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新经济的世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新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新经济”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后,就引起国内外热烈的讨论。人们发表了各种不同观点,从完全肯定到完全否定的都有。
我们还是看一看实际情况。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从其结构到其运行方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经济结构方面,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技术产业(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取代了传统的工业产业,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运行方式上,一方面,经济增长持续时间延长,到2001年3月,已达10年之久,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长的一个周期;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出现了两高两低的特点,即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这两高两低,也是30多年来所未曾有过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方式的这些变化,又带来了其他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现象:公司利润大增,股市连续大幅攀升,政府财政由过去长期的赤字转变为盈余,美国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多年来名列世界首位。
由于具有以上重要特点,目前美国经济与过去相比,质量和效益都大大提高,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把这样的经济称之为新经济,以区别于过去的旧经济,是适当的。
对于新经济出现的原因,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我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在于过去10年,美国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如美国的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美国经济的最大产业,它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30%以上。美国因特网用户已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整个经济增长率,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失业减少。这些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比传统工业高得多,从而提高了整个工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但十多年来,美国普通工人工资增长缓慢,甚至没有多少增加,这就又使通货膨胀受到抑制。
其次,近十多年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而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力鼓吹者和推动者。它以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充分利用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提供国,也是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纳国,它在这两方面左右逢源,获得了双重利益。又如,美国是最大的对外贸易国,且它的进口大于出口,贸易赤字连年扩大,2000年已超过900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消费着过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但它并不为它的巨大贸易逆差担心,因为它可以用所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来弥补,美国股市上也有大量外国投资,美国还可以依仗美元的特殊地位,发行美元纸钞,以支付经常项目赤字。总之,美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了说不尽的利益,增加了自己的财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美国新经济的形成,与美国政府在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方面的成就是分不开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一方面大力促进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迅速普及,经济结构得到重大调整和升级;另一方面,对一系列产业,如银行、金融、通信、交通等,放宽和取消限制,让市场机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促进了大公司的兼并和重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实行稳健、灵活和务实的利率政策,把握经济动态,力图实行超前调控,既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又控制了通货膨胀。
由此可见,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并不是一时的、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生产力发展到今天这样高度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它一旦产生,必将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下去。可以认定,21世纪是新经济世纪。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OECD曾发表一份报告,其中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那么,知识经济和新经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我认为,这两个概念都反映了由高科技大发展而引起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只是二者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有所不同。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工业经济而言的,认为当今的经济已不再是以物质资源为基础,而是以智力资源(即知识)为基础;而新经济则是相对于旧经济而言的,认为经济从结构到运行方式都与传统的旧经济有所不同,具有了新的特点。
但是,不能把新经济理想化,认为它是十全十美的,更不能把新经济与基本社会制度割裂开来,认为它是超社会制度的东西。美国的新经济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仍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缺陷和弊端。
首先,新经济的增长周期可能延长,但却不能根本消除经济周期和危机。经济周期和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规律性现象,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由此产生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周期和危机就不会根除。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表现形式也会发生变化。信息技术革命开拓了新市场,促进了生产的增长,但也免不了由大发展而引起的市场相对饱和、生产相对过剩和走向衰退的过程。事实上,美国经济从2000年下半年,就开始失去了原有的强劲增长势头,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技术产品(包括计算机、芯片和软件等)经过10年来的过度投资,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如不出现大的技术进步,用更新的产品替换旧产品,生产就不会持续快速增长。当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时,美联储为防止经济过热,从1999年6月起一年内连续6次提高利率,为经济降温。目前美国正在争论美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还是会“硬着陆”。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周期和危机规律起作用的表现。即使发生一场衰退,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发展也并不会因此而终结,新经济也不会因此而消逝。在这之后,它们仍将继续发展。
其次,新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有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劳动者。凡符合要求的,就不仅能获得就业机会,而且会获得提高薪金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大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员,更拥有大量股票和其他巨额津贴;而那些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普通工人则要么被解雇,要么工资低下、收入菲薄。这样,新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贫富差距的更加扩大,社会不平等、不公正问题更加突出。美国的现实就是如此。
再次,新经济在美国出现为时尚短,它取代旧经济,是需要一定时期的过程,在此期间,旧经济并不会消失,传统产业仍然存在,并占有一定地位。只不过它们的规模将缩减、地位将逐渐下降,同时,它们也将广泛采用高技术,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成为新经济结构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总之,从旧经济到新经济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经济形态的转变,而且必将伴随社会结构、社会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其间种种摩擦、冲突也在所难免。
最后,既然新经济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特别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高科技蓬勃发展条件下产生的,由此应该得出结论,即新经济并非美国所专有,其他国家凡是具备这些条件的,也会走上新经济轨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克莱因说:“新经济在美国表现得很充分,但新经济并不是美国所专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成功的例子。”事实上,近两年来,欧盟各国及日本的经济在回升的同时,也在朝着发展新经济的方向前进。欧、日的高科技正急起直追,信息技术正飞速发展,它们的经济体制也在深化改革,减少政府过多的管制,以增强活力。它们的通货膨胀率也已控制在低水平上,欧盟的失业率也趋于下降,已从前几年的11%左右下降到目前的近8%。不仅发达国家, 而且有些发展中国家也有可能逐步发展新经济,事实上,有些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准备走上新经济道路。克莱因教授举出了印度、韩国、以色列和中国台湾地区,都会赶上新经济的班车。中国也正在朝着新经济方向努力。当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有更大的困难。因为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它们的科技力量、人才力量和资金力量相对较弱,但只要它们有正确的方针政策,就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加快实行工业化的同时,实行信息化,发展新经济,从而实现超越式发展。但是,也不排除有些落后国家,不具备起码的条件,经济增长迟缓、人民贫困、科技文化落后、领导不力、社会动荡,这样的国家谈不上发展新经济,只能更加落后。在新经济世纪,世界范围的发展不平衡将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