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体系论文,步骤论文,质量论文,我国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就业质量是就业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就业数量的扩大,影响就业工作的全局,事关国家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对就业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是当前就业领域一项突出而紧迫的任务。
怎样对就业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就需要以国际劳工组织关于“体面劳动”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为重要依据,以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工作实际,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设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标准、设计评分表是建立量化评价体系中的三项重要工作。
一、设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是确定评价要素。科学地确定评价要素,是准确评价就业质量的前提。在研究评价要素时,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一)以就业质量的内容为确定评价要素的最基本依据
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就业质量的内容。就业质量的主要内容,如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工作环境、聘用条件等,就是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因素。
(二)突出主要矛盾
突出主要矛盾体现在两方面:在要素的选择上,就业质量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涉及到的所有要素全部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当抓住当前我国就业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以重点问题的解决来带动整个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权重分配上,应根据各个要素在就业质量中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比如,当前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是影响就业质量的突出问题。因此,劳动合同签约率、劳动报酬的比重相应地就较大。
(三)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是具体部门用来实际应用的。因此,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掌握、方便实施。如果无法应用,设计得再完备,也没有任何意义。评价要素还要便于统计和测量。如,强迫劳动和童工劳动是反映工作性质的基本要素,但因为这两种性质的劳动都是非法的、隐蔽的,所以统计起来非常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因此,强迫劳动和童工劳动的指标可暂不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原则,设计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1.聘用条件(权重为23%)。它又分为工作时间(权重5%)、劳动报酬(权重10%)、工作稳定性(权重4%)、职工培训(权重4%)四个要素。
2.工作环境(权重24%)。它分为物理环境(权重10%)、安全环境(权重10%)、心理环境(权重4%)三个要素。
3.劳动关系(权重30%)。它又分为劳动合同(权重10%)、民主管理(权重5%)、工会组织(权重6%)、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权重5%)、社会对话(权重4%)五个要素。
4.社会保障(权重23%)。它分为养老保险(权重5%)、医疗保险(权重5%)、工伤保险(权重5%)、失业保险(权重4%)、生育保险(权重4%)五个要素。
二、设计就业质量评价标准
设计评价标准就是为每一个评价要素规定统一的衡量标准。这种衡量标准就如同一把尺子,可以量出某个地区、行业或企业在相应要素上得分的量值,并进而得出就业质量整体的总量值(即各要素得分之和)[1]。具体做法是:
1.把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每个评价要素划分为3~5个等级,对每一等级作出标准性说明;
2.确定总分值,然后根据每个评价要素在总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权重)所对应的分值,赋予各层次相应的分数,从而制定出评价标准(见上页表1)。
表1 就业质量要素评价标准
要素
等级 得分
1.工作时间 (1)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50分
指劳动者在一昼夜或一周之内从事本职工作的时 (2)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介于41-49小时
30分
间。(3)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50小时以上 20分
(1)单位(地区、行业、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并能按
100分
时足额发放
2.劳动报酬 (2)单位(地区、行业、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介于当地平均工资于最低 70分
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和福利。为计算方便,我们 工资之间,并能按时足额发放
把总收入作为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奖金和福(3)单位(地区、行业、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40分
利情况的情加减分。 能按时发放
(4)不能按时发放及拖欠工资的 20分
(5)拖欠工资1年以上的 0分
3.工作稳定性(1)签3年以上(含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者达职工总数60%以上
40分
工作稳定性反映劳动者能否获得用人单位连续、稳(2)签1-3年劳动合同者达职工总数60%以上
25分
定的雇用。 (3)签1年以下劳动合同者占职工总数60%以上,或随意解雇员工的
25分
4.职工培训 (1)有人员培训计划,能为60%以上员工提供培训机会 40分
(2)有培训规划。但只有少数骨干员工能够得到培训25分
指员工是否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没有培训规划,员工几乎享受不到培训10分
