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泵送商品砼的特点,着重从材料和施工方面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总结了预防产生裂缝的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泵送混凝土不产生有害裂缝。
关键词:泵送商品砼;裂缝;原因;预防;控制
前言:随着建筑现代化的发展,泵送商品砼由于能保证连续浇筑及施工速度快,在现浇楼板施工中普遍采用。然而为了满足泵送工艺需要,泵送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这将导致其高含浆量及小骨料。一些工程情况表明,泵送现浇混凝土楼板更容易出现裂纹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本文主要从材料和施工方面来具体分析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一、泵送砼现浇楼板裂缝原因
1、泵送砼自身原因
1.1 细粉含量高。要使砼满足泵送工艺的要求,泵送砼中的细粉含量一般要达到420~450kg/m³(粗骨料为破碎石),才适宜泵送,比非泵送砼的细粉含量要高的多,必然导致泵送砼的收缩值比非泵送砼的要大。
1.2 高砂率。一般泵送砼的砂率比非泵送砼的砂率要高,而且现在砂子的细度模数越来越小,高砂率的后果是砼收缩增加。
1.3 砼拌合物的塌落度大。适宜泵送的砼塌落度比非泵送砼的塌落度要大的多。大塌落砼水泥用量高、用水量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泵送砼的收缩值比非泵送砼的收缩值显著地增加。
1.4 粗骨料粒径小。泵送砼为满足泵送要求,粗骨料最大粒径往往受制于粗骨料的种类、管道的直径、钢筋的最小间距及板厚这四个条件的约束。而非泵送砼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仅受钢筋最小间距及板厚这两个条件的制约。因此,泵送砼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与非泵送砼相比较小,从而导致砼单位用水量的增加,这对抑制砼收缩的是不利的。
2、砼原材料外部因素
2.1 商品混凝土的性能达不到要求。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各别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
2.2 外加剂的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预拌砼为了保证泵送砼在作业时间内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均掺入缓凝性的高效减水剂,砼早期强度变低。同样,砼早期抗拉强度也相应降低,抵抗砼的收缩变形的能力下降,裂缝就更易发生。
3、施工质量方面的原因
3.1 不正确的浇筑和振捣方式。泵送混凝土施工一般采用接管式,施工人员为了减少接拆管次数,往往集中在某处泵送相当多数量的混凝土,同时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混凝土液化,使之流淌、摊铺,而不是用布料杆布料或用铁耙将混凝土料摊铺均匀。造成了该区域石子大量沉积,浆体外流,从而在楼板上就会出现某些区域骨料聚集,某些区域浆体聚集,在浆体聚集区就会出现大量的混凝土收缩裂缝。
3.2 现场任意改变水灰比。泵送混凝土为了施工方便,坍落度一般在15cm左右,水灰比一般在0.6左右,造成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和胶凝体失水后引起干缩量加大。产生裂缝的概论也加大,再加上由于现场控制不严,出现随意向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的现象,并在加水后又不进行二次搅拌,而这时候加入的水均为游离状的。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不参与水化反应,会影响已设计好的混凝土级配和水灰比,严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使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的机会增加。
3.3 施工工艺不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砼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砼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砼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
3.4 后浇带施工不慎。为了解决钢筋砼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砼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3.5 楼面内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如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够牢靠、集中铺设、上下交叠铺设致使水管、电线套管上皮在垫层厚度1/3以内,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3.6 现场养护不当。砼浇筑后,若表面不及时覆盖、浇水养护,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很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特别是在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的情况下,干缩更容易发生。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虽然泵送商品砼现浇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现裂缝这一重大缺陷,但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其影响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控制掺合料和外加剂质量
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掺合料和外加剂有明确要求,选用的外加剂必须是有关部门监督批准生产的产品,并应经试验确定其掺量。
选用具有减水、增强和缓凝的外加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 及泵送性能,提高抗渗性能。实践表明采用具有减水、分散功能的高效减水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降低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温度裂缝。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如屋面),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起到补偿 收缩作用,防止裂缝的产生。
2、控制施工质量
2.1 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到场的商砼,应逐车检查泵车泄料口混凝土坍落度,对坍落度大的混凝土坚决退场,以保证砼半成品的质量。同时应控制混凝土车运输、停留时间,避免因运输、停留时间过长,减少坍落度损失。
对于坍落度偏小而泵送有困难的,混凝土应改用塔吊辅助运输混凝土的办法。加强现场的监督,严禁采用掺水搅拌混凝土施工的方法,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干稀不均。
2.2 施工时应布料均匀。在施工中,注意泵送混凝土的输出速度,泵送出料口宜采用布料机施工作业,使混凝土在施工作业面布料均匀,避免泵送管卸料口处粗骨料沉积过多;而离卸料管口远的地方,因振动运输使细骨料、砂浆过多,混凝土级配不均匀现象产生。
2.3 加强振捣密实。严格防止少振、漏振现象的发生。对面积大的板面,对浇筑后混凝土在振动界限前,用平板振动器给予二次振捣压抹,不但能防止采用振动棒振捣局部密实不均匀,而且能排除混凝土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4 对于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浇筑顺利和振捣密实。
2.5 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浇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2.6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垫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可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2.7 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砼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2.8 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2.9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2.10 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三、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我公司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袭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
结束语:
泵送商品混凝土在施工中由于流动性大、水灰比大,用水量大,混凝土收缩变形较大,容易产生楼板裂缝,这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普遍问题。在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加以认真分析研究,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加以控制,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提高易发生裂缝位置混凝土抗拉性能,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工程质量,向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应立 《混凝土全过程质量管理手册》
[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CB50119-2003]
[3]陈士良 现浇楼板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鞠丽 中国水泥网《混凝土输送泵技术原理》
论文作者:刘天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骨料论文; 楼板论文; 支座论文; 钢筋论文; 楼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