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论文_邹奕

邹奕 江阴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214400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3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2例。观察组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4.69%,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2.6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护理效果较佳,同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预防骨科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属于血液深静脉内出现凝结、阻塞管腔的情况,进而出现静脉回流方面的障碍[1]。主要的表现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怒张等,严重的患者还容易产生肺栓塞(PE)的情况,即为血栓后综合征,其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均会造成影响。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84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3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2例。观察组包括男性108例,女性84例;年龄为20~82岁,平均年龄为(51.5±5.6)岁。对照组包括男性124例,女性68例;年龄为22~84岁,平均年龄为(53.7±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可给予健康方面的宣教、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实行功能方面的锻炼。此外,还应该采取抗凝类药物进行治疗,给予患者饮食方面的指导,以及心理方面的疏导。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给予足底静脉泵和梯度压力袜、充气加压泵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足底静脉泵属于模拟人体正常负重行走过程的主要系统机制,通过膨胀的足底缓冲器、专用脚套所构成,以软管、压力泵的方式进行连接。组地泵充气施压的时候,可对患者的足底静脉进行压迫,进而实行促进静脉循环的效果,提高静脉血流的速度,并降低血液的瘀滞情况,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脉冲的压力为130mmHg,持续的时间为0.5h,每日2次 。梯度压力袜,应合理的选择适合患者的型号和压力、长度的弹力袜,并对患者弹力袜的基本情况进行记录。间歇充气加压泵,应先行充气加压泵,以实现循环充气的效果,在放气的阶段,应对患者的下肢反复施压后卸压,确保患者静脉血液的循环情况,以及淋巴液循环的情况。此外,还应该对患者实行充分的按摩,以实现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留置针,需选择上肢静脉部位,以对患者的血管进行充分的保护。为防止护理人员反复穿刺,对患者的血管、静脉造成损害,需对护理人员穿刺工作定期进行培训,进而有效的防止静脉内膜不会受到伤害。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肺栓塞发生率进行严格的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9.0,实行统计学方面的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标准差应用( +s)代表,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肺栓塞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肺栓塞发生率的对比[n(%)]

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

3讨论

深静脉血栓,属于临床方面骨科手术比较多发的并发症,这类病症具有病情严重、隐蔽等特点,其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会造成直接的威胁[2]。而护理措施是否适宜、合理,能够对DVT发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骨科护理工作同时需做好预防方面的工作,以提供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出现DVT的出现。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静脉壁损伤情况、血流的缓慢、血液黏滞度的提升,有直接的联系[3]。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应将抗凝治疗考虑到护理措施中,可通过低分子的肝素钠进行治疗,同时实行对患者的局部冷敷工作,实行健康方面的指导。本次研究,通过优质护理干预,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干预。主要通过足底压力泵、梯度压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泵进行预防。叮嘱患者手术后不可擅自下地行走,实行足底静脉泵能够有效的将患者的足底静脉丛血液挤回下肢,进而实现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目的,以及预防DVT的目的。而给予梯度压力袜,能够形成梯度的压力,有效避免血液瘀滞于患者的腿部,还可以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情况。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可利用周期性加压和减压的设备,可达到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的效果,对于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临床方面的价值和意义[4]。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其血液循环的情况和速度均会受到影响,使得静脉血液出现瘀滞的情况,进而构成血栓。所以,需防止实行股静脉穿刺。

综上所述,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给予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护理效果较好,同时可实现预防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并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肖娜.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7(07):7502—7504.

[2]杨荷兰.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5):771—775.

[3]张蕾.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11):148.

[4]罗晓萍,白利.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52—53.

论文作者:邹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论文_邹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