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而施教,让“学”有价值
◎何风彩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核心地位的确立,人们热衷于将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拆开了来掂量、审视、研究,在“教”和“学”之间,人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最佳途径,最短距离,人们甚至希望能找到一个最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完美的教学模式,或者说最高明的教学神器,期待教师和学生付出很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教学价值和学生发展。为此,人们提出了诸如“先学后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顺学而导”等概念。细细琢磨,这些提法应该都无法超越几千年前孔老夫子的四字教育箴言——“因材施教”,这里的“因”是“根据”的意思,因材施教是说教师从学生具体情况和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获得最佳发展。不同的学生向孔子提出同一问题“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了一种正确主张就要行动吗?大教育家孔子对个性不同的学生进行的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他告诫勇敢鲁莽的子路听到了正确的主张也要再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却鼓励优柔寡断的冉有听到就要立刻实行。的确,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具有丰富的教育哲学内涵。在这样一个继承传统,守正出新的时代,我们可以试着拓宽“材”的内涵,这里的“材”还可以指什么呢?教师依据什么“施教”才能让学生学有价值,获得充足发展呢?我常想,这里的“材”,应该是非常朴素而又具体的东西,它应该指具体的学生、具体的学科、具体的教材、具体的教师,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逐一阐述。
II.-6:111规定的是所谓的被代理人对虚假代理人所实施之行为的追认及其效果。第1款赋予虚假的被代理人在对其有利之时,追认所为之事的权力;根据第2款,追认自始发生效力,若他人基于此等虚假代理而成就的权利除外。这里再次看到了与《日内瓦公约》(第15条第1款)以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2.2.9[1]条)的相似之处。最后,循着多数欧洲国家在民法典、学说以及司法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趋势,II.-6:103第3款以及《日内瓦公约》第14条第2款明文规定了表见代理制度,《欧洲合同法原则》(PECL)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2.5[2])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决定着“教”与“学”的形态和教学价值的产生
前些年,围绕“教”和“学”谁先谁后教育界有过争论,其实很简单,这应该由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来决定,我们永远不可能脱离了“具体的学生”去研究“教”,有时需要“先学后教”,有时需要“先教后学”,有时需要“边教边学”,有时需要“互教互学”。
近些年我研究小学低段较多,刚入学的6、7岁小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翻书到指定页码都困难,更谈不上什么阅读教材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他们在课堂上对老师特别依赖,且随时会被身边的物品和小动静吸引走而游离于课堂之外,所以,一年级教师课堂上需要使出十八般武艺去吸引学生来学,想办法让他们体验探究新知的快乐和美妙。原来我对低年级教师课堂上的婆婆妈妈和拿腔捏调、装猫变狗很是不屑,后来我亲自教一年级时才感觉到这个阶段的特殊性。在小学低年级,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教”决定了学生能不能参与“学”。
当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考虑“先学后教”。当然,学生学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阅读障碍和认知盲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捕捉现场教学信息的能力,根据现场“学”的需要,随时帮学生设方向标,找铺路石,搭脚手架……引导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打通知识盲点,迈向更高台阶,走向新的发展区域。
其实,这里所说的具体学生,不仅仅是指教室里的群体,更是指教室里的个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班级授课制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针对性地教学。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新入学的7岁儿童,其心智发展水平在4岁和11岁之间不等,试想,这样的差异会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去什么样的困难?教学价值如何在所有学生身上实现?如何让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目前,我们的教研工作存在一个怪现象:也就是学校鲜有研究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似乎个别辅导太低级,太土气,谈不上创新,且不够高大上。其实教师的个别辅导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虽然大数据时代慕课学习优势日渐凸显,但也难以代替教师富有人性温度的个别辅导,尤其是对于低龄学生,个别辅导时教师温暖的眼神,启发性的语气和满怀信任的等待,会促使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学生心智的开启,其教学价值不可估量。
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种最佳的治疗措施,建议每周进行5~7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合理的饮食是可靠的降脂方法,同时也是降脂的基础。
二、“学科性质”决定着“教”与“学”的方式和教学价值的产生
最近,我开始质疑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普遍意义。学习金字塔理论认定“听”和“阅读”是最低效的学习方式,“声音”“图片”以及“示范”“小组讨论”学生方式相对高效,而“做中学”“实际演练”“教别人”和“马上应用”才是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承认,“学习金字塔”理论揭示出了某些学习行为本质上的东西,它让我们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引导我们追求体验式深度学习,在教学改革中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是,学习金字塔中的低效学习方式“听”和“阅读”对于语文学科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完成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恰恰需要日积月累的“听”和“阅读”;而且语言的学习也根本不怎么需要太多图片和视频资料,因为那会限制语言文字给予学生的审美与想象空间。近些年,语文教育界不少人大声疾呼“让学生以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这是令人深思的。
