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科教学都担负着育人功能,初中化学育人素材很多,教师应充分挖掘,使课堂教学内容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寓德育于化学教学活动之中,达到既传授知识又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教学德育素材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97-02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中渡过的;课堂教学内容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和增长,各学科都蕴含着德育因素,而且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环节都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通过评价和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可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本人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化学课堂进行德育教学是由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化学学科对实现德育教育任务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化学课程的目标: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2.化学课堂是进行德育教学的主阵地,而学生品德是社会对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
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终要求和评价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在综合素质中,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化学知识及其发展的本身有着诸多德育教育因素,通过这些课程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艺术,他们能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学生。中学阶段正是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
3.当前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迫使各学科教师参与德育教学
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就智力而言,应属上乘,然而化学却学得很糟糕,有的甚至面临难及格困境?通过调查及收集这些学生的资料表明,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心理素质欠佳,主要表现在厌学和自卑,严重的最终导致心理不健康。为了使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仅靠班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学科教师联系本学科特点性有意渗透德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怎样寓德育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1.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
在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素材有机插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献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志向。
在学习硫、硝酸钾与木炭混和制黑火药时,我便向学生介绍,黑火药是我们的祖先在公元七世纪(唐代)发明的,在北宋末年就能用黑火药制成火箭应用于军事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公元十三世纪时,我国的黑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当时称为“中国雪”,公元1326年传入英国,公元1338年又传到法国,公元十五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才造出了用火药发射的火炮。在钢铁的冶炼知识教学中,我便向学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铁的国家,而且是炼钢技术最发达的国家.我国早在古代,冶炼钢铁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就是长期遥遥领先,汉通西域后中国钢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公元—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名著《自然史》中指出,“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比美”。
我国悠久的化学史是陶冶学生爱国情操的源泉。在教学中自然地引入化学史,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盎然,而且能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优化化学素养的同时,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
在化学教材中普遍存在着量变到质变,内因与外因,对立与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只要努力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插入,就能够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和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的根本观点。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因此,结合化学课内容,适当将辩证唯物主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3.认识化学潜在的文化内涵,欣赏化学的美育价值,实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中一直是一种主要力量。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获得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接受化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将其内化成自己的智慧,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情操修养得到陶冶,并把它们迁移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方面。
化学充满了美,化学美是其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方法之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而生活的美千姿百态,其中科学美是客观世界和科学表现相统一的美。化学中的科学美既包括微观世界中物质结构所显示的分子、原子层次的美,也表现在宏观世界化学现象美,更表现为化学理论所反映的和谐与统一的美。化学将科学美的四个特征——“和谐、简单、对称、新奇”展现得淋漓尽致。化学课上,我们要通过教学艺术美,使学生明辩真伪、善恶、美丑,懂得高尚与卑劣。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一个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的人,必有高尚的情操,这样的人会借助自己的能力给社会以更多的关爱。
三、把握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思考
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求化学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把德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在教学思想上要贯彻意识性和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1.意识性要求化学教师有意识地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一方面主动动脑筋、想办法、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收集德育的广泛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用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去理解教材,进行德育教育。可行性就是要考虑到学生在心理上能够接受、乐意接受。学生是能接受正面教育的,但也存在着逆反心理,弄不好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注意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
2.在教学结果上要实行动机和实效统一的原则
实效就是要求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有效果。不能只依靠条条框框,而应把握教学中的各种机会,加以引导、启发和培育。高效果体现在高效率上,这种高效率是德育和智育同时体现的。因此,一堂好的德育渗透课,必然是一堂好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课。
作者简介
秦明灯,职称、职务:中学一级教师、政教主任,工作单位: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中心学校,身份证号:420528196903054755。
论文作者:秦明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化学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目的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