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刘立军

湖南航天医院 放射科 湖南长沙 410205

【摘 要】目的:分析X线平片、CT、MRI在脊椎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4月~2017年4月所撷取的5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16例、16例、18例。甲组经X线平片检查,乙组经CT检查,丙组经MRI检查,对比3组诊断情况。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总病变椎体检出率分别为:53.33%、63.33%、95.24%,组间比较,后者优于前两者,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3组不同位置检出情况实行对比,丙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脊椎转移瘤诊断中采用MRI,可提高总病变椎体检出率,确保诊断结果的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X线平片;CT;MRI;脊椎转移瘤;诊断价值

脊椎转移瘤的发生,易于引发一组症候群,出现疼痛、活动性障碍、自主性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神经障碍等表现。和肿瘤生长速度、骨质受累程度及破坏程度,以及神经受压、系统病症等程度有关[1]。脊椎转移瘤患者,骨损害非常严重,并且会累及对应的神经。严重情况下,还会威胁到脊椎转移瘤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此,及早诊治脊椎转移瘤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次研究,选取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分析分别经X线片、CT、MRI,对脊椎转移瘤患者诊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平行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撷取的5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分为甲组(n=16)、乙组(n=16)、丙组(n=18)。所有脊椎转移瘤患者均通过穿刺/手术后病理活检证实为脊椎转移瘤。甲组男性、女性各7例、9例;年龄收集范围25~58岁,平均年龄为(41.5±4.4)岁。包括原发肿瘤为肝癌者、肺癌者、乳腺癌者、食管癌者、前列腺癌者、肾癌者、胃癌者、直肠癌者、平滑肌肉瘤者、滑膜肉瘤者、淋巴肉瘤者、甲状腺癌者、其他原发肿瘤者各1例、3例、2例、1例、1例、1例、1例、1例、1例、1例、1例、1例、1例。乙组男性、女性各6例、10例;年龄收集范围26~60岁,平均年龄为(43.2±4.6)岁。包括原发肿瘤为肝癌者、肺癌者、乳腺癌者、食管癌者、前列腺癌者、肾癌者、胃癌者、直肠癌者、平滑肌肉瘤者、滑膜肉瘤者、淋巴肉瘤者、甲状腺癌者、其他原发肿瘤者各1例、2例、2例、1例、1例、1例、1例、2例、1例、1例、1例、1例、1例。丙组男性、女性各8例、10例;年龄收集范围27~59岁,平均年龄为(43.6±4.7)岁。包括原发肿瘤为肝癌者、肺癌者、乳腺癌者、食管癌者、前列腺癌者、肾癌者、胃癌者、直肠癌者、平滑肌肉瘤者、滑膜肉瘤者、淋巴肉瘤者、甲状腺癌者、其他原发肿瘤者各1例、2例、3例、1例、1例、1例、1例、1例、1例、1例、1例、1例、1例。3组临床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性不显著,P>0.05。

1.2方法

甲组经X线片拍摄脊椎正侧位片;乙组经CT扫描病变椎体、病变椎体上、下临近椎体,将层间距、层厚均设置为5mm;丙组经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2W1、自旋回波T1W1、层厚设置为5mm。

1.3观察指标

经2名影像学阅片经验丰富的医师,对3组影像片进行阅读。其中,乙组需对患者的纵隔窗、软组织窗图像实行观察。丙组应对常规冠状面、横状面,以及矢状面图像加以观察、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临床相关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实行处理。计数资料、均数差,分别以n、±方式表示,经t加以统计学检验。

2.结果

2.1 3组总病变椎体数目检出情况的对比

3组总病变椎体数目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3.讨论

脊椎转移瘤,为较多癌症的骨转移,椎体会受到严重损害。同时,椎间盘缺少血管,多通过放疗、手术方式进行治疗[2]。然而,肿瘤的发生、发展不断变化,使得神经受损比较严重,转移瘤所致神经损害,进而无法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急性发病、完全性瘫痪、严重脊髓前损伤综合征预后效果不理想等,均会使得脊髓血管受到损伤[3]。故此,需要及早实行临床诊治,以此有效改善脊椎转移瘤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当前,我国诊断技术不断改进,使得不同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其中,X线片能够观察到患者脊椎病变的状况,如:脊椎后突畸形、椎间隙有无变窄、椎间隙变窄程度、椎体压缩,以及骨质破坏等。X线平片检查,为诊断脊椎转移瘤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较低,无法对没有出现的椎骨骨密度改变、软组织损害加以准确诊断,同时容易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4]。CT扫描的密度、分辨率>X线平片,以此及早明确脊椎病变的状况,了解溶骨性病灶、骨皮质破坏、肿瘤有无侵入硬膜外腔/椎旁软组织等情况。需要注意的时,CT扫描主要将椎间盘作为中心,不能一次性对整个脊柱进行扫描,这时就会直接影响到脊椎转移瘤的诊断敏感性[5]。MRI对脊椎转移瘤诊断,在正常椎体内含有黄骨髓,T1、T2加权限中,能够显示出高信号,这时转移病灶促使T1、T2驰豫时间随之变化,进而能和正常骨髓组织实行鉴别,防止产生漏诊现象[6]。

总而言之,MRI在脊椎转移瘤诊断中应用,能够提高诊断检出率,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度,存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程立平.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2):58-59.

[2]彭云.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医药前沿,2017,7(30):58-59.

[3]孙振中,廉伟,黄兴文.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5(46):58-59.

[4]张朋旗,吕永斌.CT、X线平片及MRI平扫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8):69-71.

[5]曾雪伟,黄华仪,李俊等.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44-46.

[6]史学锋,邢卫强.CT、MRI及X线平片在椎体骨折中的诊断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53-54.

论文作者:刘立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比较分析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刘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