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吴昕

(长沙市中医医院 妇科 410100)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遵医行为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度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70,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117,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63,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度和医嘱依从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妇科护理;应用效果

妇科疾病和手术与其他疾病和手术不同,因为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肉体创伤,还会给患者带来一些精神伤害,因为这多涉及到患者难以启齿、隐私的问题,因此这会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困扰[1]。妇科护理的目的是让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知识,促进恢复,并预防疾病发生,但临床常规的健康教育多为说教式,很笼统,没有针对性,因此效果不如意[2]。近年临床研究显示[3],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提高妇科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就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年龄29~51岁,平均(37.21±6.81)岁;病程3~12个月,平均(5.2±2.3)月;9例异位妊娠,13例子宫肌瘤,18例卵巢囊肿;9例阴式子宫切除术,20例腹腔镜手术,11例开腹手术。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年龄30~51岁,平均(38.04±6.32)岁;病程3~13个月,平均(5.5±2.1)月;10例异位妊娠,12例子宫肌瘤,18例卵巢囊肿;1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19例腹腔镜手术,11例开腹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纳入标准:(1)精神正常能有效沟通者;(2)耐受性和配合度高者;(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者;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疾病者;(2)中途治疗转院者;(3)器官器质性疾病者。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按每位患者配备1名护理人员,让护理人员与患者1对1交流,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关注患者内心感受,针对患者不同问题给予相应的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如下:(1)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详细介绍医院情况,并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的身体情况,讲解相关疾病知识,缓解患者心理;(2)术前教育:充分了解患者内心,术前告知手术各环节和注意事项,让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全程陪同患者,消除恐惧心理;(3)术后教育:指导患者饮食、康复训练等,叮嘱患者按医嘱服药[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遵医行为以及护理满意度。(1)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用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调查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分为掌握较差、掌握较好、掌握良好;(2)遵医行为: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到出院后的遵医情况,分为不依从、部分依从、完全依从;(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分值0~100分,分为不满意:<60分;一般:60~90分;满意:>9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3 讨论

以往临床妇科护理中,往往忽略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就笼统根据患者疾病进行护理,而由于妇科疾病较为特殊,因此很多妇科疾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疾病恢复。如果患者对自身疾病不够了解,会降低其治疗依从性,也会影响医护工作开展,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产生了个体化健康教育,且近年来个体化健康教育已被临床广泛运用[5]。个体化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患者心理、生理等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为患者进行健康护理,建立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度和医嘱依从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月巧.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2):153-154.

[2]王文静.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6,3(23):149-150.

[3]孙新颖.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172-174.

[4]王晓芬.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4):160-161.

[5]曾伙梅,陆红艳,陈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3):134-136.

论文作者:吴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吴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