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藏》三洞真经中的五行顺序及其分析论文

《中华道藏》三洞真经中的五行顺序及其分析 *

王 彦1,2 邵 悦1

(1.九江学院政法学院; 2.九江学院认知科学与跨学科研究中心 江西九江 332005)

摘要: 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各种典籍叙述五行的顺序多种多样。通过全面梳理《中华道藏》三洞真经里的五行顺序,发现存在八种主要的五行顺序。通过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对比分析各种五行顺序,发现三洞真经里的主流五行观是使用“木火土金水”顺序的“阳和阴五行”体系。

关键词: 道藏;五行;顺序;阳和阴;三炁

五行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五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五行生克说,史学界一般认为产生于春秋年间,成熟于战国中后期。

五行顺序是五行学说中的重要内容。早在先秦各种文献中,叙述五行时就已存在诸多顺序。古代文献中论及五行时有四种五行顺序最为常见。第一种是“水火木金土”,以《洪范》为代表。由于其行文过于简略,没有解释排序原因,因此这种排序往往被认为完全是一种随意的排列,没有相生相胜的意义。除了《洪范》,饱受质疑的《河图》也采用这种五行顺序。第二种是“木火土金水”。在《白虎通》里,以树木等五物来说明如何相生;在董仲舒《春秋繁露》里,以司农等五官来说明如何相助。因此,该顺序一般被称为相生顺序。第三种是“土木金火水”(后者胜前者)[1]、“木土水火金”或“金木土水火”(前者胜后者)[2]。这种顺序详细的描述了五德相胜、五物相克或五官相胜,故一般被称为相克顺序。第四种为“金木水火土”,亦见于《白虎通》,提及五行时通常使用该顺序。

一般认为,经邹衍、董仲舒和刘向之手,传统“阴阳五行”学说由此完备,其中的五行生克顺序更是典范。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地位崇高,是可以描述和推演“天、地、人”万事万物的大一统理论,几乎接近一种信仰。然而,自近代以来,“阴阳五行”学说在注重实证分析的西方科学的对比之下处于弱势地位,迅速衰落并遭到各种质疑和指责。古代的辉煌,当代的落寞,不得不让人反思造成“阴阳五行”学说当前的无力与困境。若古人所说不虚,则细究造成当前困境之原因,大概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阴阳五行”体系完备,但人们对其存在较多的误读;第二种可能是,“阴阳五行”体系本身就有较大的缺陷。

近期从道经中挖掘出一种尚不为学界所熟知的“阳和阴五行”体系,与传统“阴阳五行”体系有较大差异。这种体系以“木炁”等“五炁”(或五行之炁)来理解五行,而且五行生克关系也不相同[3]。由于大部分道经成文时间较晚,因此被学界重视不够。那么,在“阳和阴五行”思想体系被挖掘出来后,有必要全面梳理道教典籍总汇《中华道藏》的理论部分(即前六卷之三洞真经)里的各种五行顺序及其数量,调查道教典籍里主流五行观。

一、检索方式与检索条件

(一)检索方式

采用人工搜索与字符检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人工搜索是指逐列阅读和搜寻。字符检索指的是输入关键字进行自动搜索。由于字符检索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漏检,也无法检索出手写字以及一些异形字,故将其作为辅助手段。

(二)检索和统计条件

五行在历史上与五物、五方、五星、五色有关,因此以这些词语(包括异名)为关键字进行检索。此外,数字五炁(详见下文)也是道经里的一种常见用法,其意义是指“炁剩余量”[3],也入选检索条件。检索条件详列如下:

(1)五物,即金、木、水、火、土。在此条件下,上述五字出现,或者与其他字组合出现,如木星、木炁等,都满足此条件。

三洞真经里这种五行顺序一般都不展开,直接写出“金木水火土”。这种五行顺序早期出处见于韦昭注《国语·鲁语上》云,“五行,五祀,金木水火土也”,以及《白虎通·五行篇》所云,“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值得一提的是,《白虎通·五行篇》开篇使用“金木水火土”顺序,在后文却以《洪范》“水火木金土”顺序加以详细讨论。因此,这种五行顺序应该是一种出于声韵方面考虑的习惯用法,没有深刻的内涵。

