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发展瓶颈的对策探析
——以云南省永胜县半坪村为例
杨党仆1赵发员2
(1.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031;2.云南省图书馆,昆明 650031)
摘 要: 云南省永胜县半坪村在“干旱缺水植被少,山高坡陡路况差,产业发展基础弱,村破民穷素质低,脱贫致富任务重”的现实发展瓶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规划建村,彰显规划指导力;基础固村,筑牢发展硬实力;生态立村,增强发展持续力;产业富村,强化发展驱动力;文教强村,提升发展软实力;班子领村,强化发展领导力;能人带村,突出发展牵引力”的“七村七力”发展对策,合力破解民族贫困山区农村发展瓶颈。
关键词: 半坪村;“七村七力”;对策探析
半坪村是云南省永胜县期纳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半坪村下辖9 个村民小组,有515 农户2102 人,是以汉、彝、傈僳民族为主的民族混居地。汉族人口578 人,占27%;彝族1383 人,占66%;其他民族141人,占7%。该村国土面积43800 亩,海拔1646 米,年平均降雨量600 毫米,年平均气温15℃,光热资源相对丰富。半坪村人多地少,村民以传统农牧业维生,经济收入微薄,贫困面大程度深,属于典型的民族山区贫困村。种植业以种植传统的包谷、蔬菜、烤烟、甘蔗等农经作物和桃、梨、苹果、荔枝、龙眼、葡萄等经济林果为主,因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土层贫瘠,加之水利化程度低,“靠天吃饭”局面未得到改变;养殖业以饲养牛、羊、猪、土鸡为主,因品种退化,加之饲养分散,成本高,效益低。
一、半坪村发展瓶颈剖析
(一)基础设施滞后
道路交通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半坪村发展最基础的两大“瓶颈”。目前从镇到村的9 公里主干道仍为简易的沙泥路,村民小组间的道路中,除卜塘、半坪、陡坡三个村民小组间的道路路面硬化外,其它均为蜿蜒狭窄的土路。镇与村、村与村之间道路通达率低,“晴通雨阻”现象普遍。由于连年干旱,村民靠就地取活水、打井深采地下水、大山深处引水、兴建中小型水窖等多种方式解决人畜饮水。生活用水困难,生产用水更难顾及。
(二)产业基础薄弱
半坪村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缺乏特色产业支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效益低,群众收入微薄。一家一户式的零星种植、分散经营,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都很脆弱,“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已成了农业的常态特征,“靠天吃饭”的局面难以改变。种养业中的品种退化,耕作、养殖粗放,科技含量低,疫情风险大,分散经营成本高、效益低的现象普遍。
(三)生态环境脆弱
半坪村山上植被稀少,土层裸露,生态环境脆弱。原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历史原因,大跃进时期对林木资源的毁灭性砍伐;二是电、燃气使用普及前,村民砍柴作燃料,山上树木砍伐严重;三是过度放牧对植被的破坏;四是大量种植桉树,对地下水源及周边植被破坏严重;五是山区种植烤烟,用炮弹驱散云层防冰雹,对当地降雨造成的影响。
案例3:女,59岁,于2017年5月前因乳房疼痛不适,在外院检查发现乳腺癌,病理活检诊断为非特殊性浸润癌,ER(-),PR(-),HER2(-),行全身检查,准备手术治疗,检查发现颅内多发占位,考虑乳癌脑转移,预后不佳,不建议乳癌手术治疗,给予相关保守治疗。后经几次放疗,效果不佳,患者渐渐意识状况下降,经综合考虑,患者家人要求免疫治疗。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免疫治疗,经过3个多月治疗患者脑内肿瘤未见明显增大,患者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均予以改善,KPS评分值提高。
(四)村民文化素质低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促农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农业效率的高低。鉴于半坪村产业基础弱、缺乏特色、不成规模,促农增收缺乏特色产业支撑的实际,一是在进行土地平整、耕地改造的基础上,以科技为支撑,发展桃、梨、苹果、荔枝、龙眼、葡萄等当地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发展续断、玛卡、草乌等林下特色中草药产业,发展烤烟产业,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立足地处山区、干旱缺水、光热资源相对充裕的实际,重点发展山区特色农业、节水农业、冬季农业和生态农业;三是深入挖掘家庭经营收入潜力,改良畜牧品种,调整种养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整体效益;四是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在增加劳务收入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流转、集中,为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造条件;五是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其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带动农户收入提高。
二、“七村七力”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规划建村,彰显规划指导力
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半坪村要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瓶颈”,一是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加快解决因交通不便使适龄儿童入学远、入学难的问题;二是建立“上级中心学校挂钩联系乡村山区学校”常态化制度,实行教师轮岗轮换,重点解决山区学校师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退化问题;三是建立“高校社团联系山区学校”常态化机制,鼓励高校社团到山区学校与当地师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当地学生得到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和新关爱;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支持和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设立爱心教育基金,以奖优助困,帮扶特殊困难家庭孩子上学;五是充分发挥村级农民网络素质教育培训学校和“农家书屋”的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强化对农民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突出技术培训对生产力发展、促农增收的作用,提高农民参加培训和利用图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六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做到转移出去有活干、能干活、收入好,返乡有资金、有技术、能创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固村,筑牢发展硬实力
例如:在数学题目鸡兔同笼中,一个笼里有头50,有足140,请问鸡、兔各有几只?分析:化归的实质是不停地将问题进行转换,这里我们可以先找出已知条件,然后对它进行变形.每只兔子有四只脚,每只鸡都有两只脚,这是结合常识所知道的已知条件.现在我们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转变:假如让每只鸡抬起一只脚,只留下一只踩在地上,又让每只兔子抬起两只前脚,这时候笼里面所有动物的数量都会减半.于是,笼子里面依然有五十个头,却只剩下七十只脚了,同时,鸡的头数与足数一样,而兔的足数与兔的头数不一样;有一头兔,就会多出一只脚,现在有头五十,有足七十,这就说明兔子有二十只,鸡有三十只.
