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 要】目的 简述心悸患者的中医诊疗。方法 对心悸的患者进行中医医疗。结论 心悸症,预后好。但久延不治,或治之不当,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真心痛,脉律不齐。及时防治,尤关重要。
【关键词】心悸;中医;医疗
凡因惊恐、恼怒、焦虑、郁结等,损伤心气,引起心悸不安,躁动不宁,心前区不适,呼吸不畅,胸部时痛,手汗颤抖等症,称为心悸。又名惊悸。下面将心悸患者的中医诊疗阐述如下[1-12]。
1 症候特征
心悸烦躁,胸闷气短,呼吸不利,心前区不适,或刺痛,头晕眼花,烘热多汗,倦怠无力,神情恍惚,健忘失志。正如清·林佩琴说:“惊悸恍惚,不饥不食不寐,脉虚促,病因怒恐而得,胆火上冒,则头晕心忡,胸脘刺痛,气结,阿欠怯冷,倏烦热多惊。”(《类证治裁》)。甚则四肢麻木,手足多汗,肢体颤抖,头晕气短,焦虑不安,终夜不寐,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见五心烦热,惶惶不安。脉细数,或弦数,或虚促或缓弱。舌质淡,或淡青,苔白润,或白干,或黄。
2 诊断
望诊:望患者的面色、舌色、神采,手足是否抖颤、多汗。
闻诊:闻患者的语声。
问诊: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如起病的时间、原因,问现有症候特征。
切诊:切患者脉象,触按足跗等。
3 治则
心悸的治疗,当以养心益血,镇惊安神为主治疗。或以益气、壮阳,或以祛痰,通络,舒郁理气,辨证施治。正如清·李用粹曰:“痰则豁痰定惊,饮则逐水蠲饮,血虚者调养心血,气虚者和平心气,痰结者降下之,气郁者舒畅之,阴火上炎者,治其肾则心悸自已,若外物卒惊,宜行镇重”(《证治汇补》惊悸怔忡章)。
同时要注意开导患者解除顾虑。
此外针灸治疗,有一定疗效,当药、针并行,或交错治疗。
4 辨证论治
4.1 痰火内郁
主症:心悸烦躁,夜寐不安,口干口苦,胸脘不适,时有刺痛,易怒易惊,惊怒之后,心悸更甚,神情躁扰,烘热不安。脉弦滑,或弦数。舌尖红,苔淡黄或黄腻。
证析:此为痰火内郁之象。痰火内郁,灼伤心气,不能为脑之主,神明受损,则虑无所定,故症见心悸烦躁,易怒易惊等。胸脘不适,或时有刺痛,为痰阻经隧,气血滞塞,血不养心之症。口干口苦,为痰火上逆。
脉舌征也为痰火内郁的缘故。
治则:清心祛痰,镇惊安神。
处方:中药: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味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痰郁化火甚者,酌加黄芩、丹参、竹茹、生地、苡仁、贝母;胸痛甚者酌加瓜蒌仁、赤芍、川楝、丹皮;神情躁烦易惊易怒甚者,可加牡蛎、代赭石、石决明。
针灸:内关、膻中、足三里、陷谷、合谷、太冲;或百会、心俞、脾俞、胃俞、承山、束骨。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冲,或束骨)。留针半时,出针。
4.2 心气郁结
主症:心悸烦闷,精神抑郁,头昏耳鸣,胸肋时痛,胀闷不适。或见暴躁多怒,失眠多梦,口苦口涩,食欲不振,烦热不安。脉弦,或细弦。舌尖红边绛,苔白或黄。
证析:此为心气郁结之象。心气郁结,心气损伤,郁而不达,郁火上冲,则症见心悸烦闷,暴躁多怒,口苦干涩,或精神抑郁。胸肋刺痛,是气郁不舒,心脉不通之征。胀闷不适,食欲不振是气郁气机逆乱引起。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是气郁、神不内守所致。
脉舌征也为气郁不达的缘故。
治则:行气疏郁,安神定志。
处方:中药:丹参百合饮(验方)加四逆散(《伤寒论》。越鞠丸(《丹溪心法》)。
针灸:内关、膻中、合谷、太冲、神门;或心俞、至阳、风池、承山、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冲,或昆仑)。留针半时,出针。
4.3 心气不足
主症:心悸不宁,或胸肋疼痛,每因事而触发,神疲无力,自汗懒言,手足冷湿,呼吸不利,长吁叹息,面色无华,头昏头晕,虚烦不安。脉细弱,或缓。舌质淡,苔白。
证析:此为心气不足之象。心气不足,脑神无依,则症见心悸不宁,胸肋疼痛,虚烦不安。心气不足,气血失调,血不上荣于面,则症见面色无华,头昏眩晕。神疲懒言,自汗冷湿,长吁叹息等是心气不足,心病损肺,肺气亏损之征。
脉舌征也是心气不足所引起。
治则:养心益气,安神益智。
处方:中药:琥珀养心丹(《类证治裁》)、养心汤(《证治准绳》)。
针灸:内关、太渊、紫宫、气海、足三里;或百会、心俞、肾俞、委中、阴陵泉、申脉。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气海,或申脉)。留针半时,出针。
4.4 心阳不振
主症:心悸不宁,失眠健忘,少气无力,声低息短,自汗湿冷,四肢厥冷,畏寒喜热。尿清便溏。脉沉细,或缓弱。舌质淡,苔白润。
证析:此为心阳不振之象。心阳受损,阳气无力温运血脉,则血脉滞流,故症见心悸不宁。神明失守,则失眠健忘。阳气不达四末则四肢逆冷,阳气不温煦肌腠则自汗湿冷。阳虚则外寒,故畏寒喜热。心阳虚则脾肾功能失调,故症见尿清便溏。
脉舌征也是心阳不振所引起。
治则:温经通络,振奋心阳。
处方:中药:补坎益离丹(《医法圆通》)、参附神枣汤(验方)。
针灸:内关、膻中、关元、足三里、太渊;或百会、心俞、肺俞、神堂、委中、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关元,或昆仑)。留针半时,出针。
参考文献:
[1]王红,马民凯,李瀛均.杨颙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经验[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02):26-27.
[2]寇宗莉 李应东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5)
[3]郭永周,吴伟康.中医心肾相关理论与心脏疾病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04.
[4]黄文娟,熊丽辉.张锡纯治疗心悸辨证用药特色探析[J].吉林中医药,2012,(01):83-84.
[5]侯佳奇.丁阅异.姜凤依.杨超茅.何立人 何立人教授以肝为枢调治心律失常释微 [期刊论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7)
[6]黄煌.经方100首[M].{H}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24-225.
[7]冯世伦.胡希恕[M].{H}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63.
[8]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M].{H}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124.
[9]高静,董良杰.炙甘草汤君药辨析[J].{H}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0):2324-2326
[10]李凤娥,王清贤.刘玉洁运用经方从肝论治心悸验案4 则[J].河北中医,2013,(02):168-169.
[11]杨新建.河北省中医名家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56-457.
[12]芦波,刘莉.芪桂消早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2):71-72.
论文作者:谭磊,于海跃,李国君,郭文韬,李桂芝,孙鹏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心气论文; 患者论文; 养心论文; 太冲论文; 中医论文; 平卧论文; 不适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