5.水火木金土

2.因过失行为导致发生重大法律后果,这种行为已经达到的程度可以参照刑法上关于渎职侵权犯罪的标准。过失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疏忽所致,其主观恶性也较为轻微,但是某些失职渎职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已经上升至刑法规范的范畴,那么这种行为理应不能纳入容错纠错的范畴。

1.木火金水土

(4)五色,即青、赤、黄、白、黑色。其中,青之异名为苍,赤之异名为朱、丹,白之异名为皓、素,黑之异名为玄。

(5)数字五炁,即“九炁、三炁、一炁或十二炁、七炁、五炁”,也入选检索条件。

此外,五脏、五季也与五行有关。不过,五脏基本上落入上述检索条件之内;至于五季,三洞真经里中仅有两处季夏,没有长夏。

矿区变质作用主要有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等;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等;矿体主要赋存在新县二长花岗岩中,其主要的矿化有辉钼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等。

不论何种顺序,只要以任一形式完整出现并与五行有关,即认定为一次有效检索;如果几种形式以组合方式出现在同一处,也只算一次有效检索。

(三)经次与频次

由于一些经文中会大量无意义重复某种五行顺序,因此单纯的统计某种五行顺序的频率(频次)将有失公平;因此,本文将侧重于统计某种五行顺序被不同经篇采用的次数(经次)。

二、检索结果

经统计,三洞真经里一共存在41种五行顺序。根据引用经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发现大于等于5经次以上的五行顺序共有以下8种:

木火金水土,91经次;木火土金水,48经次;木金火水土,27经次;金木水火土,21经次;水木火金土,9经次;水火木金土,9经次;金木水土火,8经次;金土火木水,5经次。(“木火土金水”之五行顺序及出处详见表1,序号前面数字代表第几册,后面数字是本表重排的次序)。

(2)岚弟,你不以为我残暴么?打狼不能用打狗的方法的,你看,这位妇人为什么病了?从她底呓语里可以知道她病底根由。

1.3 儿童睡眠问题对家庭的影响 除了对儿童本身的影响以外,儿童睡眠问题还会影响到家庭。许多有睡眠问题儿童的家庭往往会出现家庭成员的焦虑、疲倦、情绪问题、甚至影响到父母的白天工作以及父母关系[6]。

表 1.《中华道藏》三洞真经中木火土金水之五行顺序出处

注:“木火土金水”顺序下,序号后标有“*”则表示该经书里至少有一处经文与“阳和阴五行”体系有关。

三、讨论与分析

(一)各种五行顺序的内容与用途

1.2.3 Barratt冲动性量表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 共30道项目,采用 Likert 5点评分,包括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及无计划冲动性,得分越高冲动性越高。本研究采用其中文修订版[11],3个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73、0.84、0.88。

三洞真经里这种顺序主要来自五方次序,常见的形式是五方与五物、五帝等一起出现形成如“东方-木-青帝”“南方-火-赤帝”等的组合,以《上清大洞真经》[4]为代表。一般认为,先有四方观念,最后在殷商时加上中央“商土”形成五方的观念,最终演变为东南西北中[5]

2.木火土金水

三洞真经中“木火土金水”主要有两种来源。在全部48经次中,有28经次(详见表一里有“*”之处)与“阳和阴五行”有关,仅有20经次与“阴阳五行”有关。

两种体系有较大的不同。在 “阴阳五行”体系里,一般认为“阴阳”和“五行”是两种独立学说,后来拼凑成为“阴阳五行”体系;五行一般指“树木”等五物,或五种抽象的属性;五物生克关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阳和阴五行”体系里,“阳和阴”三炁生成五行之炁,因此“阳和阴”与“五行”是一体的。五行指“木炁”等五炁。五炁的生克关系是:少阳木炁与少阴金炁互克,太阳火炁与太阴水炁互克,中和土炁保持中立,非阴非阳。

“阳和阴五行”体系以《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天书经》)为代表,但这种体系不仅仅局限于三洞真经部分,而是散见于整个《中华道藏》的诸多重要道经之中[3]。使用这种五行顺序(甚至其他一些五行顺序)的经文内容,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出现前述“数字五炁”里的数字,并常与其他字词进行组合。以“九”为例,有“九炁”“九气”“九年”“九过”,等等。这些数字实际上是古代表达“阳炁、和炁、阴炁”的“炁剩余量”(和炁或土炁的炁量推测是常数,四季不变)的一种古朴、简易方式,也是其使用“阳和阴五行”体系的显著标志。第二,使用“青牙”等描述五炁的词汇;第三,“元灵”常出现与“土”有关的经文中(在“阳和阴五行”体系中“元炁”生“中和土炁”);第四,一般使用道经特有的“炁”字。“炁”不同于“气”,其含义是来自虚空大洞,流布天下之气体样精微粒子。

