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湖南郴州 424400
摘要:目的:探究标准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案是不同将其分为A组(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45例和B组(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手术为(85.25±12.08)min明显短于B组患者的(117.02±20.87)mi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4.05±13.20)ml,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105.52±21.52)ml,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07±1.74)d明显长于B组患者的(5.15±1.52)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1.11%,B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1.49%,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两种术式结石清除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选择。
关键词:标准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结石;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治疗肾结石的首选方法,临床治疗效果良好[1]。此次实验我院对探究标准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展开探究,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肾肿瘤以及合并有肾结核、肾积脓肿患者。依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案是不同将其分为A组(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45例和B组(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47例,A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7.39±6.43)岁,平均病程(1.43±0.35)年,单侧结石33例,双侧结石12例;B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6.86±6.51)岁,平均病程(1.48±0.33)年,单侧结石34例,双侧结石13例。
1.2方法
完善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A组患者(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患者行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将F5或F6输尿管导管经尿道逆行插入结石侧输尿管,至肾盂。患者改俯卧位并垫高其腹部或腰部,超声引导下于患者腋后线和肩胛线之间第11肋或12肋缘下进行穿刺,并置入斑马导丝,使用筋膜扩张器进行扩张至24F,然后置入F24肾镜镜鞘建立经皮肾镜通道[2]。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进行碎石,检查并监测患者术后结石残留情况,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术后1周Ⅱ期碎石,术后留置F6~7双J管及肾造瘘管。3~5d后复查患者腹平片,若检查无结石残留则夹毕肾造瘘管,1d后拔管,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B组患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前期操作同A组患者,并置入斑马导丝,使用筋膜扩张器进行扩张至18F,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击碎结石,清理结石后使用灌注泵[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从穿刺开始,取石碎石完成并放置造瘘管为结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将实验涉及的数据资料录入到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以P小于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A组患者手术为(85.25±12.08)min明显短于B组患者的(117.02±20.87)mi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4.05±13.20)ml,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105.52±21.52)ml,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07±1.74)d明显长于B组患者的(5.15±1.52)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1.11%,B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1.49%,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见表1:
表1 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患者术后出现发热3例,感染4例,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术后大出血,经输血治疗后行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介入栓塞治愈,3例患者发生尿外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11/45);B组术后出现发热患者2例,感染患者1例,尿外渗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以18F 作为扩张的操作标准,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病程,但是该术式手术操作时视野相对较小,通道狭窄,能够使用的辅助器械较为单一,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故手术操作时间较长[4];而标准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视野更清晰,通道大,不易被结石堵塞,手术时间短,但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容易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结石清除率无显著差异,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5]。
综上所述: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两种术式结石清除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程世权,刘晖,董宁.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 罕少疾病杂志,2016,23(3):28-29.
[2]张国盛,杨沛华,黄安余,等. 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6,22(2):71-72.
[3]周盛涛. 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68-70.
[4]渠武帅.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及肾功能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2):2162-2164.
[5]胡国森. 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J]. 临床研究,2017,25(5):47-48.
论文作者:周卓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者论文; 道经论文; 术后论文; 结石论文; 并发症论文; 肾结石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