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美丽乡村经济文化研究院 31000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看,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绿色发展进程受来自实践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需要树立绿色发展价值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并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完善绿色发展相关制度建设。
关键词: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生活方式
今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题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在生产方式上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在生活方式上,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打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
一、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战略思想的理论精髓和重大论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对“两座山”关系的认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只要经济发展,产生GDP,就不去认真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重问题。第二个阶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开始注意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还只是就生态谈生态,并没有从全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第三个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由于我们对“两座山”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并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绿色发展是直面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看,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能源需求量日益攀升,而对资源能源的过度、粗放开发利用,致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另一方面粗放型发展方式在导致国内资源严重损耗的同时,还引发雾霾严重、土壤及水污染等不利于生态建设的问题,给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面对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补齐生态短板,既是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必须攻克的难关,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解答好的重大课题。平衡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舍此别无他途。
二、实现绿色发展的推进路径
(一)完善绿色发展相关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活方式绿色化同样要以制度保障为指导、制度建设为抓手,破除当前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与思想习惯阻力。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制度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措施,依法加强社会管理,规范和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的行为习惯。第一,构建绿色政绩考核制度。除建设外向型监管机制外,还应加强道德约束机制建设,并将资源等均纳入监督范围。我国的《环保法》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定期向同级人大做环境保护报告或专项报告。这为对地方政府绿色政绩的实质效果进行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二,在监督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力量,积极参与绿色政绩评价工作。这一方面可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监管效率。因为广大民众是地方绿色发展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而能够做出更加客观、准确的判断,摒弃以往内部监督考评的弊病,使绿色考核机制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第三,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及实际情况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将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等指标纳入考评体系。制定能充分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具体考评细则及科学的奖惩办法,从而使考评指标既能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能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等形成有效约束。
(二)建立“绿色发展”战略体系,完善绿色发展系统制度设计
把杭州城市圈打造成全国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把生态文化旅游圈打造成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示范区,以创新促绿色发展,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绿色发展要强调“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两大战略,力争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完成构建绿色发展方式、打造公共政府、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发展技术的任务,通过一系列可实施可操作的举措来推进浙江的绿色发展。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省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明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边界,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建立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制度,对各类自然生态空间实行统一的用途管制,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的系统性修复。健全能源、土地、矿产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实施最严格的耕地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划定省域生态保护红线,对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域、限制开发区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坚持优良生态环境优先保护,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健全全省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资源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着力打造水生态安全屏障,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加大对重点生态区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地区的水生态修复,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淤地坝建设和生态自然修复。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赔偿制度。从根源入手,逐步割绝雾霾的生成机制,改变化石能源的主体能源地位,加速新能源替代的步伐,改善并加快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三)构造以“绿色生产体系”为主体的绿色经济新格局
绿色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手段,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能否实现绿色发展、建成“美丽中国”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关键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因此,必须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管理方式。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传统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完善能源供给体系,突出发展绿色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建立健全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采取污染防治与资源利用综合方法,实现节能减排协同控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工业绿色发展的开放度和竞争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大生态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合理布局产业区划,明确发展优先序;加强“三标一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有机肥产业发展,鼓励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发展金融、物流、节能环保服务业,旅游业、商贸业,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的绿色技能。降低服务业的污染排放,促进服务业的绿色转型,做大绿色的“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支持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及能力建设,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新建项目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水平,鼓励更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四)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种新的文明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适度、绿色与理性消费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适度消费指消费要与人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坚持抑制过度消费,反对非理性、超前消费;绿色消费是把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作为主要内容,坚持绿色、低碳消费;理性消费指消费必须结合实际,做到适合已需。因此,首先要树立绿色生活理念。绿色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绿色价值观的宣传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广泛开展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新媒体手段,建立绿色生活宣传和展示平台,使城乡居民确立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消费观念。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树立生态道德,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其次,要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制定“绿色生活六大行动计划”,即绿色居住行动、绿色出行行动、绿色饮食行动、绿色衣着行动、绿色购物行动和绿色办公行动。在绿色居住行动方面,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绿色出行行动方面,尽量采用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代替开车,需驾车时要文明礼让以保证交通顺畅,长途旅行尽量乘坐火车(高铁越来越发达)。在绿色饮食行动方面,首先在省市两级宾馆饭店实现分餐制;倡导“光盘行动”,家庭食物少买少储,选择有机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炸食品,并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绿色衣着行动要号召人们每年少买一件衣服,拒绝穿戴珍稀野生动物毛皮服饰等。在绿色购物行动方面,按需购物,勤俭节约、拒绝奢侈,不买家里不需要的奢侈品,自带环保购物袋取代一次性塑料袋。绿色办公行动中要尽量采用无纸化办公,双面打印材料以及重复利用纸张等。最后,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只有每个人倡导并采用绿色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社会的整体建成。人人参与,让绿色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每个人的力量叠加起来,就足以实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绿色愿景。人人要自觉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好习惯,人人自觉规范和自觉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从自我做起,逐步培育生活方式绿色化的习惯,从而减少或杜绝资源严重浪费与过度消费等现象,奠定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社会基础。因此,要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消费与生活的道路,并使其成为所有人的自觉行动。总之,绿色生活方式是当前绿色发展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实践路径。
三、结束语
面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困境和全球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从生产、生活、制度、自然、价值等层面对绿色发展提出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要求。要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过得更幸福安康!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的解读.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16-02-20.
[2]贾真;葛察忠;李晓亮.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政策措施及完善建议.环境保护科学,2015-11-24.
[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人民日报,2017-05-28.
[4]章寿荣.以绿色生活方式践行新发展理念.群众,2017-01-05.
[5]打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节能与环保,2016-03-15.
论文作者:王国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生态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资源论文; 制度论文; 方式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