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师的提问艺术探析论文_赵 颖

初中地理课堂教师的提问艺术探析论文_赵 颖

赵 颖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 13800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施加影响。按照现代学习理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对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的教法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法。一个教法死板、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老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富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学生的。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教师的提问技巧密切相关,高超的教学提问艺术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老师在提问时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个地方就主要是指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呢?

首先,它应该具有探索性。如在初一地理上册讲地球公转这一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公转时,假如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是垂直的,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探索性。按照ICI方案中按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分类来看,探索性的问题主要是指发散思维和评价思维的问题。

其次,它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价值的问题应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难易适度。思维源于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有效地激发积极思维。只需再现已有知识的经验、技巧就能解决的问题或者由尚未掌握的知识、经验、技能才能解决的问题,有效思维都难以进行。因此,问题的深度、难度应设置在符合学生现有水平与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上。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的问题意识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设计与实际相矛盾的问题,通过正反对比,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地势、地形对气候的作用,不妨引导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提出:如果青藏高原是一片平原的话,是不是也应当和纬度位置大致相当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样,也是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如果青藏高原是一片平原的话,印度洋气流的影响范围将会扩大到哪里?青藏高原地区会不会如此少雨?我国的西北地区会不会这样干早?我们强调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启发学生:如果非洲的东北部不与以干燥著称的西亚相邻,而是面临辽阔的海洋,东北信风将是从水面吹向陆地,非洲北部的气候,其干燥地区的面积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大?有时问题出人意外,乘虚而入,能够引起学生的震动,收到发人深省、消除成见的作用。初中教材里多次提到冰川,这对中低纬地区的学生来说往往认识不足,他们经常接触到的是大河巨川,对陆地上冰川存在大量水理解不深刻。“如果全球的冰川都消融的话,那么世界上将是什么景象呢?”“世界洋面将比现在上升七十米,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将是汪洋一片。上海地区将只有国际饭店等少数建筑物的顶部露出水面,佘山等少数峰颠成为零星岛屿散布海上。”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对于地球上存在巨大冰川的认识将加深,并留下难忘的印象。

三、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教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教师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可以消除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自然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主动积极地参加学习。教师要经常鼓励和诱导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还有问题吗?再想一想。”“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说错了没关系,不要受教材内容的局限。”2.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当学生的思维活动或思维成果超出了老师的设计、安排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急于中断,干扰学生的思维活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持发展的眼光看待,多鼓励、多支持,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3.教师在课堂上要能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问时,也许因受到心理、知识、语言、思维等方面的障碍,很难确切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切莫冷眼旁观或让学生难堪,而要适时启发引导,理顺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这样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自然形成了。

四、鼓励学生自己提问

教师提问的目的,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是教会学生自己提问。学生问题意识得以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并要设法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一个班的学生有几十名之多,学生之间又有诸多差异,所提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有些问题质量好、价值高,有些问题质量一般、价值不大,有些问题则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去甚远甚至幼稚可笑、荒诞不经。但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是学生脑力劳动的结果,理应得到尊重。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解决,对没价值的问题要区别对待,采取妥善的行动予以处理,以保护、鼓励学生发问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钟以俊 “现代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与学法指导”.《中国教育学刊))(京),1996年,第3期。

[2]张之强 “关于优化地理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9期

[3]王丽 “知识经济·创新能力·地理教学”.《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0期。

[4]王耀华 “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能力发展思维”.《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6期。

论文作者:赵 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初中地理课堂教师的提问艺术探析论文_赵 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