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纲领(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领论文,中国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路线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这一部分,在十五大报告中的“承上启下”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实际根据、国情根据。
四大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在哲学认识论方面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理论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则是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国情判断方面的基础。而邓小平理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特色和创造,都结合到、落实到中国国情判断这个基础上来,或者说,都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
十五大报告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过去所以走弯路,犯错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国情,一些政策超越了阶段。近二十年比较顺利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逐渐认清了“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综合国情。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而制定的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其根据,就在这里;
只能采取这样的路线、纲领和政策而不能采取别样的路线、纲领和政策,其根据,就在这里;
必须长期地、稳定地采取这样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而不是短期地、临时地采取这样的路线、纲领和政策,其根据,就在这里;
必须充分认识和清醒估计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其根据,就在这里。
从认识根源上防止和克服“左”右偏差,统一思想,解决纷争,消除疑惑,排除干扰,一个重要根据,也在这里。(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开始,就讲它的两重含义,反“左”反右。离开社会主义是右,超越阶段是“左”。)
(三)十五大报告说:“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
马克思没有说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很自然的,他没有面对这样的实际任务。
列宁没有说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这是个好思路,也有些好的理论说明,他自己作的理论说明以及别人作的理论说明。可是时间不长这个政策就结束了,转变到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模式上去了。
毛泽东也没有说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是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伟大的实践和理论创造。新民主主义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建设(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本来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向社会主义发展应该经历的历史过程。可是,建国以后时间不长,就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这个任务是必然的,必要的,也是原来预想的。问题:一是步子过急,一是受了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加两种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结果就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超越了上述的历史进程,没有自觉地认识到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从社会生产力还相当落后的国情出发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不仅如此,1958年我们还曾经急急忙忙往前闯,想尽快进入共产主义。
在初步纠正“共产风”的过程中,在1958年底到1959年底,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重申和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思想。一个是在强调人民公社还不是共产主义的时候,重申:人民公社现时还是集体所有,不是全民所有;即使转变为全民所有,也还是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现在的社会主义,是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将来集体所有过渡到全民所有,实现全面的全民所有制了,仍然是社会主义。以后条件成熟,才能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还有一个是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能不能认为,这是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的确,据现在的材料介绍,有的经济学家(例如孙冶方)在1958年和1959年写的文章中就用过这样的语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两种所有制”;“未来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只有一个全民所有制。应该说,这是用了另一个形式的语言,所表达的实质的思想,是已经有了的思想。不好说,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的确,有的同志现在倾向于认为,毛泽东关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提法,可以说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我认为,虽然在文字上,那个划分,同我们今天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阶段,是一致的,但是,联系毛泽东那个论述的前后文来看,总的意向,是批评苏联书中“彻底巩固”集体农庄制度的思想。毛泽东说:“难道我们能让这两种所有制‘彻底巩固’下去吗?社会主义一定要向共产主义过渡。”再联系到1960年初还在积极探讨如何实现人民公社从基本队有向基本社有过渡,还有在本世纪末中国整个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的浪漫设想,那么,这里主要是批评“长期巩固”而不是批评“超越阶段”,这种思路的实质,同我们今天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合拍节,这一点,应该说是很清楚的。
(当然,对于毛泽东那些思想,孙冶方那些论述的意义和价值,应该予以积极的评价。)
十五大报告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这个科学论断从何而来?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来的;是从重新研究国情,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目标和步骤而来的;是从拨乱反正,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而来的;是从推进改革,寻找基本的理论支持而来的。一句话,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向实际,进行调整。战略目标的调整,是改了一个口,把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改为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农村经济政策和城市经济政策调整,放开了包产到户和多种就业门路。这些政策调整同我们原来的社会主义概念有了差距。这样是不是社会主义?需要回答。是社会主义,但还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样的思想逐渐产生了。
于是,历史决议和十二大报告中,有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样的论断。但都还没有展开,还谈不上作为立论的基础。
十二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文明决议,开始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立论的基础。
十三大报告,则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整个报告、整个路线、各方面任务立论的基础。
说“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就是指这个说的。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大前有多次,是对十三大报告起草的指导;十三大后有多次,是对十三大报告的评价,甚至提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下,坚定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样的高度。其后,在同外国友人的谈话中,直到在南方谈话中,还谈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见这个概念,这个理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四)十五大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怎样的现实针对性和政治重要性?
