员更是匮乏,而小农水工程覆盖的面又大,工程模式也不相同,出现故障的情况不一,在用水高峰时,出现技术人员日夜加班抢修,但仍有大量的设施等待维修,进而错过作物灌溉的黄金期,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率高。小农水工程均在田间,工程设计理念较为滞后,再加上前期工作时间紧、投资相对固定且标准不高,不能充分考虑对机耕作业的影响,而当前农业生产多是机械化作业,每年夏秋两季耕种、施肥或收获时,造成大量人为损坏或机械碰擦损坏,工程维修率高,而财政又缺乏维修资金的投入,造成很多新建工程的使用寿命很短。
5、政策性的重建轻管严重。近年来,对小农水工程投入不断增加,地方建设的积极性也很高,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总数达到89个,计划控制灌溉面积255.3万亩。但这些工程却又因无维修经费而疏于管理,造成已建农田工程设施损坏后无人维修,当工程的某些关键设施损坏后,就使整个灌排工程瘫痪,无法使用。
三、运营模式
投资方成立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为农民群众提供有偿灌溉服务,使管护主体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水养水、良性运营”的道路。
项目服务采取“项目公司+服务站+农户”三级管理模式。以县域为单位成立一个项目公司,负责县域内所有工程的统一运行管理,负责水费收缴、工程巡查及辖区内的地方关系的协调,其人、财、物统一归项目公司管理,服务站直接服务到村,并在项目村选拔1-2名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人员作为水管员,负责村内灌溉设施的日常巡查维护,以及辖区内地方关系的协调。
四、管理机制与强化保障措施
1、严格奖惩机制、增强责任意识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根据考核细则,每年分两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其绩效工资挂钩,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管理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定期普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项目公司除委派水管员对田间工程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外,每年分两次对辖区内的所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普查和检修,不仅提高了下一轮灌溉的保证率和服务质量,而且有效延长了工程设备的寿命。
3、建立水价形成机制
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层农业用水的水价改革。研究定额内用水的精准补贴办法和超定额累计加价等办法,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确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促进节约用水的进一步发展。
五、实施背景及政策支持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在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进一步调动村集体、受益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加快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水平,着力解决农田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大批小农水工程的建设--验收--移交,国家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小农水工程管护经费的政策文件,对下步的维护资金筹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2011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财农〔2011〕265号),特别强调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地方各级财政要切实落实好应由本级财政承担的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
2、2013年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农〔2013〕14号)明确规定: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20%用于上述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支出。
3、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3〕169号),明确提出把落实工程管护经费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工程产权所有者负责筹集,财政适当给予补助。积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完善“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等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
4、2014年10月山东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的指导意见》中关于落实工程维护经费。
六、项目风险分析
1、针对接管灌溉设施初次维护费用问题,原建设完成的灌溉设施,有部分通过维修后正常使用、有部分维修后也不能正常使用的,此类费用需要项目公司与当地政府有关协商,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设施的初次维修费用,保证项目接管后全部设施能够正常使用。
2、针对社会环境,公司将积极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协商,积极做好小农水工程管护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汇聚各方信息,提炼最佳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形成公司的独特优势,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七、结论
小农水设施市场化管护,可盘活水利资产,提供管护效果,适应国家政策,是影响较大的惠民工程。管护市场化运作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后管护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财农〔2011〕265号)。
2、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3〕169号)。
作者简介:李加坤男(1974-)工程师,现从事水利工程投资、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李加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设施论文; 工程论文; 农田论文; 小农论文; 水工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