(三)注重乡村生态建设,生态立村,增强发展持续力
乡村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要正确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就半坪村实际,按照“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一是在深山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保土蓄水;二是发展桃、梨、苹果、荔枝、龙眼、葡萄等当地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在促农增收的同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三是科学适度放牧,发展绿色生态养殖业;四是成立用水协会,科学合理调度和有偿开采使用地下水,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五是逐渐开发利用当地光热优势资源,解决村庄亮化、清洁能源使用问题;六是重视村容村貌,完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等,以净化卫生、美化环境。
(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产业富村,强化发展驱动力
据初步统计,半坪村不识字的有325 人,占16.15%;小学文化程度有948 人,占47.12%;初中文化程度有481 人,占23.91%;高中文化程度拥有176 人,占8.75%;大专及以上拥有82 人,占4.08%。据测算,全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68年,远远低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7.6年。人口受教育年限低、人力资本存量少、综合素质低、结构欠合理是半坪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瓶颈”因素。
(五)重视科学文化教育,文化强村,提升发展软实力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就半坪村而言,要立足当地集“民族、贫困、山区”于一体的实际,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七村”发展思路为指引,综合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资源禀赋、民俗文化、建筑风格等因素,科学编制半坪村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养殖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发展生态化。规划设计要注重前瞻性、考虑可行性、体现延续性,规划执行要彰显指导性、突出严肃性和执行连续性。村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后,应报上级政府部门审批备案,以避免规划执行中出现“村委换届换规划”情况。
农村基础设施是支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的硬性条件。就半坪村而言,当前最主要的是解决交通和用水这两大最急迫、受益最直接,也是制约半坪村发展瓶颈的重难点问题。一是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解决镇到村主干道道路硬化和村小组之间村村通公路及路面硬化问题;二是要抓住国土整治机遇,积极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国土资源,大力兴建生产水窖,维修灌溉沟渠,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鉴于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使用拥挤性和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等准公共产品特点,应积极探索“政府补助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建设模式。在面上,可采取以人口或户数为单位进行筹资,根据项目投资情况和村民经济状况合理设置下线,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参与家乡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人翁责任感,对极个别特困农户可先动员筹资,而后通过施工中投工投劳或国家政策补助予以再平衡;在点上,针对不同使用群体设立不同梯度的筹资方案,以体现“多投资、多使用、多受益”的公平原则。此外,还可鼓励村中率先致富者和社会各界予以捐助,并在工程简介碑上明示筹资和捐资情况,以增强筹、捐资者为家乡做贡献的自觉性、自豪感和成就感。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班子领村,强化发展领导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半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协调农村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共同推进发展的作用。一是着重推进以村“三委”为核心的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以行政村人口比例合理配备班子,按照职权责利对等原则精简人员,职务能兼则兼,以最大限度地做到精简高效,并重视和尽可能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调动积极性;二是着力抓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做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三是健全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等基层民主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四是探索村“三委”及班子成员选拔、培训、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模式,重点解决山区村“三委”班子成员交通工具、燃油补贴、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最突出、最急需的现实问题,以盘活基层组织,解决眼前工作困难,消除未来后顾之忧。
(七)扶持农村能人发展,能人带村,突出发展牵引力
农村能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风向标和晴雨表,具有文化素质、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更重要的是,农村能人能对农民引用新品种、新技术和创业发展有很好的带动和典型引路作用。扶持农村能人发展,可以打消村民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的怀疑和观望,通过能人的榜样示范效应,可牵引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可谓激活“能人资源”,能释放“能人效应”。为此,一是政府应组织摸底调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库,实行分级分类和动态管理,适时掌握农村能人发展动态,有效筛选重点扶持对象;二是政府应以“扶大、扶强、扶优、扶特”为原则,完善财政、税收、土地等对农村能人发展种养殖业及涉农产业的扶持力度,以达到扶持一人,带动一村,影响一片;三是做实政策解读宣传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工作,将国家在融资贷款、种养殖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强农惠农政策的促农发展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四是开辟农村能人种养殖及涉农产业创业绿色通道,简化创业审批办理手续,做到服务高效便民;五是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种田能手、养殖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让更多“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脱颖而出。
潜山市有许多自己的特色产品,茶类主要有天柱弦月,天柱剑亳,晴雪香茶,还有许多国家地理产品,如天柱山瓜蒌子,雪湖贡藕,舒席等等,政府鼓励农民从事相关农业产品种植,并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扶持种植户,目前已经有许多农民通过售卖当地特色旅游商品实现脱贫。
“我是秀珊。”长发女生指了指短发女生,“她是怡珊。我们是会计系二年级的同班同学,又同寝室、同社团,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我们几乎形影不离,所以你只要叫我们珊珊学姐就行了。”
中图分类号: C91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431(2019)03-0025-03
〔收稿日期〕 2019-03-22
〔作者简介〕 杨党仆(1987-),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赵发员(1988-),男,云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副主任、馆员。
(责编:许淑贤)
标签:半坪村论文; “七村七力”论文; 对策探析论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论文; 云南省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