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思考论文_梁芳,褚翠荣,徐瑛,丁世荣

关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思考论文_梁芳,褚翠荣,徐瑛,丁世荣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 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电力输送能力不足的局面,并且新能源的开发难度也比较高,而配电自动化具有电网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的特点,其是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测量技术、设备控制技术来实现的电力应用系统。针对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第一,实现了配电网最优运行,达到经济、社会高效的目的;第二,提供了优质、可靠的电能;第三,推动了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实现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其是电力工业的必然需求,不仅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也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配电自动化建设是电力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的供电能力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并且开发新能源的技术难度也很大。而对电力系统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具有可靠性、高效性的特点,保证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1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该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内容是对电网结构、用电情况、图形信息和配电网数据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

电力系统实现系统配网的自动化建设,不仅能实现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管理,还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有效保障。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出现故障的电路与其他元件、电缆等隔离开来,对于非故障区域可以进行正常的供电,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因为局部线路故障而导致整条线路和大片区域出现连续断电的情况发生。从我国现阶段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形来看,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得却相当快速,而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技术层面上讲我国已经实现了配网系统的自动化。

2 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模式的特点

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而且在管理操作上相对比较简单,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电网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生故障能够及时下达处理命令;(2)该系统采用调控一体化模式,该设计将集调度和控制为一体;(3)该系统采用三级运行管理架构,这三级架构分别是调度、控制和维护操作;(4)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比较好,该系统对功能和责任分区的要求也更高;(5)该系统在设计时采用了多系统、多级别的设置,它的互动功能得到有效扩展和一定程度的提升。

3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现状

3.1 资金投入匮乏

现阶段,虽然我国对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持大力支持的态度,但是用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资金却不是很充足。由于资金的投入不充足造成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由于投入的资金量远远不够,造成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布局不尽合理或者在对其改造的过程中因资金匮乏而不能进行完全改造。一些供电设施因年久失修的原因造成输电受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2 配电网管理混乱

当下,我国电力企业所具备的电力信息资源的种类比较多,而且各个企业之间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时其整合程度的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同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对企业内部信息的分享程度也不高,直接造成企业各部门间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会有滞后的情况出现,这就导致电力配网系统中各种信息的流通不顺畅,这种交流沟通的不利,将直接造成管理中出现混乱的情况。

3.3 过度追求新设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然而由于在设备资产的管理方面缺乏大局意识和长远的考虑,在实际建设中过于依赖新设备、新技术而忽视了电力系统整体运行的实际情况,导致新技术、新设备泛滥的情况发生,致使新设备不能够完全与旧设备进行匹配,最终造成新设备的引入未能实现整体最优化的运行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 衔接问题的处理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所需要的资金投入量也比较大。在配网系统自动化建设时需要综合考虑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形势和现有系统的利用程度等因素。然而在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并没有将其现有的设备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也未能将长远利益与现有利益进行很好的平衡。

4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4.1 加速电力系统配网的建设与改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促使我们加强对电力系统配网的建设与改进。而在加速电力系统配网的建设与改进的过程中,就需要了解整个建设与改进的过程,以确保能够优化整个电网。为了能够达到电网用户高速度、高质量的用电需求,加速电力系统配网的建设与改进,就为此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并可以深入地去优化电力系统配置的计量装置以及实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调节与控制功能,从而达到加快配网高速运行和安全运行的预期目标。

4.2 建立电力系统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

我们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技术,在原有的电力设备基础上建立硬件的支持系统,并完善电力硬件的管理修复系统和硬件支持系统。在其正常的工作情况下,这两种系统能够实际应用在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化技术中,从而解决电力系统配网中出现的错误,并达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智能化的目的。首先,建立电力硬件支持系统,便于收集系统运行的数据进而进行数据分析,确定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是否存在故障;其次,在平时任务中也可以完善系统对配电网中的信息进行修复和监督,保证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在最短的时间修复。所以建立完善的硬件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发展与稳定的关键。

4.3 完善电力系统的自我诊断功能

为了完善电力系统的自我诊断能力,就需要不断地发展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技术与应用。针对电力系统配网电力自动化,需要在电力输送的全过程时使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的待测参数进行检测和传输,以便实现电力运行系统的自动化。想要更好地对电网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诊断、评估,就需要实现自我诊断功能的构建,这样才能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电力系统配网工作给整个区域电力供应造成恶劣的影响。

4.4 与管理提升相结合,逐步提高应用水平

以电网GIS系统为基础,深化技术应用,实现以PMS为源头的设备新投异动流程,遵循“源端维护、源端转换、信息共享”的原则,通过信息交互总线向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配电网络GIS系统图模和PMS系统相关台帐资料。

将电网GIS系统作为图形的源端系统,将七种专题图形、设备拓扑连接发布至配网自动化系统。导入的配电设备需在PMS系统以及电网GIS系统中建立完整、无误、统一的台帐信息对应关系,并具有规范唯一设备编码。

利用EMS系统将生成的输电网图形、模型发布至IEB信息交互总线,共享给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在配网完成主配网模型拼接,形成完整的主配网模型和拓扑。

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布配网通道工况,共享给光通信传输网管系统,从而实现ONU及终端工况的多级联动分析,提高故障的定位效率。

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总线将营销系统台区配变编码、用电采集系统中配变的实测电气量与DAS系统配变模型相统一,在配网中实现了高压、中压及低压侧设备信息的完整衔接。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能够实现我国电力系统的全面智能化发展。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建设在电力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能够有效保证电力运输的可靠性和供电的质量,一旦发生故障还能够对其进行定位并及时处理,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欣,付晓泉.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

[2]魏勇.刍议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8).

[3]毛军.关于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3(02):367.

论文作者:梁芳,褚翠荣,徐瑛,丁世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关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思考论文_梁芳,褚翠荣,徐瑛,丁世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