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监督与管理的关系加强高校纪监审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确处理论文,高校论文,关系论文,工作论文,纪监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正确处理监督与管理的关系,怎样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突出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正确处理监督与管理的关系
监督保证是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基本职责,促进管理是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往往容易把监督工作与管理对立起来,认为监督讲多了会影响管理的积极性,束缚了管理者的手脚,因而不大强调监督和控制,致使管理中问题较多,甚至使一些同志犯错误;有时又不大注意监督与具体管理的区别,一说监督重要,便又出现重监督轻管理的倾向,甚至走到另一个极端,把监督当成了管理,以为监督可以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因而,出了问题不是从管理上找原因,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监督部门忙得团团转,管理的责任却得不到落实,管理的问题依然不断发生。因此,要更新观念,将监督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加强内部监控、促进提高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纪违法问题上来。
内部监控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通过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环节的相互制约,达到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的目的,从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学校作为一个管理体系,主要由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部分组成。作为学校决策中心的领导核心,及时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提出学校管理的中心任务和具体要求,充分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整个管理活动有序进行;作为学校的执行机构,各职能部门必须准确无误地理解和贯彻学校的有关规定,加强部门的内部管理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作为监督机构的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则负责履行监控的职责,协助领导检查各职能部门执行任务的情况,强化内部监控机制,预防和查处违纪行为,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同时反馈管理中的真实信息,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可见,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是学校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学校管理中,搞好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管理是第一位的,是管理的主体;监督则是第二位的,是管理的保证。因此,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首先应从各部门的管理入手,切实在管理上下功夫,并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监督部门的促进和保证作用。监督部门则要紧紧围绕学校的管理这条主线,在促进管理、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中体现自身存在的真正价值。
二、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者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管理水平,也影响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水平。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管理的方向和管理者的精神状态,若方向不明,精神不振,就谈不上有效管理,也就不会注意内部监控机制的建设;管理业务素质决定管理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若水平不高,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也就不会重视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者,不仅要成为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还应成为管理专家,这样才能始终把握科学决策、组织指挥、内部监控的主动权。
二是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开展纪检监察审计工作,要有组织保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在机构改革中“纪检监察机关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意见》的精神,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审计机构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能胜任繁重工作和促进学校管理的监督队伍,为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纪检、监察、审计部门都是学校的监督部门,但它们的工作性质和任务有所区别。纪检和监察合署办公以后,除了工作对象有党内党外之分外,工作性质基本一致,主要是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对党员、干部进行纪律教育、监督检查、违纪处分,以及对党员、干部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审计部门则主要负责学校内部的审计事务,侧重对管理过程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通过审查经济管理成果是否真实、经济管理行为是否合规合法,评价管理部门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界定经营管理者的经济责任是否明确等一系列工作,查错防弊,为改善管理提出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保证经济管理的正常运作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工作中应注意分工与配合。通过事前的教育警示以保护干部,加强平时的检查监督以防止错弊,协同查处经济违纪违法案件以惩治腐败。
三是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开展工作。
当前特别要强调贯彻执行现行的法规,充分利用这些法规所提供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如《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就在法律上明确了学校党政领导必须对学校的管理负责,必须对内部监控机制建设负责。在党内管理中,纪委是党内的监督机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由于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决定了党内管理中各自的职责,决定了党委和上级纪委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这些都为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法规保证。
四是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共同推进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开展。
管理决策层要有意识地加强监控部门和监督队伍的建设,做到决策中有位置,工作中有要求,管理中有作用;各个管理职能部门在执行计划和落实任务的过程中,应切实负起管理的责任,严格按照管理的规章制度办事,积极发挥管理自身的监督作用,配合监控的实施,主动接受监督,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监督部门则要提高为管理服务的意识,要有全局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主动发挥在监控机制中的主力军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要注意选准监控的关键点,把握好监控的重要部位,充分发挥管理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和各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努力提高监督的效能。
五是注重监控成本,争取最大效益。
监控是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施过程必然要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有成本问题。监控的成本一般取决于监控的时机、监控的手段、监控的力度,以及监督事项的复杂程度。很明显,情况越复杂,监控的力度越大,监控的成本也就越高。当管理比较混乱,问题比较严重,不正之风非刹不可的时候,强调加大监督的力度是完全必要的。但监督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监控成本,我们应当把握有利时机,选择适当方式,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动权。比如是事前防范还是事后查处,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主动建立健全监控机制,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抉择。我们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预防上,放在事前、事中的监控上。古人云:“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因而应坚持以防为主,建立和健全监控机制,激励并保护每个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保证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从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上看,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比,前者也是事半功倍的上策。不要等问题成堆才去治理。江泽民同志谈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时,强调要拒腐防变、防微杜渐和防止违纪违法,多次使用“防”字,这正说明党中央非常注重事前的防范。
六是加强外部监控,促进内部监控机制的建设。
内部监控是学校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监控机制的健全与否取决于学校的管理,取决于学校的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管理水平和重视程度。
从管理体制和内部监控机制自身的特点看,内部监控对决策层的最终权力有时无法制约。如集体决策的失误、一把手固执已见导致民主集中制不健全、领导者尤其是主要领导者涉及一些违纪案件等,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外部监控,促进管理体系自身的完善,促进内部监控机制的建立,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外部对内部的监控,防止出现内部管理失控,保证监控机制的有效。两种思路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目的都是通过必要的外部监控,保证内部监控目标的实现。目前,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以整风的精神进行“三讲”教育,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强化管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等,就是为加强监控机制和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思想政治保证;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通过严格执行责任追究的规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保证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不出或少出问题,就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各级党委和纪委对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学校的管理核心不出或少出问题。因此,必要的外部监控对促进内部控制的加强,保证内部监控的有效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促进高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提高整个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