3.木金火水土

这种五行顺序主要用于存想五脏。常见的形式是“左-肝、右-肺、前-心、后-肾,胸上(中央)-脾”,或用五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代称。以《洞真太微金虎真符》《太清真人络命诀》为代表。存想五脏的目的是使得“玄上之精,充布五府”,以期“表里俱清,灭秽招真”。五兽之说在《五行大义》亦多见,不过与“黄龙”对应的是“勾阵”。例如,其引《左慈相诀》云,“左眉为青龙,右眉为白虎,鼻为勾阵,伏犀为朱雀,玉枕为玄武”,“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是曰四体。头为勾阵,是身之主。”

4.金木水火土

(3)五星,即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其中,岁星之异名为大明,镇星之异名为填星。

例文(16)中,‘(饼干)’和‘(饮料)’的受事宾语没有提及,因此对于句子意思而言就产生了歧义现象。如果改为‘’,这样的句子意思就是‘老师给了我两个饼干,和两瓶饮料。’本句话就不存在歧义现象。但文章若是‘’的话,受事宾语是‘我们’,这时本句话就可以解释为以下三种含义。

(2)五方,即东、南、西、北、中。如果是八方,则不列入统计。

由图可见,当电感L增大时,Boost电路闭环输出阻抗Zo幅值随之变大,并且阻抗比的奈奎斯特曲线也随之向左移动直至将点(-1,j0)包入,现象说明电感取值过大会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其中当电感为0.04 mH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的状态。

2018年9月份,台风“山竹”袭击珠海,部分太阳能板被吹走。这部分桥墩警示标志在电池得不到充电的情况,连续工作了7天。当重新安装太阳能板后,电池依旧正常工作,这说明电池的放电深度正常,没有收到损坏。进一步验证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不同方式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更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起到加乘的作用。新华社的全媒体、融合媒体的尝试,使得新闻媒体内部资源整合,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全国“两会”期间,除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新闻发言人制度、全媒体传播指数,以及两会代表的微博微信,都成为良好的沟通手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五行顺序根据其内容可以发掘出两种来源,一种来自《洪范》,一种来自《河图》。《洪范》之五行语句过于简略,一般认为其顺序没有意义。《河图》里的五行顺序,常见的形式是“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河图》五行及其顺序值得深入研究,将另文详述。

6.水木火金土

7.金木水土火

这种五行顺序用途主要是以五星祈福禳祸。常见的形式是“水星却灾,木德致昌,荧惑消祸,太白辟兵,镇星四据”,以《太上飞步五星经》为代表。因为大多数道经要么使用“木、火、土、金、水”,要么使用“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所以这种夹杂的使用法十分可疑。

1981年年平均流量和年最大流量分别作为边界条件时,巴塘河河道21 480.34横断面水深如图4所示,巴塘河河道纵剖面总流速与流速水头如图5所示。

这种五行顺序主要用于称呼“胎、结、节、胞、血”五君。常见的形式是“胎-白炁君,结-青炁君,节-黑炁君,胞-黄炁君,血-赤炁君”,以《上清大洞真经》为代表。这种五行及其顺序逻辑不明。

8.金土火木水

这种五行顺序主要在步星时使用。常见的形式是按照“太白、镇星、荧惑、岁星、辰星”的顺序进行步星,以《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为代表。这种五行顺序的意义尚不清楚。

梳理以上八种五行顺序的内涵,可以发现,第1种顺序主要与五方有关;第2种顺序与五行、五炁有关;第3种、第8种顺序与宗教修行有关;第4种顺序为习惯用法;第6,第7种顺序少见,且用词、逻辑十分可疑。

2.6.1 聚类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20批橘叶样品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组间联接法,利用欧氏距离(Eucildean Distance)作为样品的测度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树状图[12],见图2。

(二)道经里的主流五行观

1.从数量、频次来看。“木火金水土”排在第一,91经次。“木火土金水”经次达到了48次,正好是第三名“木金火水土”27经次和第四名“金木水火土”21经次的总和。第五到第八的五行顺序都没有超过10经次。因此从数量上看,主要是“木火金水土”和“木火土金水”两种五行顺序比较流行。

