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24600
【摘 要】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于ICU收治的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7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随机分组,Ms组51例镇静治疗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M组46例单用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前后主要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 Ms组镇静中拔管时、拔管后数据与镇静前及其它时间点评分比较,P<0.05,但M组拔管时与镇静中数据比较,P >0.05。两组间BPS、VAS评分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使用,镇静效果更好,但需慎重选择方案对患者予以有效治疗。
【关键词】咪达唑仑;芬太尼;机械通气;镇静
近年来,针对术后转入ICU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如何实施镇静、镇痛治疗,对于患者的治疗、后续康复及各项指标正常发展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本院ICU收治的97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重症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可行性。
临床资料与方法
1.病历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各相关外科应用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措施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外科术后患者;(2)18岁-65岁;(3)术中全麻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术后带管转入ICU机械辅助通气。排除标准:(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心律失常;(3)肝肾功能异常;(4)机械通气12h以下。
2.分组及研究设计
将所选患者按照其入科顺序随机划分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组(Ms组)及咪达唑仑治疗组(M组),两组分别为51例及46例。Ms组,男性3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5.5岁;胃肠外科14例,泌尿生殖外科18例,骨外科19例。M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3.7岁;胃肠外科18例,泌尿外科14例,骨外科14例。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不具统计学层面上的意义(P >0.05)。
3.治疗方法
两组均先接受0.03~0.30 mg/kg单次静注咪达唑仑,继以微量注射泵静脉内输注维持。泵注时,M组咪达唑仑的维持剂量为0.04~0.20 mg/(kg•h);Ms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芬太尼,维持剂量为0.15~0.70 g/(kg•h)。
4.观察指标
① 用药前及用药后呼吸和循环功能;②镇静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镇静评分值。③BPS、VAS评分。
5.Ramsay镇静评分:1分为差,2分为可,3~4分为好,5~6分为过度。
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x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各要求时间点Ramsay评分比较
2.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呼吸情况及血流动力学
3.镇痛效果比较:利用BPS、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分析,M组BPS评分为(4.91±2,68)分,Ms组则为(3.42±2.14)分;M组VAS评分为(5.42±0.72)分,Ms组则为(2.86±0.93)分,P分别为0.037与0.02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医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日渐提升[1]。Nseir等[2]研究表明,过度镇静治疗,会造成患者脱机时间拖后,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概率,继而提高气管切开发生率及死亡率。
ICU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多患者需要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气管插管对他们来说是较大应激伤害,痛苦甚至超过手术影响。患者术后躁动不安,影响机械通气效果,可导致因极度不耐受而自行拔管[3]。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患者的体征恢复良好,而且镇痛镇静效果均好于采用对症施治的患者。Ms组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均高于M组,且停药后完全苏醒时间稍长,提示可能由于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的镇静协同作用,导致镇静深度加深。对于镇静时间较短者,两组虽均能达到满意镇静效果,但若要求清醒镇静,且不导致停药后苏醒期延长,可单用咪达唑仑;而对于重症患者,联合用药的镇静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
参考文献:
[1]易利丹,彭六保,谭重庆,等.新型镇静镇痛药物-右美托咪定[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1):5-10.
[2]孙敬,孙涛.脑外伤患者镇静镇痛的临床观察[J].新疆医学,2012,42(3):30-32.
[3]赵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0):12-13.
论文作者:杨美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患者论文; 芬太尼论文; 术后论文; 两组论文; 机械论文; 评分论文; 外科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