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时期司马氏霸府的形成与机构设置考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司马论文,机构设置论文,时期论文,曹魏论文,氏霸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2004)04-0042-06
有魏一代存在时间较为短暂,仅46年。在此不长的时段中。司马氏霸府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先后经营,如以嘉平元年(249)高平陵政变为霸府统治之始的话,至咸熙二年(265)魏晋掸代止,持续了共16年时间,占曹魏存在时间三分之一强。东晋史家习凿齿将司马氏之霸府政治概括为“仕乎曹族、寓于魏世”[1],颇为精练传神。本文从制度史的角度对司马氏霸府之形成与机构设置、僚佐构成作一考察,希冀能对魏晋政治之制度“面相”的了解有所助益。
(一)司马氏霸府的形成过程
曹魏文明两帝时期,皇权较为强大,但国家在强盛的表象下也不无隐忧。曹丕即位后,对曾拥立自己为太子有功的臣僚贾诩、桓階、陈群、司马懿等都予以重用:陈群任为镇军大将军、领中领军,录尚书事,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此举打破了曹操时期非曹氏亲族不能担任军事大员的惯例。黄初七年曹丕临死前,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并受遗诏辅政。之后五年中,曹休、曹真相继死去,陈群只任文职,统兵者惟司马懿一人而已。司马懿南擒孟达、西拒诸葛亮、东灭公孙渊,奠定了其在朝中的威望,而其权势亦日趋炽盛。
景初二年(237)十二月,曹叡以宗室、故大司马曹真之子曹爽为大将军。次年正月,司马懿也自河内郡汲县应召至洛阳。三年正月,曹叡病死,年仅八岁的曹芳即位,以曹爽、司马懿为“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各领兵三千,轮流宿卫宫殿以内。二人辅政之初,尚能和睦相处,史称“宣王以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2],爽亦以懿“年位素高,常父事之,每事谘访,不敢专行”[3]曹爽辅政后,即将司马懿由太尉转为太傅。《三国志·曹爽传》云这样作系“丁谧划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不过,曹魏时期公的名头已经虚衔化了[4],司马懿仍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且录尚书事,实权如故。
朝堂上有两个权力重心,一为宗室,一为重臣,加上二人各有亲旧,遇事有政见不同群臣自然各有党附,两个集团的形成是难以避免的。《三国志·卢毓传》载:“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以侍中何晏代毓。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傅嘏传》载:“时曹爽秉权,何晏为吏部尚书,嘏谓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王观传》载:“(观)徙少府,大将军曹爽使材官张达斫家屋材,及诸私用之物,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于此可见,曹爽与司马懿二人尚未直接对抗两大集团却悄然形成。二人直接叫板也是早晚的事。
《晋书·宣帝纪》云:“(正始五年)尚书邓飏、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六年秋八月,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羲。帝以先帝旧制禁之,不可……八年……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与此相反,曹爽自满的情绪却日益高涨,其自满麻痹终于给了司马氏机会。嘉平元年(249)正月初六日,魏少帝往谒明帝高平陵。曹爽及其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散骑常侍彦亦随之前去。司马懿乘机使郭太后下诏关闭城门,懿父子紧急调集军队,占领武库,懿亲自率军出屯洛水浮桥。同时懿令司徒高柔行大将军事,据曹爽大将军营;令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曹爽中领军营。然后即奏曹爽罪状于少帝云:“……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曹爽得到司马懿奏事以后,不敢上呈皇帝,窘迫不知所为。大司农桓范劝爽兄弟奉天子去许昌,调发四方兵,同懿对抗。可爽还是决定回自己府第,云:“司马公正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作富家翁”[5]。于是爽将司马懿奏事呈报皇帝,请下诏免己官。可是爽回到家中仅仅四天,司马懿即冠之以谋反罪名,言:“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阴谋反逆,须三月中发”[6],随即将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李轨、李胜及桓范等皆下狱,不久皆夷三族。
消灭了政敌,曹魏王朝自此落入了司马氏的掌握之下,太傅府也就成为了国家政务重心所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又先后经营大将军府、相国府,如同汉末一样,曹魏王朝后期亦呈现出了霸府政治的特点。
(二)司马氏霸府的僚佐与机构设置特点
与曹操霸府的建立不同,司马氏霸府是在一个强大的王朝中逐步孕育产生,能够将旧王朝取而代之,因缘际会的偶然成分似乎更浓重一些[7]。
司马懿经过与曹爽的斗争胜利后始得专掌朝政,太傅府在实际上也就成为了朝廷政务决策中心所在。不过对于司马懿的太傅府,史籍的记载是相当暗晦不清的。我们知道,其太傅府是由其骠骑将军府和太尉府发展而来的。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现据史籍所载,将司马懿的骠骑将军府、太尉府、太傅府中僚佐和机构设置可考者列成表1。
表1
注:嘉平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帝立庙于洛阳,置左右长史,增掾属、舍人满十人,岁举掾属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官骑百人,鼓吹十四人.
