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难点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对策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定性器和发展的指示器,它掌
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国家的兴衰强弱,
经济的繁荣,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具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与困难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自改革伊始,
就开始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17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历了三
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底~1984年9月)为企业改革的起步阶段,
基本思路是放权让利,强化刺激;第二阶段(1984年10月~1991年底)
为企业改革的发展阶段,实施了两步利改税,进而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
任制,并提出了股份制等改革思路;第三阶段(1992年春至今)为企业
改革的创新阶段。
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的决定》的战略部署下,我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和重点攻
坚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相比,具有四个显著特
点:一是从改革的宽度、幅度看,由单项突破进展到整体推进;二是从
改革的深度看,由政策调整进展到制度创新;三是从改革的方式看,从
政策推动进展到法律规范;四是从改革的理论认识看,从必然王国过渡
到自由王国,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顺着桥过河或驾着船过河。
自1995年起,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是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
,其目标是创造各种条件让企业走向市场,逐步解决传统体制下形成的
“行政干预牵制企业走向市场,僵硬的资产管理体系制约企业走向市场
,落后的管理方式使企业无力走向市场,沉重的社会负担使企业迈不开
步子走向市场,历史遗留的经济包袱使企业难以走向市场”的状况,使
企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一年来,试点工作虽已取得了积极的进
展,但总体上来说,企业改制工作面临着五大困难:
一是国有企业的债务包袱严重。国家体改委从抽样调查的企业来看
,负债率平均在75%以上,有些还超过80%。全国国有企业负债总值超
过3万亿元。
二是冗员过多。许多企业的富余人员超过四分之一,一些老国有企
业离退休干部和职工多,负担更重。
三是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太重。国有企业办食堂、浴室、医院、托儿
所、中小学甚至办大学,全国国有企业办的学校就有6万多所,有600多
万学生,其负担十分沉重。
四是企业破产难。一批长期资不抵债的亏损企业理应实行破产,但
实施起来难度很大:(1)职工反对, 因为企业破产就意味着许多职工
失业,失去生活来源,有人建议发破产费,但没有钱;(2 )许多企业
领导不赞成破产,企业破产后领导何去何从呢?难以再找到优越的工作
位置;(3)银行不赞成破产,因为企业破产,银行的资产就没有了,
还不如把帐挂起来;(4)地方公检法部门也不赞成破产, 企业破产把
许多人推向社会,地方治安就成问题,失业率越高,犯罪率越高。
五是产权明晰也比较难。自80年代初实行拨改贷后,国有企业全部实行
贷款制,有些企业十多年来已把贷款全部还清了,那么企业的产权属于
谁呢?一般认为,要看企业是以哪一级政府或哪一个部门为信誉和后盾
贷款的,由此确定资产代表人以明确产权关系。这要通过摸索去解决。
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点和问题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
1 )有不少企业简单地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理解为就是按公司制理顺产
权关系,偏重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2 )部分企业对现代的科学管理
缺乏全面认识,新设计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没有跳出传统的管理思维模
式,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厚厚一本,其内容与80年代搞企业整顿没有大的
区别;(3 )有的企业偏重于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积极性的构想而对调动
基层职工积极性照顾不够,为高层经营人员设计过高的年薪报酬,对工
会、职代会作用重视不够;(4)对现代企业的高效能认识不足, 不少
企业盲目追求企业规模的最大化,盲目兼并和搞企业集团联合,有的把
银行贷款大量转化为投资入股,却不顾资本金效益的下降;(5 )仍有
个别企业把自己放在政府机构附属物的地位,继续向政府要“优惠政策
”、“吃偏粮饭”,要求税收优惠,增拨资金等等。这些试点企业存在
的问题,反映了更深层的整个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和问题。这些难点可分
为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在微观上主要有三个难点:
第一,企业领导体制的设计。建国以来,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经过了
军管会管理、试行一长制、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委的一元化领
导、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经
营承包责任制,直到最近几年出现的厂长负责制及与此同时的董事会负
责制、董事经理负责制等等,几经变化,但是都没有解决管理人员经营
管理责任落实和建立科学合理强有力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问题。近年的
“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厂长发挥经营管理中心作用”的提法似乎
有一点道理,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无监督的厂长经理权力的恶性膨胀
”,严重抑制了广大职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积极性的发挥,搞不好生产
