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辩证关系的模型探索
韩璐璐
(陕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摘 要: 本文首先通过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辩证关系的分析与探讨,了解教与学的矛盾性与统一性特点,构建了圆台基础模型及优化模型——橄榄球模型,最后阐述了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辩证关系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期对教与学辩证关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教与学;教学活动;模型
一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通过矛盾运动,推动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与“学”的统一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统一,“教”与“学”的矛盾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矛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这种“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这种矛盾并不是无法解决的。如果能够正确的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让老师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造学习相应知识的同时,又能有效的锻炼自身综合能力,这才是“学”的最终目的。同时在这样的“教”与“学”模式下[1]。老师的教育也是最成功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对“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进行积极探索,寻找“教”与“学”之间的最佳契合点,最终达到教师“教”,学生“学”的良好局面,为教学质量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 教与学的矛盾性
“教”与“学”的矛盾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上的规定性与学生认知基础的矛盾。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体现出来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讲稿等都是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和编写的。学生未通过教学之前,他们的认知基础与更高层次的教学内容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构成教学的一对矛盾;第二,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具体实践形式出现的矛盾。教师在知识经验上,高于学生,总要一种权威姿态来教导学生,对学生进行要求。可对于学生自身认知发展规律而言,需要思维的积极主动参与,需要亲身去实践体验一些经验,因此此时是要给予学生空间和自主的;第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从总的方面来讲是一种理性的人际关系,师生双方为了实现国家教育事业的目的而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从根本意义上讲他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2]。但教师一般是社会意识的代表,成人思维的设想,而学生更多关注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教育中个人与社会矛盾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二) 教与学的统一性
“教”与“学”的统一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性。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不仅仅无条件地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没有学生刻苦钻研精神的培养,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样,也只有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第二,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统一性,有学者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的交往活动,双边交往就是对彼此产生影响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生智力和品德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过程中,促进教学相长;第三,教学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统一。学以致用,学习是手段,运用是目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运用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创造财富、造福人类。因此教育不但要考虑到现实情况,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要做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5份样品测定的主要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无明显变化,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在0. 11%~0. 28%之间,色谱峰峰面积的RSD值在0. 04%~2. 1%之间,表明仪器的重复性好。
二 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辩证关系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 明确教师教学地位,对于优化教学形式具有 促进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不管处于哪个教学阶段,老师在教育实践中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基本都由老师来掌控,所以实际开展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地位相对比较被动,自主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3]。所以说,在实践教学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难以解决。教师“教”的作用得到了切实有效的发挥,并且占据着其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学”缺失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所以在学习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较大的抑制。如果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正确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师就会明确自身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从而逐渐转变传统教学形式,弱化教师在学生学习之中的决定性地位,突出学生“学”的重要性,进而实现教学形式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 可以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局限,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教育具有满足社会需要的工具价值和满足学习者需要的本体价值。作为社会代表的教师,在实现工具价值上发挥主体作用。而实现教育的本体价值,学生则是主体。任何事物既是非此即彼,也是亦此亦彼,一切都在中间融合。因此,如果机械地将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题断然分开,那就违背了事物的辩证法,切勿陷入“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的认识论和机械主义。
三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辩证关系模型的分析
(一)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辩证关系的基础模型
认识李庆堂,是在两年前的一次拆迁工作中,那一年,十四团城镇范围内开展危旧住房改造,老人住了三十年的土坯房列入拆迁范围,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老人表示同意搬迁,但却迟迟不在拆迁协议上签字,这让双方产生了些许误会,当工作人员再次登门,询问老人是不是想得到更多拆迁补助时,老人生了气,“这不是钱的事!”。
图1 圆台模型
因而我们需要在圆台模型的基础上,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深入发展,进而形成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融合教学模式。从圆台模型的角度出发,当圆台模型发展到极致就是圆椎体,圆锥体的侧面就是三角形即金字塔形。根据现倡导的社会合理模型是橄榄球型,而传统非稳固的社会模型是金字塔。就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推导合理稳固的教学模型是橄榄球式。橄榄球模型同样也是论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但相对前两个模型更为合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偏学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偏教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偏学期。圆锥模型及橄榄球模型主要的结构如图2所示。
(二)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辩证关系的优化模型
教师教学生学是长久以来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学习模式,虽然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尽管受到全新教学理念的影响,这一教学形式逐渐得到更新和优化,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4]。因此这种教学形式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形式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需要。并且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虽然学生能够较好的学习到一定的知识,但是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在教育方式转变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矛盾的处理成为其中的关键内容,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将打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束缚,在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作用的同时,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对于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行的平面上,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因而我们能够辩证的将教与学拟放在一个互相平行的圆台上面,教为圆台的中心圆柱,学为圆柱外围剩余部分。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圆台的中心圆柱部分;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知识累计与发展作为圆台外围的形状确定,因此论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模型。同时用一个平行面截圆台,每个截面学的部分和教的部分比例是不同的,随着截面不断上升,学生学的部分比例不断扩大,而教师教的部分不断缩小。但是二者水平是不断提升的,教师教的比例减小,并不意味者指导水平低,反而要求更高。若把此模型根据学生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幼儿阶段、少年阶段、青年阶段,则依据这个模型,幼儿阶段教师指导更多,随着学生认识能力、主体性不断增强,教师教的比例不断减小。在这个圆台模型中,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地位也是不同的,各个阶段教与学比例也不同,无教师的教构不成圆台,无学生的学圆台会空心化。圆台模型主要的结构如图1所示。
