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张萍

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研究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早产患者136例,其中包括96例自然早产,40例干预性早产。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体重和阿氏评分,以及出生后死亡率。结果:干预性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489.56±124.52)g,平均出生阿氏评分为(8.65±1.12)分,自然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1832.47±115.69)g,平均出生阿氏评分为(6.37±1.08)分,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性早产儿出生后死亡率为0.00%,自然早产儿出生后死亡率为12.5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干预性早产儿预后情况优于自然早产儿,适当进行干预性早产,对自然早产积极控制,尽量延长孕周,以改善早产儿结局,减少早产儿死亡。

【关键词】自然早产;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

早产一般指的是妊娠28周到37周以下这一区间当中分娩,将分娩的新生儿叫做早产儿[1]。根据是否具有认为因素的干预,可以分为自然早产、干预性早产的类型。目前,在我国所有分娩总数当中,早产占比约在5%-15%,其中早产儿在新生儿期死亡的比例高达15%。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对于早产儿的监护和治疗手段不断丰富,也降低了早产儿的死亡率。而在不同早产类型中,早产儿的结局可能存在差异[2]。基于此,本文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早产患者136例,研究了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早产患者136例,其中包括96例自然早产,40例干预性早产。自然早产患者96例,占比70.59%,产妇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为(27.4±2.6)岁,孕周在29-35周,平均孕周为(31.9±3.4)周;干预性早产患者40例,占比29.41%,产妇年龄在22-39岁,平均年龄为(27.8±2.5)岁,孕周在28-36周,平均孕周为(31.7±3.3)周。所选产妇中,有107例初产妇,29例经产妇。纳入标准:均符合早产的判定标准,均为单胎产妇,产妇本人对该研究均知情同意,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妇科疾病或其它全身性慢性疾病的患者,孕28周后由于死胎、胎儿畸形而引产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分娩次数等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体重和阿氏评分,以及出生后死亡率。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性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489.56±124.52)g,平均出生阿氏评分为(8.65±1.12)分,自然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1832.47±115.69)g,平均出生阿氏评分为(6.37±1.08)分,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表 1 自然早产二和干预性早产儿出生体重和阿氏评分对比(x±s)

早产指的是尚未足月的胎儿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提前分娩,一般孕周在28-37周。早产可分为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其中,自然早产主要是由于FGR、子宫畸形、臀位、羊水过少、瘢痕子宫、下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等因素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是不明原因[3]。干预性早产主要是由于妊娠并发症、产前出血、重度子痫前期、胎儿窘迫等因素的影响所致。其中,自然早产的主要原因是胎膜早破、下生殖道感染、及不明原因等;干预性早产主要原因是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病、胎儿窘迫等。针对自然早产及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原因,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早产加以预防和干预。在妊娠期间,要确保孕妇定期接受全面产前检查,特别是针对和早产危险因素相关的检查项目,应当仔细检查和认真确认。对产妇加强围生期的健康知识教育和知识宣传指导,在妊娠中后期开始,要禁止性交,避免腹压突然增加而影响胎儿健康发育。对于下生殖道感染等疾病,要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4]。研究表明,无论是自然早产还是干预性早产,早产儿在出生后,绝大多数都会存在低体重的现象。因此,对于具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当注意多补充营养。

早产儿如果孕周在34周以下,则自然早产儿的死亡率要明显干预干预性早产而,由于孕周较少,胎儿各个部分组织器官都没有发育完全,功能严重不健全,进而早产儿比较容易死亡。对此,要注重尽量将孕周延长,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对于出现先兆早产,或是早产临产的孕妇,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治疗。在孕妇没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没有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存活,胎膜未破的情况下,应当想办法将宫缩抑制住,使孕周得到延长,进而早产儿的质量和结局也能得到改善[5]。而如果胎膜已破,就无法避免早产,此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早产儿提供有效的治疗和保护,减少早产儿死亡,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本文研究表明,干预性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489.56±124.52)g,平均出生阿氏评分为(8.65±1.12)分,自然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1832.47±115.69)g,平均出生阿氏评分为(6.37±1.08)分,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性早产儿出生后死亡率为0.00%,自然早产儿出生后死亡率为12.5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干预性早产儿预后情况优于自然早产儿,适当进行干预性早产,对自然早产积极控制,尽量延长孕周,以改善早产儿结局,减少早产儿死亡。

参考文献:

[1]古丽娜尔·胡马尔,玛娜尔·朱马汗.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病因及围生期结局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15):51-51.

[2]李莹,杨晓葵,张为远.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和自然妊娠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结局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8):41-44.

[3]徐小华,郑双云,金亚玲.自然早产胎盘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7(9):42-44.

[4]舒宇萍.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1):285-286.

[5]刁育林.早产儿宫外神经发育迟缓及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临床干预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2):101-103.

论文作者:张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张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