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张真真,李恩耀通讯作者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南郑州450000)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水针位点注射治疗脑瘫患儿智力障碍的临床研究

(编号:14A63003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脑瘫中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4.9~2016.5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分组:对照组:30例,西药;研究组:30例,针灸。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疗效(86.67%)优于对照组(53.33%),统计学有差异( <0.05)。结论: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更有效,更适合临床使用。

【关键词】西药;针灸;疗效;小儿脑瘫

脑瘫即脑性瘫痪的简称,特指围生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30日内大脑因各种因素受到损伤而出现非进行性损伤的综合性病症,此病在我国发生率约为0.1%~0.5%,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外界感知障碍、癫痫均是其常见伴发表现[1]。针对此病给患儿身体智力发育带来的阻碍,临床尝试各种方法进行治疗。本文选择西药和针灸两种疗法,试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9月到2016年5月这三年间收治的脑瘫患儿共6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选择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的3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选择针灸进行中医治疗的30例患儿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①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1岁,平均(6.38±2.6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5.58±1.35)年;分型:痉挛型21例,弛缓型6例,手足徐动型3例。②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0岁,平均(6.24±2.5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平均(6.02±1.74)年;分型:痉挛型20例,弛缓型8例,手足徐动型2例。两组患儿就上述资料而言并无统计学差异( >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以西药进行治疗,为患儿选择脑活素进行静脉滴注,单次使用剂量为5.0~10.0mL,一疗程为10次,连续治疗3~4个疗程。研究组则以针灸进行治疗:

(1)头针

为患儿在头部针刺如下穴位:①四神聪:头顶百会穴的前后正中各1寸处;②智三针:即双本神与神庭;③颞三针:耳尖正上方2寸处与前后旁开1寸处;④其他部位: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以及顶旁1、2线。具体针刺深度与刺激量由患儿的具体病情状况决定:徐动型不作留针处理,痉挛型禁止给予强刺激[2]。

(2)体针

若患儿上肢瘫,为其加刺手三里、曲池、合谷、肩髃4穴位;若患儿下肢瘫,则为其加刺三阴交、伏兔、环跳、髀关、解溪、三阴交6穴位。将华佗牌针灸针消毒,左手前两指紧按针穴,快速进行提插捻转,待得气后将电针仪与针相连,关闭电针仪电源并选择疏密波模式,将电源起开,从0增加通电强度,促进患儿肌肉的收缩。上述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连续10次即一疗程,每2疗程之间间隔10日,如此连续进行半年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

根据相关功能恢复程度及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进行疗效判定:

(1)显效:相关症状消失或好转,肌肉痉挛得到明显缓解,肢体、语言功能完全恢复或趋于正常,其智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有效:肢体语言功能有一定进步,相关症状有所改善;

(3)无效:相关症状无改善,肢体、语言功能依然存在障碍[3]。

※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1.3.2 运动功能评分

以 量表为患儿进行前后肢运动能力的评分,针对跑跳、站走、坐跪、躺卧、翻身五个功能区进行88个项目的完成度评分,均不能完成为0分,部分完成计1~2分,而全部完成计3分。对比两组患儿总分。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儿,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 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 ±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 <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

见表1,研究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达到86.67%,对照组则仅有53.33%,研究组在治疗效果上远远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 <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乃痉挛型,患儿通常具有高于常人的肌张力,其关节要比正常儿童更加的僵硬,姿势也明显异常,这使得患儿在日常生活能力上大大受限。西医无理想用药,综合康复疗法则是当前国内外采取的主要疗法,而本文中研究组所使用的针灸疗法则是一种“新”的康复疗法,是基于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所取得的新成就。在中医看来,脑瘫属“五迟”与“五软”范畴,这种瘫症源于先天不足导致的肝肾阴虚与癖血内阻,针灸可以通过针刺穴位来实现对脏腑经络的刺激,通过活血通络、填精益髓的功效使气血汇聚到头脑,促进神经递质的分泌,激活脑电活动,使病变区域得到充足营养的滋补。见结果部分,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86.67%>53.33%), 评分优于对照组( <0.05),可见针灸疗效之显著。

结语:

对于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国内外均以康复治疗为主,西医尚无特效药,多以活脑素来促进患儿大脑损伤的恢复,而针灸这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加以应用,通过穴位刺激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实验结果证明,针灸确实可以促进患者运动语言功能的恢复,在小儿脑瘫治疗中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朱德军,袁婉丽.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3,19(05):73-74.

[2]邓柳玉,熊小翠.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06):28-30.

[3]姚志勇.针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2):246.

通讯作者:李恩耀(1975-),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学历,副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从事小儿神经系统康复研究.

论文作者:张真真,李恩耀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针灸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张真真,李恩耀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