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论文_邹大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论文_邹大鹏

山东点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当出现地震自然灾害的时候,将极大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完全性,导致建筑结构受到破坏,造成极大的生命以及财产损失。所以,确保建筑拥有足够的抗震性能,是进行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建筑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失部分,保障民众住宅安全是国家兴旺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建筑抗震设计水平,减少自然灾害给民众带来损失。本文将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思路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

1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概述

一般,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研究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结合长期实践积累经验,总结获得的一种有效设计思想与方法。根据地震理论,地震是一种随机性强的振动,其复杂、随机与不确定性等特点突出。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想准确的预测建筑物可能存在的地震特性与参数。所以,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还不能对建筑结构空间、性质、材料及外界变化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不能依赖于计算结果,而是要以实际地震中工程震害的破坏部位和破坏发生原理,结合地震动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与之相关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以此作为建筑抗震设计的突破点,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归根究底,抗震设计是需要落实到建筑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其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最终是需要归为业主使用,且需要保证其使用寿命的延展性,使用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因此,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设计方案能够适用于建筑工程,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最终能够安全稳定的投入使用,能够保证地震灾害中建筑工程项目损失最小化,能够保证建筑工程业主方的利益。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

2.1建筑结构的构件设计原则

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构件所拥有的承载力性能以稳定性为应当关注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要依照“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一些性能相对薄弱的构件则要重点加以设计,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能够达到抗震要求。

2.2抗震防线布设点设计原则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延性设计工作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拥有较为优良延性的建筑结构,所组合而成的整体,能够确保不同构件之间在抵抗地震灾害时可以实现良好的协作。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的设置抗震防线,这样便能够有效的避免余震对建筑结构带来的破坏。

2.3建筑结构构件设计的强弱原则

对于建筑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当关注不同构件之间的强弱原则,在强弱两方面之间应当恰当的进行设计。在一个楼层之中,要确保主要的耗能构件发生屈服以后,另外的一些抗侧力构件依然处在弹性状态,如此才可以确保构件的有效屈服能够维持相对长的时间,保证建筑结构的抗倒塌性能以及延性有所提升。

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分析

3.1建筑工程地点的最优选择

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其落地点的抉择,即明确最优的项目地点和场所。对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来讲,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功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那么其设计首要考虑因素为建筑工程的场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来讲,建筑设计师需要同业主方、施工单位等合作方共同参与研究合适的场地,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平坦、、开阔性的场所是最为适合的场所,其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建筑的抗震功能。其次,对于施工场地的土地也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即土地及土地结构的密度和硬性需要较为均匀以及优秀,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开展以及建筑项目的安稳落成,对于土地包含软土、液化土、河岸区域等场所,场地的选择应当尽量避免上述几个地方,避免区域内发生地震灾害时,由于土地的问题导致项目不能继续施工、塌方或倒塌的现象发生。第三,建筑场所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其他自然灾害的情况,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上述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区域也应避免选择,除此之外,处于地震带以及断裂带的明显区域,一定不要考虑将其作为建筑场所。

3.2建筑结构参数计算

建筑结构参数的设计对建筑的抗震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精确的结构参数能够加强建筑各个部件的刚度和强度,使其在地震中能够更好地抵御外力。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在对建筑抗震能力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结构所要承受的作用力进行仔细分析,并清晰计算出来,同时对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模拟地震发生时建筑的抗震效果,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适当修改,保证建筑结构受力参数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继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3.3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

在目前的建筑中,面对地震灾害频发的情况,多重抗震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通常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建筑进行多重抗震设计,特别是在建筑的组成构件上。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选择延展性、刚度较好的构件作为抗震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设置第二道以及第三道防线,加强抗震性能,形成良好的抗震防线体系。在上述情况下,当第一道防线被地震破坏后,还会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发挥实际作用,为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提供保证。此外,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对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更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以便在抗震设计中发挥更多效用。

3.4做好建筑空间布局设计

均衡性布置。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结构承受的作用力不只是来自一个方向上,其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来自于任意的方向。因此,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当确保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均衡性,保证建筑结构能够抵御不同方向上的作用力破坏。

简单性设计。要是建筑结构相对复杂,那么,要保证建筑结构物稳定的维持力量也会相应的增加,对整个建筑结构产生影响的因素也随之增加。要是建筑结构相对简单,则可以更容易的实现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所以,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在满足建筑结构功能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建筑结构简单化,有效的减少影响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因素,确保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民众对抗震防护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代建筑设计更是将抗震设计理念融合进去,进一步减少建筑不稳定因素,提高建筑建设水平,以更符合当前社会对建筑行业的期待。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务必要遵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大原则,做好抗震分析工作,确保各结构均衡受力,提高抗震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明峰.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思路及策略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8):442.

[2]齐玉平.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建筑知识,2017,37(08):13-14.

[3]苏士成,吴岩.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7,(13):101.

[4]王志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J].建筑知识,2017,37(04):24-25.

论文作者:邹大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论文_邹大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