表1僚佐中王观与傅嘏是司马氏的坚定拥护者。《三国志·傅嘏传》:“正始初,(嘏)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嘏谓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起家拜荧阳太守,不行。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为河南尹,迁尚书。”曹爽罢免傅嘏是排斥异己,而司马懿将之请为府佐,显然是将之作为自己的腹心之吏。傅嘏先后辅佐司马氏父子三人,皆有功勋。《晋书·景帝纪》:“魏嘉平四年春正月,(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诸葛诞、毋丘俭、王昶、陈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邓艾、石苞典州郡,卢毓、李丰裳选举,傅嘏、虞松参计谋,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预朝议,四海倾注,朝野肃然。”《钟会传》载:“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会从,典知密事,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军后继,景王薨于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会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雒水南屯住。于是朝廷拜文王为大将军、辅政……”司马昭能在司马师之后执掌朝政,傅嘏之功确不可没。不过,傅嘏能够发挥作用,自然与其尚书的身份分不开的。这也说明,在曹爽诛后,司马懿将傅嘏安插在尚书省,确是十分巧妙的一步棋。
王观在司马懿为太尉时为其府从事中郎,也是司马懿的腹心之臣无疑。《王观传》载:其为少府,时“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曹爽主政时期,从各个方面打压司马懿一派人物,王观亦未能免。高平陵之变,观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王观传》载:“司马宣王诛爽,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正始六年曹爽与司马懿斗争而毁中垒中坚营而将其兵转归中领军曹羲,可知当时中领军所率兵是拱卫宫城的宿卫兵,极其重要[8]。王观行中领军证明其为司马氏集团中核心成员。
如表1,史籍中司马懿府僚佐和机构的记载十分简略,许多情况不能明了。其府的大体规模似未能达到霸府所应具有的规模。《宣帝纪》载:“嘉平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帝立庙于洛阳,置左右长史,增掾属、舍人满十人,岁举掾属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官骑百人,鼓吹十四人。”可见其机构设置依然较为简单,比魏初以来的公府规模有所增大,但亦十分有限。不过这也不难理解,对于司马氏来说,这毕竟才刚刚开了个头,霸府统治还没完全走上轨道。霸府统治的机构和功能尚有待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进一步去发展和完善。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其府设置如表2)。《宋书·百官志》云:“及晋景帝为大将军,置掾十人,西曹、东曹、户曹、仓曹、贼曹、金曹、水曹、兵曹、骑兵各一人,则无属矣。”《通典》卷第二十九《职官·武官下》“大将军”条云:“魏以司马景王为大将军,置掾十人,则无属官。”推测司马师府的机构设置是直接承继其父太傅府“增掾属、舍人满十人”这样一个大致规模。司马师从嘉平四年任大将军职至正元二年死共在位三年有余,大将军府可考者仅仅七人,其府的运作情况难以得知。
