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
糖尿病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类患者常合并心血管、肾脏、眼部及神经系统病变和抗感染能力低下等危险因素.为提高认识,加强术中管理,增强此类患者的麻醉和手术安全性,我们收集一组合并糖尿病行择期手术的病例,对其麻醉期的管理、血糖监控提出建议.
1临床资料
合并有糖尿病的择期手术患者17(男9,女8)例,年龄34~72岁,ASA II~III级,体质量47~82kg,平均64kg,其中全麻开胸手术1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7例.所有患者常规术前禁食12h,术前30min肌注安定0.2mg・kg-1,阿托品0.01mg・kg-1,术中用美国LIFESCAN的ONE TOUCH II型便携血糖监测仪监测麻醉手术不同时段的血糖值,以备快捷、及时、有效的指导术中、术后的管理.
2结果
17例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血糖水平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以全麻诱导和拔管后即刻最为显著.椎管内麻醉影响较弱,所有手术过程顺利,麻醉平稳,除2例患者术后苏醒延迟(1例为隐性糖尿病多年,术中输含糖盐水未引起注意,致高渗性昏迷.另1例为肝功不全患者,强化用药量相对较大所致),其余患者术毕均及时清醒,顺利拔管,血糖水平较平稳,安全返回病房.
3讨论
为提高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性,我们认为:
3.1完善术前准备 术前详细了解病史及其治疗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麻醉方案.术前一律调整为正规胰岛素治疗,尽可能控制 血糖于安全范围内,尿糖阴性或弱阳性.术前留置导尿以备随时查尿糖、尿酮,吗啡不宜用作术前药.完善术前准备是提高手术耐受力的不可忽视的要点之一.
3.2严密监测术中血糖变化 原则上避免应用交感兴奋药和抑制交感神经对低血糖反应的药物以及强效中枢抑制药,便于及早识 别术中、术后低血糖.依对血糖影响的轻重,麻醉选择顺序为: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尽量避免全麻.术中定时检测血糖,合理应用胰岛素,术前依患者的血糖数值(FBS)8.3mmol・L-1,1u・h-1;FBS8.3~14.0mmol・L-1,2u・h-1 调整速度,尽可能使其稳定在安全线内.术中每小时查一次血糖,使血糖稳定在5.5~11mmol・L-1,术中胰岛素的用量按FBS5.5~11.1mmol・L-1,1u・h-1;11.1~14mmol・L-1,2u・h-1;FBS14.4~16.7mmol・L-1,3u・h-1;FBS16.7~22.2mmol・L-1,4u・h-1;对严重酮症和胰岛素耐药量大的可用>10u・h-1.术中低血糖亦应高度重视,血糖过低,其损害较之高血糖更为严重.低血糖术中往往表现为:心动过速,脉压增宽,出汗,意识消失与麻醉深度不符,麻醉后苏醒延迟等,一经发现应立即查血糖进一步证实,停用胰岛素,静推30~40mL500g・L-1 葡萄糖溶液,体胖者可肌注胰高血糖素1mg.
3.3加强术后管理 术后仍需监控血糖,加强术后管理.变动体位应轻柔,避免引起严重体位性低血压;该类患者一般体胖,胸 廓顺应性低,全麻术后应进行呼吸功能监测,不宜过早拔管;由于病灶已去除,伤害性刺激减轻,术后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每日应保证输入100g糖,胰岛素量相应酌减[1];应设立内分泌专科监护单元,加强术后系统管理.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麻醉处理原则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手术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正确应用胰岛素,合理进行补液,严防低血糖及酮症[2].便携式血糖仪方便快捷,易于掌握,能有效地监控并为麻醉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曹建国,杭燕南,许灿然.上腹部手术血糖值变化的观察[J].麻醉与重症监测治疗,1996;2(2):14.
[2]池芝盛.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34-338.
论文作者:丁秀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血糖论文; 胰岛素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术前论文; 患者论文; 低血糖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