经营,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
第二,如何建立科学的职工参与的民主管理体系。民主管理是现代
企业具有生命力的又一重要条件。最近有的经济学家指出,我国国有企
业成败的关键将取决于企业人文环境条件的发展,就是说能否有充分调
动人的积极因素的经营管理体制,将决定企业的能量。我国国有企业的
民主管理体制有长期探索的经验,不过至今尚无成熟的办法,必须花大
力气进一步探索。
第三,企业靠什么发展。1993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
以来的第四个紧缩期,以往靠国家减税让利的路子早已行不通。我国企
业的发展十多年来主要靠开拓市场和集中资本。在拓展市场中主要利用
广告效应、名人效应、机缘效应等表层营销策略取胜,随着市场经济日
趋成熟,这些传统方式已难以适应要求。精明的企业家必须寻求新的竞
从宏观上看,主要有六个难点和问题:
第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引发企业过多把注意力集中于
产权关系。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主要面临两大问题:(1 )继续以行政性
计划管理模式设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政府对企业的行政性干预难以切
断,出现翻牌公司,行政管理在产权管理形式下强化,所有者权利无限
制延伸,侵犯经营者权力,法人财产权形同虚设;(2 )国有资产的管
理责任并没有真正落实,企业财产处于无责任管理状态。虽然有关文件
提出国有企业董事长或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派出人员是国有资产的人格
代表,但是对这些人员怎样进行监督考核,尚无可行办法,如果造成严
重资产损失能否追究刑事责任也缺乏明确规定。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
,国有企业效益提高就会缺乏内在机制。与此同时,经营者侵犯所有者
利益也相当严重。
第二,市场体系发育迟缓,导致企业决策管理行为落后。目前我国
市场总体上仍处于低层次、分散化、非规范化运行状态,市场对资源的
配置能力还相当薄弱。企业看不清市场对产业的选择机制,企业产业选
择陷于盲从或趋同,排浪式的产销,社会经济不稳。企业对市场的追踪
,感到难以捉摸和无所适从,管理限于现有的资产和经营条件的扩张,
企业行为的短期性和不确定性十分明显,企业经营的高风险和低效益也
不可避免。
第三,资本市场不发育,资产经营缺乏条件。目前我国尚无成熟的
资本市场,企业要进行产业转换相当困难。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组织
行为的变化主要还依靠政府行为,这样又可能造成一个怪圈:市场环境
不健全,政府不能放弃直接干预;政府直接干预的存在又使企业不能成
为完全的市场主体;企业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市场运行永远不能正常,
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陷于困境。
第四,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企业追求资金膨胀。现在,金融管理上
对企业资金管理松驰。有的银行注重吸收存款,疏于严肃金融纪律,银
行的结算监督形同虚设;金融工具的开发缓慢,商业汇票使用量小面窄
,应用尚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的需要;宏观管理偏向简单的货
币发行量和贷款额度总量的控制,结构管理上缺少办法。反映在企业是
资金三角债踞高不下,资金效益有降无升,几乎所有企业都追求增加资
本金,有的兼并小企业,有的转贷为股,有的要求减税增资等等。
第五,社会保险体系不完全,企业自主地位不稳定。福利体系的改
革尚在试点,社会服务体系没有形成,社会抚恤体制也有待改进。企业
背上了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涤室、理发厅等众多的社会职能
,难以按经济主体自主行动。如要对这些社会职能加以剥离,马上影响
企业职工的利益,有的还影响社会安定。真正的现代企业的建立还有待
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发展。
第六,政府机构改革缓慢,政企分开步履蹒跚。在政府对企业的干
预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前的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的行为调节,可称
为合理调节;另一类则完全是传统体制下形成的以条条为主的部门管理
系统,为体现其存在出现的非规范调节。这类调节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阻碍极大。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对策
为了切实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和问题,加快国有企业
改革与发展的步伐,需要采取以下的战略对策:
——继续调整工业经济中所有制结构,使国有企业精干起来。近十
多年来国家所有制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逐步降低, 已从1973 年的
80.8%下降到目前的50%左右。这有利于解决甘于国家所有制比重过大
所引起的所有制结构失衡而产生的种种弊端,克服普遍存在的人浮于事
的状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整体上使国有企业精干起来。
国家重点抓好一批在国民经济中起骨干作用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
保证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强化国家所有制经济的骨干作用和导向作用,
使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有小型企业,可以
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经
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改革和改组的步伐。
——从整体上确立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国有企业在向
市场经济过渡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其经营状况和发展走势必然会有经济
效益好的,发展扩张的,也有萎缩甚至倒闭的,这是市场经济调节机制
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此我们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应把搞好国有企业的着
眼点放到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上来,特别是要把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放到搞好国有资产存量上来。要根据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走势,设
