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易混淆概念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地理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概念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联系,是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基础。很多学生不理解地理概念的本质特征,继而影响到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论述自然地理概念学习上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从本质特征上区分近似概念
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近似概念,只有从本质特征上去区分,才能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的是降水指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则是指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关系: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阳光、水、空气、矿藏等。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热、光和动力等能量的物质资源,如太阳光、煤、石油、天然气、水、风等。能源仅是自然资源中的一部分,能源一定是资源,资源不一定是能源。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也是导致两概念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三、推理探索,举一反三,掌握不同概念
可以由给定的条件探求相应的结果,由因导果,进行顺向推理。这就要求学生要分析题意,捕捉题中信息,分析图形特征,并进行大胆猜想、透彻分析,从而获得结论。这种题型多用于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猜想、判断等能力。也可以从结论出发,逆向思维,逐步探寻、推理,得出应具备的条件。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异、敢于深入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例如,从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看,下图中椭圆表示某一区域,箭头①表示该区域的水量收入,箭头②表示该区域的水量支出。若椭圆表示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海洋,那么箭头①表示陆地径流输送,箭头②则表示海水蒸发;若椭圆表示陆地的外流区域,则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径流和蒸发;若椭圆表示陆地的内流区域,则①表示降水,②表示蒸发。
从地质作用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看,若箭头①表示变质作用,②表示重熔再生作用,则椭圆表示变质岩;若箭头①表示外力作用,②表示变质作用,则椭圆表示沉积岩。
从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来看,若椭圆表示人类社会,椭圆以外表示环境,则①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把废弃物输送给环境;若②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则①表示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对比分析,把握概念实质
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对比两个概念的异同点及相互关系,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学习压力。下面将自然地理中的易混淆概念对比分析如下:
1.恒星年与回归年
恒星年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360度)实际所需的时间(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或某一个恒星在某一个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或这一恒星再次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一个恒星年等于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是指地球从春分点出发,沿公转轨道运行一周,再次回到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等于365日5时48分46秒。因春分点每年逆着地球公转方向移动一定的角度,所以回归年比恒星年短20分24秒。
2.太阳年辐射总量与年平均气温
一个地方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是指该地一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它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到达地面上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直接太阳辐射;二是经过散射后到达地面上的,即散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放出能量,并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一个地方的年平均气温与该地获得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有联系,但并非成正比。如同纬度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因四川盆地云量多,大气透明度差,所以青藏高原获得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大于四川盆地,但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其年平均气温却低于四川盆地。
3.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某焦点位置上。每年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冬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近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近日点;夏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远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远日点。
4.时区与区时
5.东半球与东时区
强调:东11时区的范围是从157.5°E向东至172.5°E,一部分位于东半球,一部分位于西半球;东12时区位于西半球。常见错误表现为:由东12时区向东过日界线到达西12时区、西11时区,在时间和日期变更的问题上易出现混乱(到西12时区,钟点不变,日期减一天;到西11时区,日期要减一天,时间要加1小时)。因此,只有头脑清醒,并具有清晰的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才能正确应对此类问题。
6.气旋与反气旋
强调:在答题中往往漏掉了气旋气流呈大旋涡状,而反气旋气流则是向外流出。同时,气旋在中纬度地区比较活跃。
7.台风和飓风
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只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形成于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形成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印度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8.地壳运动、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部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物质移位的机械运动,一般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移位,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9.背斜和向斜
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但区分两者最可靠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可简化为“背上拱,背中老;向下弯,向中新”。背斜向上拱起一般成为山地,向斜向下弯曲一般成为谷地。但有时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背斜岩层封闭,易于油、气富集,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底部低凹,利于地下水汇集,能承受静水压力,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10.矿物和矿产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形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在地球上分布广、种类多。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矿产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11.地形和地势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如山地、平原、高原等。它不仅包括地势的高低起伏,而且包括范围的大小、坡度的陡缓等不同状况。地势仅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12.地形类型和地形特征
人们通常把地形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地形特征则是指地形方面总的特征。地形特征的描述内容主要有: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等。例如,华北平原的地形类型是平原,地形特征是地势平坦、开阔。
13.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按成因可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都会造成环境异常或破坏,都会影响甚至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两者的含义、成因、强度和结果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如下表)。
14.洪水和洪灾
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溢出的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自然现象。洪水溢出后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了洪灾。洪灾是由洪水带来的,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关系密切。洪水不等于洪灾,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造成一定的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
15.荒漠和沙漠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缺乏且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沙漠、沙地和戈壁等。沙漠是指沙质荒漠,它是干旱气候的产物。
16.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强调:某地区地形的变化发展,总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而且内力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强调: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混用,水利枢纽工程与大型水电站二者概念不清是常出现的差错。水利枢纽工程是综合性工程。
18.寒流与寒潮
寒流与寒潮不属于同类事物。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过程称为寒潮。寒流是洋流的一种,指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流动且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海水。如“今年十分寒冷是受强劲寒流的影响所致”,这里的“寒流”是日常概念,而非科学概念。两者对比如下:
19.季节划分
并非所有的地区都有四季现象。一般而言,中纬度温带地区四季分明,越靠近极地(长冬无夏)或赤道(长夏无冬),四季越不分明。此外,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
20.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另一条是0时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东西12时区的中央经线,这里是新一天的起点。东西12时区时间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侧为西12时区,日期晚一天;两侧为东12时区,日期早一天)。0时经线附近的日期是东早西晚。
标签:自然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