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荣成市第四中学 264300
摘 要:在新的改革形式下,语文课堂不能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必须寻求革新,而课堂的有效互动正是让语文课堂有声色、有波澜。本文正是围绕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加以阐发,希望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高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 互动 高效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改变以往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状况,重视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下面我就这方面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有效的互动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更要多给予他们一些关爱。当学生争论时,教师不充当“裁判”的角色,而是引导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当学生说错或写错时,教师不责备、不埋怨,而是及时给予帮助、点拨;当学生表现出色或有进步时,教师要由衷地喝彩。
总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指点和评价的话语要是发自内心的、富有激励和启迪的,这样课堂学习氛围才能散发着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息。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风趣诙谐的语言来化解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曾经有个学生上课不专心,打破了杯子,当时全班都静了下来,以为我要训斥一通。我却一本正经地说:“有反对意见,是吗?反对无效!”学生们“轰”的一声就笑开了。我风趣的话一改课堂紧张沉闷的气氛,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的学习劲头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都很强,都比较爱面子。有些问题,如果老师公开地责备,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整个课堂气氛也会很紧张。为避免冲突,老师要洞察学生心理,灵活机智地处理问题。
有一次测验 , 有个学生把课本放在试卷下面, 偷偷地翻看。我走到他身边,小声对他说:“换一本书放在试卷下面,免得有瓜田李下之嫌,好吗?”该同学很不好意思地把课本收了起来。这样既顾及到学生的面子,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师生的沟通,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我在每节课前都会拿出一两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个小笑话、小故事或让学生朗诵一段小短文,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解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二、重视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有效的互动
教学中要真正实现有效互动,仅有宽松愉悦的课堂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还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只有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才能使他们保持高涨的热情,从而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1.要适时引导。
在授课时,有的课文,或文字比较艰深,或缺乏背景材料,或学生对课文本身不感兴趣,教师必须适时加以点拨、提示、引导,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
比如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我布置学生预习,有不少同学公开说:“我不喜欢鲁迅的文章。”针对这种状况,我用了这样的话作为文本教学的开头:“这篇文章是鲁迅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的,那么作者既然是要纪念,又为什么要说忘却呢?”这样从题目的矛盾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强烈愿望。当学生明确了文章内容、掌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之后,我又问道:“作者在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对其精神的赞美、对反动派的控诉等方面问题时是怎样表现在文章中的?”学生就此从文章结构、表达手法等方面深入探究,很好地掌握了文章内容。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有句话:“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我就此问道:“一根稻草都要,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穷”,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群童正是因为家庭贫困,才会“对面为盗贼”,抱着今天视为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从而在深层次上更好地把握了该诗。
学生的认识大都比较肤浅直观,教师必须以“兴趣”为前提,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当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朗读、用图片、用多媒体、用参观、用相关资料、用内容介绍等等,可以因文而异,恰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信任的心理,一旦他们的思考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么,他们对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肯定会很珍惜,而且会以更大的热情去思考下一个问题,从而投入到学习中。
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适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千万不可表现出失望甚至恼怒,而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宽慰、信任、鼓励和期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这样的用语:“你的看法很独到”,“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如果你能再深入思考一下,回答得会更好”,“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一定会学得更好”……这些肯定性的话语往往使学生倍受激励,增强了学习信心。
高中学生普遍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经常对学生说:“错了不要紧,错误也是一笔财富。”学生在我的鼓励下,都能踊跃地发表见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们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习的主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要提供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校生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个性。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关于作者曹雪芹,我改变了以往单纯由老师讲的做法,改为让学生介绍。班中有的学生阅读面比较广,正好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讲故事一样向同学们介绍了作者以及作品、人物等一些情况。同学们热情很高,听得津津有味,心中暗叹不如。在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有同学提出:“王熙凤的察言观色、‘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是适应现今社会需要的。”这一说法表现出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我从这一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同学们各抒己见,整堂课效率较高。
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我在教授《祝福》时,以“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互动交流。某同学出语惊人:“祥林嫂是自杀的,因此不存在凶手问题。”我请该同学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鼓励其他同学针对他的观点进行评价,发表不同意见,展开辩论。双方同学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很是热烈。我适时地肯定了该同学的创新意识并总结了全文,一堂阅读课在学生的互评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展示自我,如自由讨论、自由发言、朗读比赛、创造性复述课文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讲《石钟山记》、《宝玉挨打》、《六国论》等课文的时候,我都采用了类似的做法,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语文课堂,实行多向互动,就是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学方式必须有所创新。
譬如,教授戏剧文学,单一地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可多法配合使用:朗读法、讨论法、排演法、评价法等。我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就采用了分角色朗读法、即兴表演法、评价法,学生热情很高,表演认真,观看的同学对每个角色做出评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唐诗宋词的学习和背诵很是枯燥乏味、单调无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诗词时,我会播放一些诗词的配乐朗诵;在课前我会拿出3分钟时间进行诗句接龙比赛,要求下句里必须包含上句中的字,我起句,谁想到谁抢答,答对一句加10分;同时我还组织了“记忆大王”诗歌背诵竞赛。这些形式既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又让学生广泛参与,在参与中增长了智慧和各种能力,既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化了语文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求发展”是新版教材的最大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可参与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学习语文,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在教授《赤壁之战》一课时,我让学生先阅读有关“采访和接受采访的知识”,然后就赤壁之战中的核心事件“诸葛亮出使东吴”,让全班同学以记者和孔明的身份自主分为两组。模拟记者的一组,按国别分为魏、蜀、吴三个记者团,每团各推举一名同学执笔,列出本团所要采访的内容要点;模拟孔明的一组,集体设想记者各自会提怎样的问题,然后逐一拟出答记者问提纲。最后组织现场采访。这种形式既活跃了课堂,又使学生有了实践的体验,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在学习《齐桓晋文之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八岁出门远行》等课文时,我同样采用了小组讨论、开辩论会、写读后感交流等形式。这些教学组织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体验,撞击出学生思想的火花,点燃了学生探索真知的热情,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
三、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有效的互动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要在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活动中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激活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实现与生活的互动交流。
1.鼓励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以便和同学交流、互通信息。
在高二下学期《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教学中,由于课本所选篇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课后广泛地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各种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体会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同时我也找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如《红高粱》、《边城》、《阿Q正传》以及由《命若琴弦》改编的电影《边走边唱》等,让学生与作品亲密接触,并且写观后感,在课堂上交流。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作品有了更直观、更独到的认识和把握,而且有效地实现了互动,增强了学习效果。
2.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外延是与生活相等的。
我时时注意将时政新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经常把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如国际局势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等印发给学生,引导他们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热点、宇宙奥秘、人性关怀等问题带回到课堂。在其中我组织了以“春天的畅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同学们或以赞美春天、讴歌生命为主旋律抒发感情,或针对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阐明观点。这些观点和看法见解独到,富于新意,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一做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此外,我还通过课前演讲、辩论会、新闻聚焦等形式,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不囿于课堂,将语文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了以往语文课堂教学的死板局面,整个课堂变得活跃、高效,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阅读、解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看到同学们取得的点滴成绩,我备感欣慰,但是课改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还需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积极探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金凯 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04)。
[2]陈厚德 编著 有效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李德林 教学个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熊成钢 梁歆 论语文教学中的“言语——语言——言语”[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
论文作者:王文晓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学生论文; 互动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同学论文; 宽松论文; 《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