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osteoprosis)的概念是紧密地与骨的机械和钙代谢两个基本功能而相互联系的论文_胡香兰

骨质疏松(osteoprosis)的概念是紧密地与骨的机械和钙代谢两个基本功能而相互联系的论文_胡香兰

胡香兰(山东省东营市胜东社区卫生管理中心 257000)

【摘要】本文对引起静脉穿刺时疼痛原因进行分析及减轻疼痛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穿刺者不良情绪、沟通不良、传统穿刺、穿刺针偏大、患者心理紧张、血管状况不良是引起穿刺疼痛的原因。减轻疼痛的方法有:穿刺者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素质、护患沟通愉悦、选择合适血管、应用穿刺技巧、提高穿刺速度,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关键词】静脉穿刺 疼痛 减轻方法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024-02

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管,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生病时的不适及痛苦,但穿刺时难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卫生所主要护理工作是静脉输液,每年输液的人次不亚于医院临床。2010年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启,卫生所的服务不再局限于服务态度,同时提高静脉穿刺质量,以真正获得患者的满意。如何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一直是护理同仁们研究的课题,笔者一直关注并借鉴引用到实践工作中,再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静脉穿刺技巧。现综述如下:

1 引起疼痛的原因

1.1穿刺者原因

1.1.1不良情绪 研究证明护士不良的情绪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的注意力、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1]。手动作稳定性受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情绪越稳定,手的动作稳定性越好,反之,情绪不稳定,手动作稳定性就下降[2],那么护士为患者静脉输液时就会导致静脉穿刺失败或者穿刺时疼痛加剧。

1.1.2消极心态 静脉穿刺失败或者患者诉说疼痛时,很多护士消极面对,认为穿刺失败可重复穿刺或只要穿刺成功患者疼不疼无所谓,不去寻找引起上述情况的原因。

1.1.3沟通不良 护士面无表情,机械地喊名字,穿刺结束即刻离开,不与患者交流。患者看到这类护士就会紧张,而患者心理紧张是引起疼痛加剧的诱因。

1.1.4应用传统穿刺方法 传统静脉穿刺嘱患者握拳,真皮内的纤维排列一般与关节运动的张力方向一致,皮肤的表面有纤细的褶皱皮纹,皮纹交织成菱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在手背部特别明显,握拳时皮纹呈横向走行,增大进针阻力,加重疼痛[3];15-30°角进针,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相对增大,皮肤受损范围大;先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血管,速度慢,机械性潜行对皮肤及皮下组织刺激大,致痛物质释放增多。尤其刺激真皮乳头层及皮下组织时,含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使痛觉增强[4]。

1.2头皮针 研究表明静脉穿刺进针长度对血管损伤大[5],进针长度越短,患者疼痛反应越小,反之疼痛反应增大。7号头皮针相对6号、5号头皮针针梗长,进针斜面大,穿刺时增加了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增加了疼痛和组织损伤。

1.3患者原因

1.3.1紧张心态 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和对以往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记忆都是加重疼痛的诱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血管因素 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细小固定,暴露明显,穿刺时患儿哭闹、多汗、面红,影响了穿刺;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影响穿刺;有的老人血管分布局限于指掌关节处,这部位的血管短、细、疼痛敏感;消瘦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位置浅,血管滑、脆,多数分布于骨缝之间,握拳后指掌关节明显高于手背肌层组织,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受到影响;肥胖患者皮下脂肪丰厚,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寒冷季节,血管收缩变细,给穿刺带来困难。

2 减轻疼痛的方法

2.1穿刺者

2.1.1良好的形象 护士着装整洁,面带微笑,透着一股自然亲和力,让患者轻松自如,没有紧张感。

2.1.2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保持良好的情绪 护理人员要积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排除一切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干扰,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集中思维及注意力,有利于手动作的稳定性,以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进而减轻穿刺时病人疼痛时的感觉。

2.1.3良好的沟通能力 护士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建立与患者沟通的自信心;学习与不同年龄阶段交流的沟通技巧;沟通过程中面带微笑,语气温和,言词简单易懂,在轻松愉快的沟通过程中进行穿刺,因患者分散了注意力,对穿刺时的疼痛敏感性降低。

2.1.4学习积极性 静脉穿刺失败或者患者反映疼痛感明显时,护士要积极寻找原因,可查询相关资料或向同仁们请教减轻疼痛的技巧与方法。

2.1.5选择适当的穿刺血管 选择手背尺骨茎突、桡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形成的三角区域的血管,此区域血管弹性好、血流丰富、神经分布稀疏,研究证明此区域内静脉穿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区域[6]。如寒冷引起的血管收缩,穿刺前先用暖水袋或热毛巾进行暖手,血管扩张充盈后再行穿刺;疾病因素引起的血管条件差,可将手背部均匀涂抹1%的硝酸甘油,再覆盖湿热小毛巾于手背,几分钟后,表浅小静脉可迅速充盈。此法是利用硝酸甘油的渗透作用,使小静脉有效扩张,血管直径及充盈度也相应增加[7],穿刺成功率增加,疼痛感也减轻。

2.1.6应用最佳的穿刺方法 穿刺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手的手指,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穿刺者右手持穿刺针,在血管上方与皮肤约40-60°角快速穿刺皮肤及血管肌层,直接进入血管见回血将针头平行进入少许,常规固定。研究证明静脉穿刺时采用松拳握指法[8]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握指法优点:克服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使血管充盈、显露、好固定,有利于穿刺成功;指背关节处的血管也可利用;进针40-60°角[9],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减小,皮肤受损范围也变小,痛觉减轻。

2.1.7提高进针速度 穿刺过程不要停顿,采取皮肤及血管一次性穿刺到位,缩短了机械性潜行过程,对皮肤及血管损伤减轻,致痛物质释放减少,疼痛减轻,实践工作证明90%的患者反映快速进针能够降低穿刺疼痛感。

2.2穿刺针 卫生所成人输液改用6号头皮针,儿童输液用5号头皮针。2个型号的头皮针针尖斜面小,针尖锋利,刺破皮肤时阻力小,刺破血管时机械切割面小,对血管内膜损伤轻,在人的痛阈内完成操作,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2.3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利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将心理护理贯穿于输液全过程,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良好的作风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为患儿进行穿刺时,更要具备爱心、耐心,利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文字语言及肢体语言与他们交流,积极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使家长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肖东霞.静脉穿刺与临床疗效[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901-902

[2]杨治良.《心理物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304-305

[3]赵延志,刘永.松拳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12(8):578

[4]姚泰.生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8-299

[5]于瑞花.兰胜才等不同进针长度进行静脉输液时对血管壁影响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00.18(4):145-146

[6]张萍.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6,28(2):183-184

[7]李波.王小梅.小静脉穿刺新法[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7):31.

[8]樊小平.手部静脉穿刺-握指法[J].南方护理杂志,1997.4(2):48.

[9]谢玉凤.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患者对疼痛感受性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8.第8期下半月版.

论文作者:胡香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4

标签:;  ;  ;  ;  ;  ;  ;  ;  

骨质疏松(osteoprosis)的概念是紧密地与骨的机械和钙代谢两个基本功能而相互联系的论文_胡香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