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营养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后涌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营养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与针对性营养护理,分析两组营养情况。结果:较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为溃疡性结肠炎行针对性营养护理,可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针对性营养护理;营养状态指标;营养不良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且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1],因此对其护理时应重视调节患者的营养状况。我科近年来尝试为部分患者实施针对性营养护理,效果明确,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46.39±3.58)岁;病程1~14年,平均(4.29±1.05)年;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1~69岁,平均(46.42±3.67)岁;病程1~13年,平均(4.17±1.1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指导用药、告知疾病相关事项、心理护理。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营养护理:(1)饮食教育:采用一对一方式,为患者和家属说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补充营养的意义,说明营养需求、日常饮食中的注意事项。将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知识制定成饮食指导手册,发放给患者,提醒患者与家属经常翻阅、学习。(2)营养支持:结合患者病史、年龄、并发症、血液及食物不耐受的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指导表。为患者提供维生素含量丰富、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且食物应易消化、软、细,避免进食刺激、辛辣食物。结合食物不耐受的检查结果,为患者划分安全食物、可替换食物、忌用食物等,在疾病之初应尽量进食安全食物,待病情减轻后,可循序渐进进食可替换食物等。注意患者治疗期间,结合病情改善情况随时更新患者的饮食方案。单纯的住院期间饮食指导无法满足患者康复寻求,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还需让患者记录每日饮食,使之参加饮食调控计划与制定计划,帮助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3)出院时干预:为每位患者制作个人饮食档案,展开定时微信或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是否按照饮食指导表控制饮食,且在饮食档案中记录患者诉说的不良症状,结合具体情况对饮食方案及时调整。

1.3观察指标

(1)在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以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对患者营养情况评价[2],内容包括饮食状况、消化道状况、体质量、生理功能、疾病和营养需求、肌肉状况、体脂状况、体液平衡等。由患者本人对问卷作答,问卷中若B选项或C选项的数量为5及以上,则说明存在营养不良。(2)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测定患者BMI、血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不同时间营养不良人数

两组入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较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不同时间营养不良人数n(%)

2.2不同时间营养状况指标的测定结果

入院时两组BMI、血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BMI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而观察组血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表2:不同时间营养状况指标的测定结果()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为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疾病,病因不明,病变位置多为乙状结肠、直肠,或可影响整个结肠。此类患者多数存在胃肠道功能异常,导致机体难以对食物予以正常吸收、消化,进而导致患者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欠缺,致使疾病恢复时间延长[3]。更重要的是,营养状况不良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加重,以致治疗难度加大。因此,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仅需实施积极、对症的治疗,同时还应实施营养干预,促进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进而促进机体的逐渐康复[4,5]。

为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近年来我科尝试为部分患者实施针对性营养护理。针对性营养护理是通过寻找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找可能会对机体营养状况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并为患者积极提供营养知识,使患者认识到营养支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6]。同时,护士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并让患者掌握饮食调控知识。为确保患者出院后仍可继续遵循科学饮食方法,护士为患者展开定时随访,提醒其按照饮食指导表对饮食予以调节。经过一系列护理后,结果发现,较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由此可见针对性营养护理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为溃疡性结肠炎行针对性营养护理,可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潘倩仪.心理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8):141-142.

[2]葛娇.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241-242.

[3]刘凌云.心理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5):76-77.

[4]蒋朝红,吴婕.互动式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3):39-40.

[5]王艳梅,朱建华,李楠,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疗效评价[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6):342-344.

[6]曾敏婕.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7):1454-1455.

论文作者:后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针对性营养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后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