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论文_何春花

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论文_何春花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广东 广州 510440

摘 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协调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其次要变革备课方式,保证备课质量;再次要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一、绪论

常有外行老师曰,体育课容易教,尤其是中职的体育,学生完全可以放羊,学生也乐个自由。以学生为本吧,教师只要看着,学生不出事儿就行。其实,体育更要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只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得不到锻炼,没有锻炼,体育精髓无以传达;但整个过程中,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自由练习,学生的动作掌握、意志力的培养等都无法很好地实现。更何况是中职生,相当一部分同学是没有自制力的,他们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只有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才能科学、有序地进行,体育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含义

1.“教师主导”的含义。

长期以来,对于“教师主导”,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简而言之,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当然,在教学中教师的“讲”与“问”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关键处,教师的精讲、精问往往会起到抛砖引玉、画龙点睛的导向作用。但不能走极端,认为教师的每句话都必要。主导的根本含义应是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据此,我认为,在中职体育课“主导”的本意应从下列两方面考虑:一是教导,意即教育、引导,重在给学生“指明方向,引导上路”;二是辅导,意即辅助与疏导,针对学生课内外学习中发生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辅助、帮助,如同流水受堵,给予疏导一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安排、体育技能的传授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等。

2.“学生主体”的含义。

当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放弃教师的责任,而是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消极应付”的现象。所谓“主体”,哲学上原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主体”是说学生是认知与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中职体育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既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努力,来消化吸收学习的知识,让其得到发展和提高。可以说,学生的努力程度对教育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我们的教育多年来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很多时候是讲究竞技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也往往比较死板生硬。与之相应的教学常常是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或者是学生无休止的锻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不可能得到体现。因此,要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人才应该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我们一定要转变在体育教学中以竞技为主,只是为了训练技能,也要培养中职学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他就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总之,我们要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

2.变革备课方式,保证备课质量。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我们备课往往只注重备教材,却常常忽视了备教法、备学生,即备课就是为了了解教学内容、设置课堂预案、设定教学程序。而这样的备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教法、学法的安排,这同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等理念是相冲突的。因而新课程背景下备课应有新的要求和标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备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内容和依据。备教材不是说教一课就备一课,而应首先钻研教学大纲,从中弄清中职体育学科的教材体系、教学目的、要求、基本内容,然后纵观全学期教材,通读课本,再阅读参考资料。这样心中就有了全局,否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会影响备课和教学效果。

(2)备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备课前一定要掌握中职学生的实际,就是说要熟悉所教的学生、了解学生,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还要了解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思想状况及疑难所在,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特长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可行性,教学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基础较好、具有特长、确有才华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一般学生学有所得,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所进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听懂、学会、练熟。

(3)备教法、学法。

教学有规律可循,绝无成规可套,所谓“教无定法”。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善于积累自己的备课教课经验,以形成自己驾驭教材、设计教法、思维敏捷的备课风格。绝不能每课都是一种方法,千文一貌,一定要量体裁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枯燥乏味的锻炼可以加入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竞争方式,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他们的体育能力,同时又发展他们的关键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才会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其主动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①教师在教学中要全情投入。作为体育老师,不是集合点名、学生自主活动、最后集合解散,而应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并以此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也对学习产生一种良好的情感倾向。

②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鼓励。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中职生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良好表现,教师固然要大加表扬,即使是对学生的毛病或对问题的错误见解,教师也不应简单地批评和责难,而应灵活处理,进行耐心的教育、点拨和引导,在相机指出他们不足的同时,多给他们一些鼓励。此外,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燃起其自尊的火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③精心设计,方法灵活,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从课程的导入、问题的设计、教具的运用、教法学法的选择等方面多花心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学习蹲踞式起跑》一文时,采用游戏导入效果很好,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了深厚的学习热情。 再如在进行贴膏药游戏时,我会改变一下游戏规则,即逃者在贴人时,被贴的那组同学可在逃者没有完全贴上时同步往同一个方向跳开,导致逃者没有顺利贴上有可能被抓;另追逐者必须尽全力去抓捕逃者,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抓到逃者,那在听到指定哨声后全班同学再倒计时10秒,10秒后要是还抓不到逃者,那追逐者将要出来唱歌。每当有同学要出来表演时,我们的同学都特别的兴奋。当然也会有些同学不好意思唱歌,但是我们的同学都会以掌声来鼓励他,甚至会陪同他一起唱(注:唱歌时只需要唱三句就可以,但是出来唱歌的同学的歌曲不得重复)。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①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师的主导下,一节课要给学生15分钟以上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②营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应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有时也可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在教学过程中,可分小组围绕问题进行锻炼学习,然后小组间交流研究、集体评议。也可布置一些合作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分小组一起完成。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优奖励措施,调动其合作的积极性。这样有意识地在平常的教学中营造一种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如在练习篮下一分钟投篮时,我会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本组的学员推荐出两名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讨论和学习,努力提高篮下1分钟投篮的进球率和速度。

(3)加强教师的组织、启发、点拨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已知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作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疑惑,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顺利进行,那么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 例如排球基础学习,教师先给学生点拨垫球的技巧,学生再做练习,效果会特别好。

其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组织安排。要注意观察各组学习交流的情况,帮助各学习小组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沟通各小组的联系,权衡各种因素决定主要示范动作的学生代表,对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或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审视全面情况,及时修正学生的学习活动方案等。

(4)致力于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指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出发点应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那么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例如学习了投篮的技巧,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对其他球类学习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最明显的是乒乓球和羽毛球。球类不一样,但学生在各个学习中,老师教会学生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总之,体育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要使这一活动过程收到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协调统一,实现内外因的平衡和相互促进,对提高中职体育教学质量有莫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秋玲 《“主导主体说”内涵的理解及辨析》.《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3期。

[2]余文森 《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何春花,生于1981年,女,大学本科学历,体育讲师。

论文作者:何春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论文_何春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