左右楼台并馆舍,
树下奇葩并异卉,
壶天晓说得没错,飞鼠群很快就会从惊慌中回过神儿来并再次发起攻击的。壶天晓以及他的同伴们,将像待宰的羔羊,被送往黑暗的深渊。
三、“教材的特点”影响着“教”与“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价值的产生
同样是语文学科,诗歌和说明文,童话和语文园地,在“教”与“学”的方式选择上会有很大区别,如何让不同的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价值最大化,让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我想,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面对具体的教材,我们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去寻找最适合本教材的教学方式。如,小学四年级“中外童话”单元,我们没有一篇一篇地讲读课文,我们用两课时通读本单元童话,之后将全班分成小组去编排童话剧,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他们参与道具制作和服装设计并充当顾问,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了家里的客厅,公园的小广场。“童话剧展演”时孩子们口中熟练地说出大段大段的台词和旁白,他们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补充剧情,生动地演绎出了一个个经典童话形象,那一刻,我们被感动了。童话展演后,学生总结童话体裁特点,进行童话拓展阅读学习,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我们相信,学生本单元学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篇童话给予的人生教益,言语智能的提升,更有全新的角色体验和剧组成员用心配合彼此默契地完成一个童话剧演出的协作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那些能运用到所有学生身上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适合于所有教育规律的抽象的学生。同样,适合于同一学科所有教材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存在的。我们都知道,对于美术学科,如果教材内容是绘画和手工,“做中学”和“实际演练”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要,它会让学生获得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如果教材内容是美术作品欣赏,就该另当别论了。
而教学六年级“中外名著”这一单元,我们则采用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如《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一文,我们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朗读中边品味边想象,学生朗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樟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学生朗读时的声音和表情让我们相信,每个学生脑海中的孙猴儿形象都要比电视剧中的更加丰满。之后,我们安排学生拓展阅读《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部分章节,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入情入境,尤其是诵读描写王母娘娘蟠桃园的句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民生水利发展,以增强水利资金保障能力为核心,以确保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总量与结构、规模与效益、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监管,全面加强和改进水利财务工作,为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提供有力的水利财务支撑。
先熟的,酡颜醉脸,
凝烟肌带绿,
学生边朗读边体会,那闪亮的眼神似乎在表达着惊叹:原版《西游记》语言如此精妙唯美。课后,学生抛开了手中儿童版《西游记故事》,贪婪地阅读原汁原味的原著,大呼过瘾。我想,这节课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章节的故事情节,重要的是在学生眼前打开了一扇亮窗。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要素,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文化得以发生、发展、传递的根本保证,因此应该把开发和运用方言所承载的优秀文化视为当前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重点。在语言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要突出方言文化多元丰富的特色,要依靠新技术、新媒体进行创新传播,最大程度地激发大众的自我需求和文化认同,真正做到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护、传播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62 胃癌患者血浆 24 种氨基酸代谢物水平变化 修风民,张 凤,矫健鹏,张映城,裴 蓓,赵 婧,修丽娟,岳小强
他的这些话我记了一辈子,而且使我领悟到“没有精彩的细节,就不可能有作品的生动。没有恰当的细节,就无法凸显人物的性格。”
映日显丹姿。
我们必须承认,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性,为实现教学价值,教师和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与学的方式。数学和音乐学科的学习绝对不应该是一样的,而物理和体育学科的学习方式也会截然不同。数学追求透彻,语言学习则常常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中这句描写女孩子容貌的话不管你解读得多透彻,都赶不上经典诗句本身的魅力,而且不同心境下,你的感悟也不尽相同。确确实实,适合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方式是不存在的,我们需要依据学科性质特点,依据学科学习的规律,寻找最恰切的完全属于本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四时不谢色齐齐。
河南省中原名师浙江余姚研修活动中,浙江省特级教师吴加澍在他的专题报告中倡导物理的学习要“让学生重演知识的发生过程”,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经历并感受知识发生的原因、知识形成的经过、以及知识发展的方向,并借此过程着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认为,吴加澍老师遵循物理学科规律,借鉴金字塔理论研究成果,寻找学生学习物理的最佳学习方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但吴加澍老师特别强调:“让学生重演知识的发生过程”并非适合于其他学科,由此,我们对吴老师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甚为佩服。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试想,如果语文课堂上我们追求“让学生重演知识发生的过程”,岂不是缘木求鱼?