(1)环境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和威胁 100分
5.物理环境(含劳动保护) (2)环境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但危害程度较低或可能性较 60分
指温度、湿度、照明度、噪音、震动、异味、粉尘、污小,并有劳动保护措施的
染、污秽、高空、野外等环境状况,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危 (3)环境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或可能性较大,但有劳动保护措施的40分
害程度和劳动保护状况。
(4)环境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或可能性较大,且没有劳动保护措施的
0分
6.安全环境(含安全生产) (1)有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和措施,又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 100分
指工作的危险性、事故频率率、事故对人体的危害(2)有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和措施,但发生了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 75分
(3)有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和措施,但发生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 50分
程度。可通过安全生产措施的投入、事故发生率及危害(4)没有安全生产投入与措施,发生了一般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的 20分
程度衡量。
(5)没有安全生产投入与措施,发生了重大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的
0分
7.心理环境 (1)企业或职业声望好、社会认同度高40分
主是是指企业、职业的声望、工作的孤独感、社会认 (2)企业或职业声望、社会认同度一般25分
同。可能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应的信息。(3)企业或职业声望、社会认同度较差15分
(1)参保率为100% 50分
8.养老保险 (2)参保率为80%以上 40分
以某范围内职工参保率来衡量,即(参保人数/应参保人数)× (3)参保率达60%以上 30分
100%。 (4)参保率达40%以上 20分
(5)参保率低于40%10分
(1)参保率为100% 50分
9.医疗保险 (2)参保率为80%以上 40分
(3)参保率达60%以上 30分
计算方法同养老保险。
(4)参保率达40%以上 20分
(5)参保率低于40%10分
(1)参保率为100% 50分
10.工伤保险 (2)参保率为80%以上 40分
(3)参保率达60%以上 30分
计算方法同养老保险。
(4)参保率达40%以上 20分
(5)参保率低于40%10分
要素等级 得分
(1)参保率为100%40分
11.失业保险
(2)参保率为80%以上 35分
(3)参保率达60%以上 25分
计算方法同养老保险
(4)参保率达40%以上 15分
(5)参保率低于40%
10分
(1)参保率为100%40分
12.生育保险
(2)参保率为80%以上 35分
计算方法为:(女职工参保数/女职工应参保人数)×100%。(3)参保率达60%以上 25分
(4)参保率达40%以上 15分
(5)参保率低于40%
10分
13.劳动合同
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 (1)参保率为100%
100分
同。可通过劳动合同签订率来测量,并根据合同签订(2)参保率为80%以上 80分
(3)参保率达60%以上 60分
的合法性、规范性的酌情增减分数。合同签订率为:
(签合同人数/应签合同人数)×100%。(4)参保率达40%以上 40分
(5)参保率低于40%
20分
14.民主管理
1.已建立职代会,并定期召开会议,行使职权50分
指劳动者能否参与有关重大决策。可通过职代会2.未建立职代会,但有其他民主管理形式35分
制度是否建立及充分发挥作用来衡量。3.没有建立任何民主管理制度
0分
15.工会组织
包括是否组建工会、会员覆盖率及工会能否充分1.加入工会职工占全部职工总数80%~100% 60分
2.加入工会职工占全部职工总数的60%~80%45分
发挥作用。覆盖率为:
3.加入工会职工占全部职工总数的40%~60%30分
(入会人数/全部职工数)×100%。4.加入工会职工占全部职工总数的40%以下 20分
适用于地区或行业的标准:
1.经平等协商签集体合同职工占全部职工总数80%~100% 50分
2.经平等协商签集体合同职工占全部职工总数60%~80% 35分
16.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 3.经平等协商签集体合同职工占全部职工总数40%~60% 25分
指能否通过企业与劳动之间的平等协商机制签订4.经平等协商签集体合同职工占全部职工总数40%以下15分
集体劳动合同,更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对企业的标准:
1.已经平等协商签集体合同50分
2.已签集体合同,但并未经过充分的协商30分
3.未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0分
1.已建立三方对话机制,并能定期召开会议,就劳动政策和企业重大40分
17.社会对话
问题进行平等对话
2.已建立三方对话机制,但不能定期召开会议,或会议内容仅限于信25分
指是否建立“三方机制”并充分发挥作用。
息沟通
3.未建立三方对话机制 0分
三、制定评分表
在评价要素和评分标准基础上,就可以制定出就业质量的量化评分表了(见表2)。在评价指标体系、要素评价标准和量化评分表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对不同地区、行业、部门的就业质量进行打分评价,进而对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就业质量进行比较,并以此为依据为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表2 就业质量评分表
地区(行业、企业)名称:
权重与分值 等级及对应分值
累计
序号 评价要素
% 分 1 2 3 4 5分数
1工作时间 5
50 503020
2劳动报酬10 100 1007040200
3
工作稳定性4
40 2515
4职工培训 4
40 2510
5物理环境10 100 1006040 0
6安全环境10 100 100755020 0
7心理环境 4
40 402515
8养老保险 5
50 5040302010
9医疗保险 5
50 5040302010
10
工伤保险 5
50 5040302010
11
失业保险 4
40 4035251510
12
生育保险 4
40 4035251510
13
劳动合同10 100 10080604020
14
民主管理 5
50 5035 0
15
工会组织 6
60 60453020
16
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
5
50 5030 0
17
社会对话 4
40 25 0
合计 100 1000
注:用“√”表示所属等级和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