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东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25900
摘 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征有潜伏期长,病变过程慢、久治不愈等,它是一种由多种复杂病症引发且需要不断护理与治疗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目前国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按目前发展趋势来看,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与管理措施,会造成全民健康指数下降,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预防;控制;管理
想要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社区预防与管理是关键。加强社区疾病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尽早治理,从而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的目的。同时,以社区为单位进行高危人群筛查、健康知识宣传等一系列活动更容易被居民接受,从而发挥活动效果最大化。当然,社区服务除了对居民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外,还要给予饮食、运动方面的建议,用以提高整体居民的健康水平。
一、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
众所周知,疾病与卫生有一定关联,因此政府在进行公共卫生管理时,应将慢性疾病防治工作渗透其中,并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与组织、制定防治目标与方案等。同时加强政府部门与社区的协调、目标与实际的协调。只有将慢性疾病的防治目标与地方政府的目标责任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以面带点,才能达到地区治理带动社区治理的目的。
(二)有针对性指导,分类管理
有重点、有层次的开展慢性疾病防治工作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分别对饮食不正常、抽烟酗酒、体胖、高血压和运动量不足等患者进行分类防治工作,并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制定不同的预防方案。当然,为了加强防治效果,还可以把防治对象分为高危和一般性患者。其次,统一慢性疾病的分类与危害性,有利于推进分层干预和管理策略工作的进行。此外,慢性病形成过程缓慢,分类管理有利于逐级分化检查过程,及时发现病因并解决,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三)加强社区健康知识宣传
进行慢性疾病防护有多种途径,社区可通过电子渠道、宣传栏和发放宣传品等深化居民对慢性病防护知识的了解,或者在居民聚集较多的栖息地开展讲座、疾病预防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提高慢性病知识的宣传效果,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防护意识。其次,普及慢性病预防知识有利于提高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防护能力,更利于居民及早发现症状并尽早接受治疗和非药物理疗等。最后,社区可根据调查数据对高危、一般性患者进行定期回访,不间断提供健康护理知识与帮助。通过渲染社区文化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营造积极的慢性病防护氛围。
二、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指的是对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进行管理,即包括发现危害源到健康管理问题的整个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 发现健康问题
根据以往的检查经验可知,在进行快速检验时,有些群众表面上可能没有发现慢性病特征,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慢慢显露出来,因此筛查实验不是诊断的最终结果,而是对群众进行的一次摸底工作,通过初步检查以排查的方式对群众进行分类,对于可疑、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需要强化治疗并作进一步确诊,确保每一位患者都得到及时治理。以下对高血压、糖尿病举例说明:
1.1高血压的筛查
社区医师是群众就诊的负责人,也是首诊责任人。一般情况下,3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其发病率占高血压总人数的最大份额,多数属于续发性高血压患者,一旦确认应转上级医院接受治疗。而对于35岁及以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一旦发现异常,应每隔一周复查一次,也可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整,特别是伴有肥胖、长期高度精神紧张和高盐饮食的,更应保持谨密治疗。除此之外,由于社区资源有限,因此接诊的应是原发性高血压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和高血压急症的患者,一经确认,便将其纳入到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之中。
1.2糖尿病的筛查
糖尿病也是慢性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通常就诊人员在45岁及以上居多,因此医师要特别注意对伴有肥胖症、巨大儿分娩史和一级亲属中有患糖尿病的患员进行血糖检测。假如结果为FPG≥6.1 mmol/L的必须作进一步OGTT检查。如检测结果正常,则需要每年至少一次进行血糖复查并嘱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保持适量运动、低糖饮食和严禁烟酒等。当确认为社区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应将其纳入到糖尿病健康管理档案之中。
(二)管理方法
对纳入社区健康管理档案的慢性疾病患者医务人员有定期随访、指导治疗的义务,可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确保一年不少于4次的面对面交流与会诊等。其次,社区要随时做好接诊上级医院病情稳定的患者管理工作,此类患者应保证一年不少于一次查体。最后,区分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分别运用一级、二级和三级防护措施来预防疾病,有利于分层干预与管理,从而把发病率降至最低。
(三)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处在基层的卫生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要想方设法去分析并寻找解决的途径,应养成处理各类问题的习惯。其次,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偏老龄化,且长期受病痛干扰,容易脾气暴躁、不耐烦等,因此普遍存在沟通困难。基于此,医护人员要耐心开导、讲解和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消除患者的疑虑,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为长期开展社区医疗工作做铺垫。此外,保持良好的沟通对消除医疗纠纷也有一定帮助。由此可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确保慢性疾病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而想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医师医德必不可少,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在交流过程中展现个人魅力从而赢得广大居民的信任。应做到:多倾听、多询问,越详细越好,其次在整个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眼神交流并回应患者问题要及时,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促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潘银山. 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21)
[2] 赵奇江,杨云梅. 浅析随访工作在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作用[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02)
论文作者:贺力、文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6
标签:疾病论文; 患者论文; 社区论文; 慢性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健康论文; 居民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