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414500
【摘 要】目的:对比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够可行依据。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血小板凝聚情况、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率,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血小板凝聚情况、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不仅可提高血小板凝聚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而且治疗安全、不良反应率低,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老年冠心病;对比分析
冠心病属于心脑血管常见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患有冠心病比率也逐渐增大。临床中通常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但由于治疗期限较长,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因此选择合适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则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了对比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此选取我院近1年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都服从冠心病临床诊治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62~89岁、平均年龄在73.25±5.25岁;病程在1个月~3年、平均病程在1.95±0.38年;12例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2型糖尿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稳定型心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62~85岁、平均年龄在74.54±4.32岁;病程在2个月~2年、平均病程在1.25±0.26年;10例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2型糖尿病;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稳定型心绞痛、11例急性心肌梗死。上述患者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十二指溃疡、恶性肿瘤、药物过敏、肝功能不全、急性心功能不全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行下述药物治疗前,必须:(1)对患者给予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等药物以帮助患者降低血脂、改善冠心病状况;(2)在治疗前5天给予常规低分子抗凝治疗;(3)治疗前对每位患者抽取血液(便于检测血小板凝聚情况)、做胃镜检查(便于检测胃部状况);(4)对观察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每次5mg,每天1次,一共治疗14天;(5)对对照组患者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每次75mg,每天1次,一共治疗14天;(6)治疗14天后,再次抽取血液和胃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血小板凝聚情况、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率。
1.4 疗效判断 显效:14天治疗后,患者心绞痛次数降低超过80%,且无不良症状发生(恶心、胃粘膜出血、皮疹等);有效:14天治疗后,患者心绞痛次数降低在50%~80%,少部分患者出现不良症状如恶心、胃粘膜出血、皮疹等;无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次数降低低于50%,有一半患者出现恶心、皮疹、胃粘膜出血等不良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15.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 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和对照组(76%)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带*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 在并发症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6%(3/50),其中出现胃粘膜出血、恶心呕吐、皮疹患者均1例;对照组发生率(20%(10/50),其中4例患者出现胃粘膜出血、5例患者出现皮疹、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后康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率较高,且交容易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因此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对药物的耐药性差以及部分器官功能的衰竭,因此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1]。目前临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虽然阿司匹林短暂能提高患者临床症状,但若长期服用会带来胃肠道反应和一系列并发症。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氯吡格雷治疗方案逐渐被广泛使用。在本次研究中,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和对照组(76%)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凝聚率变化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凝聚下降幅度(26.45±12.00)显著高于对照组(12.25±1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疗效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氯吡格雷属于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不仅对ADP和血小板受体相结合具有抑制选择性,而且也能有效抑制激活ADP和糖蛋白GP复合物[2],最终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目的。因此这类药物目前被广泛运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当中。
综上所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不仅可提高血小板凝聚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而且治疗安全、不良反应率低,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邓林.氯毗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药,2010,6(9):55-56.
[2]卢文娟,马丽娟,张正水.氯毗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2):159-160.
论文作者:李锰湘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老年论文; 格雷论文; 血小板论文; 心绞痛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