主要有两条。
之一:对于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基础的理论、路线和实践(从十三大算起十九年,从历史决议算起十六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算起十九年),作出评价。
一种胡涂认识、错误评价: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搞资本主义。
十五大的清醒认识和正确评价:“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之二:改革攻坚,开创新局,解决矛盾,澄清困惑,关键还在对于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两办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局部性、苗头性,但必须高度重视的现象:动摇集体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政策的长期性。
城市和工业改革,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抓大放小,多种所有制结构比例,多种分配方式结构比例,诸如此类的问题,各种各样的议论。
这里有利益驱动,有认识问题。认识问题的核心,是从书本出发,从框框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从中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是面对实际、开拓前进的理论,不是暂时退却、权宜之计的理论。(暂时退却,意味着准备条件、重返旧轨。1959年人民公社的调整,多少带有这样的性质;所以不时有从基本队有到基本社有的过渡任务的重新提出。)
“一大二公三纯”,是不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适合的组织形式?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不是意味着、隐含着将来还要回到这样的公式上去?
当然不是。
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面对中国的实际,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以后,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以后,怎样认识和建设较高阶段的社会主义,那是要:
第一,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建设的经验和成就去作新的探索的;
第二,根据到那时世界范围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和文明成果去作新的探索的。
就是说,需要从我们现在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从我们现在获得的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出发,循着我们现在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据那时上述两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开拓前进,决不意味着要回到我们50年代和60年代的具体模式和具体设想上去。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承认落后,逐步改变落后的理论,是要求人们认识改变落后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求人们在这方面应该有自觉性和坚韧性的理论,而不是安于落后的理论。
对于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乃至还在滋长的丑恶现象,要如实地、清醒地估计,不能曲意渲染,动摇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信念,也不能曲意回护,听任其自由泛滥,不能把这些东西都装到“初级阶段”这个“框”里面来。恰恰相反,要作很大的努力、长期的努力把这些东西从“框”里拣出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党人在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前提下,在逐步推进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努力去做。(劳动保护,社会保障,收入调节,义利统一,反腐倡廉,打击犯罪,制止非法,扶贫济困,人道主义,保护人权……)。为丑恶辩护、为腐败辩护、为非法辩护,不是贯彻而是糟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七)十五大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十三大有哪些前进?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经确立,这是比十三大时前进了的地方。
二、五条到九条,基本思路和框架一贯,具体论述和表达进一步准确和丰满了。(包括增写了关于人民生活、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关于地区差距、关于精神文明的条目。)
三、十三大以来,发展、改革、稳定三者关系的正反经验。二十字从当年方针,变成基本方针。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十分注意三者关系。发展、改革,过急失度,影响稳定;发展、改革,停滞不前,也影响稳定。右,可以破坏稳定;“左”也可以破坏稳定。维护稳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八)十五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全局的问题。
矛盾全局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分析旧中国社会矛盾全局的开山之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矛盾全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分析社会主义时期矛盾全局的开山之作:《论十大关系》。这是分析矛盾全局的重大历史转变。这个正确转变,体现在八大报告和决议中,但是未能坚持下来,而是在国内外新出现的复杂形势下很快改变了,变回去了。八届十中全会说,“十三年后重提阶级斗争”,其实十三年一直在提,就是八大,也没有不提,只是八大确认它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一年之后的八届三中全会就改变了八大的提法,已经重提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八届八中全会和十中全会,更是加重地重提阶级斗争,从而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才重新回到科学地分析社会矛盾全局的正确轨道上来。在这之后,我们又遇到国内外新出现的复杂形势,有没有必要改变党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全局的基本框架呢?党认为,没有理由改变这个基本框架,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都坚持了这个基本框架,十五大仍然坚持这个基本框架。十五大要求我们注意和研究“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各种矛盾”,不研究客观存在的这种种社会矛盾的发展和变化,是不应该的;同时,十五大要求我们注意:“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待续)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党的纲领论文; 十五大报告论文; 毛泽东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邓小平论文; 中共十三大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