表2
人名 中护军
大将军
迁转
出处备注
石苞
司马
《晋书》本传
司马琏 左长史
《晋书·景帝纪》
李熹
从事中郎
司马寻拜右长史 《晋书》本传
武陔
从事中郎
累迁司隶校尉
《晋书》本传
王羕 舍人
《三国志·夏侯尚传》
阮籍 从事中郎
《晋书》本传
贾充
参军
《晋书》本传
不过,接手父兄基业的司马昭终于完成了霸府的创建并成功地实施了霸府政治。其霸府设置及僚佐可考者如表3。
据表3可知其府机构设置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掾属(水曹掾、铠曹属、骑土曹属)、参军等职。不过,《宋书·百官志上》记载更为详尽:“魏元帝咸熙中,晋文帝为相国,相国府置中卫将军、骁骑将军、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主簿四人,舍人十九人,参军二十二人,参战十一人,掾、属三十三人。东曹掾、属各一人,西曹属一人,户曹掾一人,属二人,贼曹掾一人,属二人,金曹掾、属各一人,兵曹掾、属各一人,骑兵掾二人,属一人,车曹掾、属各一人,仓曹属二人,戎曹属一人,马曹属一人,媒曹属一人,合为三十三人。散属九人,凡四十二人。”案,各曹掾共计23人,此处33人误。尽管如此,如将《宋书·百官志》所载僚佐相加,司马昭霸府中仍有98人,这尚不将志书中未记载的低级府吏如令史等计算在内,如将低级府吏加以计算的话,规模自是十分可观了。
表3
注:景元四年三月,诏大将军府增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舍人十人.
这里的记载反映出司马昭霸府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职主禁卫的中卫将军及骁骑将军的设置,二者之中最为关键的又是中卫将军。《晋书·职官志》:“左右卫将军。文帝初置中卫及卫,武帝受命,分为左、右卫,以羊琇为左卫,赵序为右卫。”《宋书·百官志》:“左卫将军,一人。右卫将军,一人。二卫将军掌宿卫营兵。二汉、魏不置。晋文帝为相国,相国府置中卫将军。武帝初,分中卫置左右卫将军,以羊琇为左卫,赵序为右卫。”《通典》卷25《职官十·武官上·左右卫》云:“魏末,晋文王又置中卫将军。武帝受禅,分中卫为左、右卫将军。”上述《宋志》及《通典》均以中卫将军分置左、右卫将军而《晋志》则以中卫及卫“分为左、右卫”。张金龙先生已指出《晋志》之误[10]。中卫将军的设立对于晋一代的禁卫制度影响甚巨,何兹全先生云:“(晋)大约宫殿的各种宿卫兵,是由左右二卫统辖的。左右二卫是晋代宿卫兵的中坚,其地位约如曹操时的武卫营……武卫,是曹操为汉丞相时的相府兵,曹丕受禅,便代替旧制之五营,而成为新朝最重要的宿卫兵。二卫则为晋王国的宿卫兵,迨司马炎代魏以后,就代替武卫而为新朝最亲近最重要的宿卫兵。”[11]骁骑将军之设亦颇重要。《晋书·职官志》:“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并汉杂号将军也。魏置为中军。”《宋书·百官志下》:“骁骑将军……魏世置为内军,有营兵,高功者主之。先有营司马、功曹、主簿,后省。”骁骑将军在建安后期由曹操宗亲担任。曹仁于建安十八年行骁骑将军,曹彰于建安二十八年以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都是以他官兼领。到明帝青龙元年,始见骁骑将军秦朗,此后亦再未见到。不过,据张金龙推断,在曹魏一代应都设有掌禁军的骁骑将军。不过无论如何,司马昭霸府中设中卫将军及骁骑将军是欲加强霸府官制,并欲以之取代曹魏官制,从而为篡位做好最后准备而设置的,这充分反映了司马昭加强禁卫权力巩固其专权的意图。
其次是参战的设立。参战之名,为这一时期军府机构中所仅见,它的设置扩大了霸府的直属官员额。参军一职产生于汉末,始初为派遣职。参战的具体设置情况因史籍阙载而不详,疑参战与参军相类似。不过可以想象,此职之设应是司马昭为扩大霸府军事参谋及加强领导力量而采取的措施之一,其在府中职位要比参军低。产生于魏末的魏官品中无参战之名,而参军已侧身于国家正式官僚队伍之中,所以,参战似尚未成为正式官称,其地位不会高于经汉末曹魏一代而逐步趋于稳定的参军一职。
