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和城市化正使中国的传统特色村落面临着被边缘化、被消亡和被过度消费的严峻形势。如何实现对传统乡村文化有效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已经成为中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历史村落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保护规划与开发建设进行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村落;保护规划;开发建设
引言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历史村落作为我国的特色村落,对其进行保护、规划、开发,不仅可以弘扬历史精神,同时,也能够实现我国特色农村的建设目标。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也能够加大对历史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提高历史村落的发展水平。
1历史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时代特质
现实乡村建设的迫切性要求我们必须从“精准保护”的意义上来保护中国传统的“根柢文化”,保护广袤田野的历史乡愁记忆和村落原生态文化。
1.1国家战略层面的变革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的顶层设计和一种战略思考。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转向、地域生产力有效分工的体系构建、区域特色文化动力要素的彰显、传统特质与乡土文化的留存和化传统农民为市民等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词。但是,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新型城镇化对于历史村落未来保护与开发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巨大的机遇。一方面,村落必须从就业、产业、文化和传统保护等核心视角着手,积极应对新型城镇化对传统村落发展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依托自身优越的资源,通过有效的规划设计与资源整合,完全可以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发展的创新样板。
1.2历史村落层面的变革
以往历史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既有模式面临变革。单一、静态、孤立和去特色产业化的传统村落保护理念,有时成为一种“建设性破坏”。保护与开发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与关联性,任何保护其实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变相的“开发”,一味强调保护而忽视开发,往往因为缺乏经费而不能起到真正强保护的作用,恰恰相反,这只能是一种对保护的误读与对开发的误读,最终会造成了保护过程的不可持续和不稳定,危及到传统村落的自身发展。国内外成功的传统村落发展案例已经证明,只有明确地以保护主体并与合理开发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利用开发实现永续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当前历史村落保护规划与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古村落保护的正确理念尚未形成
从实际看,广大群众对如何保护古村的理解不够,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不可再生性还知之甚少,除了为数不多的古村落被列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得到一定保护外,大多是处于无人看管、自生自灭的状态。同时,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或工作就学的需要,一些古民居已经不适应现代居住要求,加上房屋新建用地审批紧张等原因,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随意拆掉或翻建修古民居,这是导致历史村落被破坏的主要因素,也是历史村落保护与村民生活住房需求之间的矛盾所在。
2.2缺乏全面的开发策略
历史村落旅游开发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的水平总体偏低,难以适应客源市场不断增长和需求多样化的现实变化,游客的旅游热度不高,绝大多数游客都是本省人,在外省的知名度不高。“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除“游”外五大要素均不足,“吃”的方面缺乏配套的农家餐饮,“住”的方面没有建起一定规模的民宿,“行”的方面没有形成火山古村落旅游热点线路,“购”的方面缺乏特色的购物体验,“娱”的方面缺乏娱乐性、趣味性服务项目。这些因素大大降低了历史村落的吸引力,直接影响了客流量和游客在历史村驻足的时长。
2.3缺乏具体法律和政策保障
从法律层面看,虽已有全国性的《文物保护法》,但难以适应历史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实际,历史村落缺少专门的保护法。在政策层面上,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地方古村落认定标准和细则,没有专门针对古村落保护开发的规范制度,造成实际工作难以有据可循。此外,在政策层面还存在一个产权问题。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村落大部分的古民居都属于村民所有,作为产权人的村民一缺乏经济能力,难以获得政府资金补助;二缺乏保护动力,导致修缮和保护难以为继。
3历史村落保护规划与开发建设的对策
3.1重视规划引导
近年来,随着各级古村落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在古村落的规划层面做了不少工作,我国在历史村落中的规划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编制乡村规划一方面使得每一个自然村的建设都有了“行动纲领”,有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更是希望通过规划实现本土古村落的保护,如以某市区作为率先完成村镇规划编制的单位,就非常注重古村落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像石墙、古井等都被列入重点保护对象。据了解,下一步国家相关部门将指导市县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推广乡村特色民居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3.2加强环境整治
加强环境整治,使得历史村落的古民居和生态景观得到了有效整治和保护,既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全村文明程度,又保护了特色文化资源。如某村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不少村民主动让出自己的土地,拆除自家围墙,原来狭窄坑洼的村巷路面都铺设了火山石板,村民主动保留古老的火山围墙、火山石屋。在走访的历史村落中,某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先后投工投劳30000多个,拆除挡道围墙、搬迁猪圈牛棚、整治狭小巷道、硬化主要村道和环村道路,修建文化室、老人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并制定了“村规民约”,严禁黄、赌、毒、盗和破坏林木,这些都造就了该村优美生态环境和淳朴民风。
3.3探索开发利用
启动互联网农业旅游小镇建设,以期更好地利用当地的火山特色资源和文化,通过互联网营销、品牌打造、文化导入、市场培育等手段,发展民宿、骑行、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如昌道村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公司,对村子里的火山岩古村居、庭院进行设计,深入挖掘火山古村落特色,打造“一院一景”,发展特色民宿,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三卿村借成为“国家第三批传统村落”之机,积极宣传古村特色,传承和传递火山文化,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并把农业和科普、旅游结合起来,将本村的特色农产品包括黑豆、蜂蜜、土鸡蛋等实现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结合,提升农产品营销模式,大力推广农产品,有效促进了村经济发展。美社村积极打造“新型休闲旅游度假村”,不但完善了周边相关的配套设施,建立村级运营服务中心,更好地为来到村中的市民游客服务,而且开发特色农家乐、家庭旅馆项目,促进村民增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村落的未来保护与开发正在由以往单一、静态、孤立的困境走向延续、开放、有地方精神的特色文化村落。因此,在历史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历史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小镇,我国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应加大历史存留的保护与规划力度,提高历史村落的知名度,并对其历史背景及故事进行开发,推动历史村落的发展,实现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航.关中地区历史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董雷.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柯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5.
论文作者:刘春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村落论文; 历史论文; 特色论文; 传统论文; 文化论文; 古村落论文; 火山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