2.从质量、内容来看。“木火金水土”虽然出现次数较多,但是这种五行顺序的主要来源是五方(“东南西北中”),而五方排序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内涵,因此这种五行顺序的重要性并不大。

因此,“木火土金水”这种顺序最为重要。由前已知,道经里的“木火土金水”,大部分是属于“阳和阴五行”体系,少部分属于“阴阳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体系。“阳和阴五行”体系结构完整、阐述详尽、逻辑自洽,在整个《中华道藏》49卷中的诸多重要道经里面都能找到互相呼应的地方[3],而不仅仅局限于偏重理论的三洞真经部分(前6卷)。因此,综合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来看,道经中的主流五行观是“阳和阴五行”体系,其五行顺序是“木炁、火炁、土炁、金炁、水炁”,或“木火土金水”。

(三)“阳和阴五行”体系的验证

“阳和阴五行”体系是一种可实证的哲学体系。由于“阳和阴五行”体系中“阳和阴”三炁天然可量化(“阴”与“阳”可变化,而“和”为常数),又由于“阳、阴”与“干、支”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因此,从干支和干支历的量化入手即可进行验证。根据“土炁为和炁,非阴非阳”,那么“戊己”“辰戌丑未”与“土”的绑定就可以被解除;继而按照“干为阳,属天,支为阴,属地”的分类方法,就可以对干支和干支历进行数量化处理,转换为连续变量,这与其他一些研究中将干支处理为离散变量的做法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做法虽然新颖,但是得到了气象研究的初步实证支持。将干支和干支历通过公式进行量化后,将6小时一记录的台风频次转移到量化的干支历体系下进行分析,发现从1956年到2016年干支历夏季的台风频次与年(岁)尺度上的地支强度与天干二者强度之差显著相关。该研究发现了“阳和阴五行” 哲学体系与客观世界之间有着统计显著的联系,从而初步证明了该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该研究有助判定干支的阴阳属性。东汉蔡邕《月令章句》云:“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也,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辰。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容易看出蔡邕时代干支有别:干属阳,支属阴。隋《五行大义》云:“干为阳,属天,支为阴,属地”。[14]此处说法与蔡邕之说完全相同。但是《五行大义》紧接着又说“别而言之,干自有阴阳,甲阳,乙阴”,“支亦自有阴阳,子阳,丑阴”,对干、支二者继续细分出了阴阳,从而在蔡邕说法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增添。显然,前文的实证研究支持蔡邕、《五行大义》中干、支分属阳、阴的说法,但不支持《五行大义》增添的“甲阳乙阴”等说法;另一方面,该研究不支持“戊己”与“辰戌丑未”属于“土”的流行说法,支持“非阴非阳”的“土炁”不与任何干支匹配(当然,此处并没有排除“土星”与季夏之间存在关系)。哲学里往往众说纷纭,该研究用科学实证方法甄别出哲学里不同说法之真伪优劣,因此意义重大。

四、结论

在《中华道藏》三洞真经中最为重要的五行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这种五行顺序主要来自“阳和阴五行”体系。“阳和阴五行”体系贯穿于整个《中华道藏》,内容完整、逻辑自洽,对五行的理解及其所持五行生克观念,皆不同于“阴阳五行”体系。

参考文献:

[1]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0(1):101.

[2]刘国忠.五行大义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93-281.

[3]王彦.《中华道藏》里的五行之炁及其溯源[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51-83.

[4]张继禹.中华道藏[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6-709.

[5](日)井上聪.先秦阴阳五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135-147.

[6]Yan Wang. Re-analysis of tropical cyclone variability from February 1956 to February 2016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using the TianGan-DiZhi calendar[J]. Journal of Geography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7(11):309-316.

*基金项目: 九江学院校级课题“《中华道藏》三洞真经中的五行顺序研究”(编号 2016SK010)。

收稿日期: 2018-12-24

作者简介: 王彦(1979- ),男,心理学博士,九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格心理学、阴阳五行哲学与科学的交叉研究;邵悦(1982- ),女,九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

中图分类号: B 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4580(2019)02-0069-(04)

DOI10.19717/j.cnki.jjus.2019.02.017

(责任编辑 陈平生)

标签:;  ;  ;  ;  ;  ;  ;  

《中华道藏》三洞真经中的五行顺序及其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