复次是诸曹十分完备。司马昭霸府设有东曹、西曹、户曹、贼曹、金曹、兵曹、骑兵曹、车曹、仓曹、戎曹、马曹、媒曹等十二曹。这要比其父兄的十曹要更为完备,表明司马昭时期霸府统治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也预示着其霸府所孕育的新一个朝代的基本机构框架的成型。
(三)司马氏霸府的运作特点
1.朝官的幕僚化。《晋书·荀勖传》载:“(勖)为安阳令,转骠骑从事中郎……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转从事中郎,领记室。”另《三国志·荀彧传》注引《荀氏家传》曰:“衍字休若,彧第三兄……衍子绍,为至太傅。绍子融,字伯雅,与王弼、钟会俱知名,为洛阳令,参大将军军事。”又,《刘寔传》载其以计吏入洛,调为河南尹丞,迁尚书郎、廷尉正,“后历吏部郎,参文帝相国军事”。荀勖以廷尉正参大将军军事,荀融以洛阳令参大将军军事,刘寔以吏部郎参大将军军事,三人皆以朝官参与幕府,从而有着双重身份,一为魏臣,一是司马昭之属僚。一方面,可以看出参军制度对于幕府吸纳人才的渠道方面显示着充分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吸纳朝官入幕是扩大幕府之力量基础,把持朝政的手段,是霸府革鼎朝代之际的抽薪之举。这些特点这与曹操霸府时期的参军设置的特色一脉相承[12]。
2.司马昭霸府僚佐的官与职之间权限界定上相当含混,这既保证了霸府设官分职的大体划分,也保证了幕职差遣的必要性。前引《荀勖传》云其“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赐爵关内侯,转从事中郎,领记室”,即以幕府直属官领记室。文帝伐蜀,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帝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也是其证。《晋书·文帝纪》云:“(咸熙元年)冬十月丁亥,奏遣相国参军徐劭、散骑常侍水曹属孙彧使吴,喻孙皓以平蜀之事,致马锦等物,以示威怀。”以府佐担任外交事务,这恐与其本职权限皆未相符,但因事而差遣。又,《文帝纪》云:“咸熙元年春正月,槛车征艾。乙丑,帝奉天子西征,决于长安。是时魏诸王侯悉在鄴城,命从事中郎山涛行军司事,镇子鄴,遣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据汉中。”体现了霸府处理事务的灵活性。
(四)余论
司马氏霸府的大体情况已如上考。我们认为,其霸府的诸多建制适应了当时“经邦治戎,权法并用,百官群司,军国通任,随时之宜,以应政机”的政治制度废兴的现状,基本奠定了西晋时期的制度规模。探究西晋时期的诸多政治制度莫不溯源于曹魏时期司马氏之霸府,原因也在于此。不过,具体就司马氏来说,霸府政治仍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亦伤己。虽说司马氏在强大军力的保障下,逐步加强霸府的军政职能,存曹魏朝廷而霸府实代之,把持了朝代交替的关键,最终实现了王朝禅代的目的,但和平过渡毕竟离革故鼎新还差得很远,新的统治集团脱胎于旧王朝,既有老化、贵族化等腐朽因素,也不无侵蚀西晋政权的因素[13]。学者谓:“政权更迭的渐进性,为士族门阀的崛起铺平了康庄大道,借机大大膨胀了家族特权,所以这个朝廷的腐朽,就来得分外迅速而严重。”[14]钱穆先生谓:“其时佐命功臣,一样从几个贵族官僚家庭出身,并不曾呼吸到民间的新空气。故晋室自始只是一个腐败老朽的官僚集团……”[15]说明西晋短命而亡与曹魏时期司马氏之霸府政治不无关系的。
收稿日期:2003-03-20.
标签:司马懿论文; 司马昭论文; 晋书论文; 三国人物论文; 三国论文; 大司马大将军论文; 历史论文; 中国历史论文; 曹爽论文; 通典论文; 骁骑论文; 晋朝论文; 清朝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