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立琴 关丽芳 王天红(通讯作者)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 100028
【摘 要】目的:探讨多专业协作模式在肺移植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肺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受到护理服务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专业协作模式,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所得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氧合指数数值高于干预前所得数值,观察组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观察组所得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多专业协作模式在肺移植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多专业协作模式;肺移植;肺活量
肺移植为临床上终末期肺部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随着肺移植技术的不断提升,肺移植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生的使用,目前,针对肺移植技术的重点为提升肺移植患者术后的存活率,这与肺移植患者受到的护理服务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呈现正比联系,肺移植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越高,患者术后存活率越高,因此,如何为患者选择护理服务方案成为了关键所在,应重点关注[1-2]。多专业协作模式主要是将患者为中心,借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联系,制订规范化以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应用多专业协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效果,对于改善的患者病情以及生活质量都有重要价值。本文为探讨多专业协作模式在肺移植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肺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受到护理服务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例数控制在30例,其中,对照组中26例男,4例女,30-74岁,(47.23±1.24)岁平均年龄;观察组中27例男,3例女,30-75岁,(47.21±1.25)岁平均年龄。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研究所有的患者均需要满足肺移植相关标准[3],单肺移植患者年龄<65岁;双肺移植年龄<60岁;,社会心理状况稳,同时接收检查确定胸部之外的功能正常。所有本研究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执行原有护理操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专业协作模式,措施为[4]:①组建多专业协作小组,组长为资深护师或护士长担任,成员为护理经验极为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所有成员应具备胸外科、呼吸内科、ICU等方面的护理经验,定期培训肺移植方面的知识,培训完后,制定考核计划,提升小组成员护理水平。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肺移植患者个案管理路径表》,工作方案在实施前,应通过医院肺移植方面专家组的探讨,完全通过后,方可实施,主要内容为:术前实施支持性护理,术后实施危重期护理服务,术后康复护理服务、出院随访服务四个部分,术前支持性护理主要为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呼吸功能训练,依据患者忍受能力,逐渐加强;术后实施危重期护理服务主要针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术后康复主要针对患者身体恢复。患者意识清醒之后即进行术后康复,协助患者双下肢进行抬举动作以及蹬腿动作,从而强化肌肉收缩耐力:气管插管拔出之后,需要引导患者锻炼呼吸功能例如深呼吸吹水泡以及腹式呼吸,10min/次,3次/d。拔管之后患者病情稳定,需要转入肺移植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根据患者耐受状况增加康复训炼的内容例如呼吸体操训炼;出院随访主要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氧合指数数值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情况。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估生活质量,量表所处分数范围在0-100,评估所得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表现越好,评估所得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表现越差。根据我院自制满意度评分量表评估满意度,量表所处分数范围在0-100,评估所得分数越高,满意度表现越高,评估所得分数越高,满意度表现越低[5]。
1.4统计分析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然后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所得数据平均值用(`x±s)表示,检验用t、χ2值,计数用百分比%表示,所得P值<0.05,所得数据拥有统计学比较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氧合指数数值情况
干预后6个月,检测两组所得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氧合指数数值高于干预前所得数值,观察组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肺移植属于高端技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肺移植在手术技术、保存供体、围手术期护理等多方面,逐渐完善,肺移植患者生存率有着重大的突破;临床上,肺移植的应用多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ɑ-1抗胰蛋白酶缺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囊性纤维化等,肺移植患者多处于肺疾病的终末阶段,该阶段患者肺部功能严重损伤,一般手术和药物已无效果,一旦持续下去,患者会死亡,因此,处于该阶段的患者,只有唯一的肺移植这种方案进行救治,在为患者实施肺移植治疗过程中,患者受到的护理服务水平极为关键,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移植效果和身体恢复,应重视[6]。
通过对肺移植技术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肺移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在供体肺保护、管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因肺移植手术的特殊性,在手术成功后,患者依旧存在比较高的并发症产生率和死亡率,肺移植后负面因素的产生与患者受到的护理服务有着直接关联性,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呈正比关联性,如何提升患者受到的护理服务水平成为了关键问题所在[7]。
多专业协作模式作为新型干预措施,该模式的主旨为将团队内部中护理人员的特长与肺移植患者各个阶段护理重点进行匹配,能提升护理效率和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针对肺移植患者实际病况,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所需护理服务内容,将护理措施精细化,加强护理技能方面培训,对患者各项资料进行收集,做好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和协作化,多专业协作模式的应用,能加快患者身体康复,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选用[8]。多专业协作模式能够发挥团队当中个人的专业特长同患者各个阶段护理工作的重点加以匹配,从而改进护理效率以及护理质量。在临床实践当中,护士的核心能力会影响到这一模式的应用效果,因此需要分析患者的需求,实现护理服务的精细化,在做好培训的前提下,构建路径管理方案并且规范护理工作,及时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并结果分享给护理人员。除此之外,在后续工作当中需要应用信息化服务,实现多中心的联合干预,从而实现患者的术后管理。
综上所述,多专业协作模式在肺移植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满意度提高,多专业协作模式值得在肺移植患者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永梅,徐爱民,刘宏,等.2例濒危状态终末期肺病患者双肺移植围术期护理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6,18(4):419-421.
[2]阮亮,李平东,陈丽花,等.个案管理模式在肺移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0):1271-1274.
[3]陈莹,阮亮,李平东,等.肺移植患者术后医学应对模式与生存质量的现状及相关性[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5):1008-1012.
[4]周璃,盛玲,刘筱凌,等.复合保温对体外膜肺氧合辅助肺移植术中体温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2016,36(12):111-112.
[5]赵宁,李华伟,李毅,等.Toll样受体4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机制调控中作用[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6,39(3):271-274.
[6]纪勇,郑明峰,吴波,等.胸腔不匹配受者肺叶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34例[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5,36(5):257-260.
[7]纪勇,陈静瑜,郑明峰,等.体外膜肺氧合在肺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6,37(3):154-158.
[8]李洲斌,泮辉,方程,等.肺移植起步阶段的新型管理与运营模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移植中心介绍[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7,5(5):364-367.
论文作者:尚立琴,关丽芳,王天红(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患者论文; 所得论文; 模式论文; 数值论文; 肺活量论文; 专业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下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