从上图可以充分看出,在教学实践中,“教”与“学”通过一种科学的融合方式,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教”与“学”都是其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情况,明确不同教育阶段中“教”所占有的比重,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就上图来分析可以将其表述为,在不同的教育和学习阶段,圆柱体和周围的范围使不同的,虽然二者同属于一个有机整体,但是二者之间的比重却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5]。但是具体哪个部分占据的比重较大,大到什么样的程度,还依靠实际的教学情况决定。
图2 圆锥体模型及橄榄球模型
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难以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与学辩证关系模型也同时说明,教学不仅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更是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水平。教学过程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橄榄球模型所表达的不仅有学生发展也有教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
四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辩证关系模型的应用价值
(一) 对教学活动展开有效的指导
教与学辩证关系模型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密不可分的一种教育理念。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他们基于教与学辩证关系模型的基础上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适当放宽管制,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发挥其想像力,使儿童思维开阔,不受固定答案或标准的束缚;对初等教育阶段的儿童加强知识的传授,把握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行知识积累,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良性吸收教师所传授知识;对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提升知识经验的积累、能力水平、自我意识的完善,帮助指导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取更多知识,同时突出学生的自我独立性。教与学辩证关系橄榄球模型特别关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对教学活动设计起到一定的知道作用,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具有非线性且灵活性强的特点,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效的指导教师完成基于兴趣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任务。教与学辩证关系模型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设计,因而满足教育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所以,教与学辩证关系模型能够对教学活动设计展开有效的指导。
(二) 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在这个模型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并不完全矛盾,而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教师主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如果过于扩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会使教师主导作用受到较大影响[6]。因此在处理“教”与“学”之间矛盾的时候,就需要适时的找出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充分发挥橄榄球式模型的作用,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模型,从而使这一模型趋于稳固,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和突出问题。
(三) 对适应社会具有融合作用
教育的结构就宏观来说,它是属于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教学过程具有显而易见的社会性,这种特性即表现为教学活动总是受制于特定社会背景,又表现为教学过程自身存在特殊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此结构与橄榄球模型结构相似,因而橄榄球模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作用于社会,对社会合理公正的社会结构构件具有一定的促进与融合作用。
“自2016年实施营改增至今,公司累计减税1.32亿元,今年三项增值税减税政策出台后,公司又收到了500余万元的减税‘礼包’,国家持续释放的改革红利,加快了公司机场建设和航线拓展的步伐。”瑞丽航空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说。
(四)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切实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学生以后的发展与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教育实践中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学生就具备了深入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拥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学生主体性之上的[7]。也就是说,在处理“教”与“学”之间矛盾的时候,根据上述椭圆形和圆柱形两个模型可知,学生主体性应该在其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学生主体性的比例保持不够,那么势必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变得异常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8]。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逐渐产生依赖教师的心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也缺乏足够的探索热情,这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以后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的负面作用。因此在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时,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不能过度减少学生主体性所占的比重,同时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育形式,强化引导,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较多,绝大多数的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升疗效,主要表现为提高血糖控制率、调节血脂、控制体重等。一项基于8个研究的Meta分析了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显示,总有效率达到80%~97%。观察组对对象的总有效率也达到97.73%,优于Meta分析[3]。可能原因为:①该组对象采用二甲双胍血糖得到控制;②治疗时间为8周,其它文献多在4周;③该组对象的病情较轻,症状积分在14~15分,而其他文献报道主要在16~22分;④相较于六味地黄丸,加味六味地黄丸的辩证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控制兼证,采用煎剂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
参考文献
[1] 于汪洋, 黄昭, 胡曦明. 基于认知互换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13):144-145.
[2] 张运峰. 西方经济学理论模型的教与学[J]. 人力资源管理,2015(11):109-110.
[3] 刘志臣. 教师要注重建立数学模型的教与学[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 2015(z2):22-23.
[4] 王小英 .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关系的审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18-221.
[5] 张琼梅.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中对”尝试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实践[J].大陆桥视野,2017(12):250-251.
[6] 张建春,蒋平.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相长型师生关系的建构与优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3):8-9.
[7] 陈敏,陈伯望,江学良.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谈工程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2):54-57.
[8] 陶慧玲.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新课改下化学课堂中教与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8(50):165,182.
本文引用格式: 韩璐璐.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辩证关系的模型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15):54-5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1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