计不同的改革政策,把改革建筑在发展的基础上,用发展统领改革。要
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顺序、不同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不同产业的企业经营
状况,制定不同的改革措施和改革步骤。
——要改变“等、靠、要”的陈旧观念。如前所述,目前有些国有
企业的领导和职工,还是等着政府给政策、给资金,或是向上要资金、
要政策来搞好企业,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市场经济不可逆转,优胜劣
汰不可逆转,一定要去掉依赖心理,树立自己搞好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的观念。地方政府管理机构也要转变观念,对上不能等、靠、要,对下
不能当“保姆”,要做搞好企业的“清道夫”和“卫士”,在中央改革
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开辟地方企业改革的新局面。
——政府要对主导产业和“瓶颈”产业的“龙头”企业实行改革和
发展的倾斜政策。结合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选准主导
产业的“龙头”企业,实施重点搞活的政策,让这样的企业尽快转换机
制,优化资本结构,优化经营者,尽快上水平、上规模,实现集约化经
营,使这些企业尽快地成为国内一流的企业,成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
——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国有企业负担。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和加强社区建设,为企业建立起可靠的社会依托,使企业逐步从严重超
负和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当前特别要设法把国有企业沉
重的债务负担减下来,尽快研究制定优化企业负债结构的对策:一是要
把单个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同国有资本整体存量的优化配置统一起
来;二是要把优化企业负债结构同转换经营机制结合起来;三是要区别
企业的债务成因和性质,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要大力安置企业冗员,抓好再就业工程。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
再就业是国有经济由计划体制转入市场体制最难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
重大问题。首先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最大限度地安置冗员;其次要通
过企业间调剂,分流部分冗员;再次是通过国家的力量安置下岗人员,
并从制度上为下岗人员提供保障。换言之,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途径
推进再就业工程。如发展劳动力市场,对职工进行再就业教育,转变职
工就业观念,建立再就业基金,提供再就业培训,开发新兴产业,对自
谋职业的职工给予支持和帮助等等。
——加大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力度,抓紧解决如下问题:(1 )依
据规模经济、产业政策和专业化协作的要求,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以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中小
型股份制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为外围协作单位的企业集团或企业群体,
彼此在技术上、工艺上进行协作,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此强
化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在企业内部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
调整内部的机构设置和产权主体结构,尽可能把盈利性企业由单一主体
改变为多元主体结构企业,以增强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减少企业对国
家的依赖;(3)改革企业内部的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4)大力提高
管理层人员的素质,没有善于经营现代企业的企业家,国有企业是办不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通过技术上
的变革,引起生产工艺、产品结构与功能、生产组织管理方法等发生显
著变化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技术引进、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技术改
造与革新等等。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途径,是企业
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牢固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把实现经
济增长方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
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要把广大职工组织到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来。改革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企业职工是最基本的生产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一定
要成为广大工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是
企业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企业要对广大职工进行市场经济和企业改革
的教育,让每个职工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改革同自身利益的关系,认
识市场经济体制对职工观念和行为的要求,从而使职工适应改革,参与
改革,支持改革,发展改革成果。同时,企业改革各项措施的出台,必
须兼顾国有资产利益、经营者利益和职工利益的统一,兼顾效率与公平
,把握改革的阶段性和时机性,既要加大改革力度,又要考虑多数职工
的承受能力。总之,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使他们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邮编: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