盘空常见罩云霓。
还生的,带蒂青皮。
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不同的教材,“教”和“学”都会是非常具体的东西,我们需要贴着地面去思考,教师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有价值,这正如物理学家杨振宁所说,“要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面对原始的问题,而不要淹没在文献的海洋里……”
四、“教师的素养和个性”决定了教学价值的产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空间
2017年4月8日《中国教育报》“纵深聚焦”栏目发布并评论那些被一线教师吐槽的教育名言,同时还罗列了一部分被一线教师最为喜欢的名言,其中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位居榜首。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讲台上那个人的生命素养特别重要,只有讲台上的那个生命最美,才会唤醒另一个生命的最美。这句话也印证了中原名师河南淮滨高级中学李明校长的理念“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2011年9月,我在江苏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全国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被安排到南通师范附小听李吉林老师的报告,并现场观摩她弟子的语文课。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在中国教育界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在80年代看过她的课堂实录电影,对李吉林老师无比崇拜,用现在的话,那真是女神级别的老师。电影中的李老师教读课文《小小的船》,那美妙的声音和韵律感让人感觉文中诗句已经通过李吉林的声音融化在学生心里了,在那样的情境中,学生怎么会不热爱汉民族语言文化?尤其是当李吉林在教室的钢琴边一坐,灵动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学生随着钢琴声一起演唱李老师谱曲的《小小的船》,我觉得那真是世界上最美的情境教学。学生的朗读也一如他们的李老师,每句诗,每个字似乎都不是从口中读出来的,而是从孩子们的心里流淌出来的。电影中李吉林还带着学生一起在野外寻找春天,李老师怀中的手风琴飘出悠扬的旋律,学生和着旋律唱起赞美春天的歌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怎么会不热爱语文?据说当年的李吉林因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艺术气质差点被当地的话剧团挖走,如果是那样,可能话剧界多了一位艺术家,教育界则少了一位情境教育专家。但说实话,2011年听李吉林老师弟子的课,大家能感受到那位青年教师在努力营造一种教学情境,可是从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来看,那节课和我们在全国各地看到的语文课没有多大差别。大家感叹,情境教育是属于李吉林的,因为李吉林老师可以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地创设出“真、美、情、思”任意的情境教育四大元素,多少年后,也许学生会记不起来每节课随着李老师学习语文的情景了,但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则永远驻留在了学生心里,我想,这不仅仅是情境教育的伟大,更准确地说是讲台上那个人对教室里那群孩子的感召和影响。但是,山东那位没有什么艺术表现力的韩兴娥老师则靠着“海量阅读”给予了她的学生另一种了不起的终生影响,这同样了不起。
魏书生老师堪称教育界的神奇,很多人学习魏书生的“语文课堂六步教学法”,但最终没有取到魏老师的真经,因为教室里的学生不是一推电闸就会运转的机器。我们看魏老师的某节公开课,可以试着去细细估量其中的教学价值,但我们却不好估量日常班级生活中魏书生老师独特的生命哲学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同样,小学教师可以模仿王崧舟的语文课例,但如果没有王崧舟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诗意语文教育情怀,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王崧舟,你可以试着把他的课克隆下来,但你不可能营造出王崧舟老师课堂上特有的学习“气场”,所以,同样的教学设计,讲台上的人不一样,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如今,人们已经不再轻易迷信一个地域,不管什么学段,不管什么学科,不管什么生源状况,也不管教师什么素质通通一个教学方式下来,一个课堂模式可以通行天下解决所有问题的神话。的确,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可以发生什么,研究课堂的教学价值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我们的教学如何更好地促生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彰显我们的教学价值。
我常想,任何一节课都是独特、具体,而不可复制的,我们在教育世界里难以找到一个普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神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师决定了课堂的千姿百态,我们需要做的,唯有因“材”而施教,让“学”有价值。
西方哲学家怀特海说:“无论你拥有多少知识或文献,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时,权当那些东西都不存在,而是直面事物的本身,像一个无知的人那样思考。”所以,在直面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时候,我,愿意相信自己是一个无知的人。
何风彩,河南省濮阳市开德小学教师。
标签:教学价值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施教论文; 学生发展论文; 最短距离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教师论文; 河南省濮阳市开德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